分享

发现自己,规划成长

 昵称815848 2019-10-12
在人类起源的早期,智慧发展水平不高的时候,主要是认知外在对象。待人类进入智慧阶段,几乎中西先贤都认识到在人类发展中认识自己与认识外在对象同样重要,甚至认识自己比认识外在对象更难更重要。西方以know yourself(一己之修明),中国用为己之学表达这样的意思。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与整个人类的发展相类似,个体认知能力发展起来后,主要认知的对象是外在的,很少去认知自己,只有那些只会较高的人较早就开始以各种方式认识自己,大多数青少年对自己的认知不足,缺乏自知之明,并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发展。

就业竞争的社会现实迫使职业规划从娃娃抓起。大学生毕业前夕才开始提供职业规划辅导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难以从深层次解决就业的职业兴趣、取向、能力等问题,也不足以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择业方向。因此,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机会,丰富学生们的生活,让不同学生在各自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潜能和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者间建立对应联系,进而自主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的起点是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社会需求的认知,并找到这二者之间最优化的对接点。如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这个对接点,即便读了不少生涯规划的书,上了不少生涯规划的课,也是枉然。


所以每个试图规划自己未来的青少年,在对子的生涯进行规划的时候,首先要有意识的认识自己,并掌握认识自己的一些基本方法,不断提高认识自己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的规划才更有效。
 
通常,发现自己的有效方法是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种活动,勇于尝试,再看自己的活动效果,对活动的感情、兴趣如何。那些自己做起来感兴趣,不觉得疲倦,效果显著,有成就感的内容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真实。
 
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各种原因,当下从小学入学到大学毕业,学生上的学校与社会分开,学生进了学校就缺少与自然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就很难了解社会的需求,没有社会活动的体验,缺少对职业的了解,没有发展起职业活动的能力,缺乏从事某一职业与就业的欲望。


教育评价标准始终侧重于要求学生拿高分,限制了许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现实社会的接触,忽视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生成不了与自己相适合的职业愿景。
 
因此,各级学校和学生自己都要认识到当下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在生涯规划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把它当作知识课程教学,而是要做起来,玩起来,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依据,用生涯规划的学习资源服务自己的成长发展,在发现自己的基础上规划自己未来。


这样的规划对不同学生不存在相同的方案和路径,对同一个学生也不存在一个一次敲定的方案或标准答案,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生涯规划,而是需要每个人在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建构自己、实现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生涯规划是每个人探究真理,追求幸福过程中,需要在自己已定方案基础上不断去思考、修改、调整,获得新的生成。
 
及时让自己的规划跟上自己的发现,您的人生将会精彩不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