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的孩子

 昵称535749 2019-10-12
发布时间:2019-10-06

文章封面

假如邀请一百位爸爸妈妈向他们提问:“过去六个月,你的孩子曾经发烧38.5度请举手。”可能有35%的人举手,视年龄与季节而定。

邀请一百位爸妈,他们的孩子都是小学六年级,向他们提问:“过去六个月,你的孩子近视超过50度请举手。”根据调查70%的父母举手,“近视度数大于500度请举手”10%父母举手。

同样的,一百位7岁儿童家长之中,当问到孩子蛀牙情况,85%的父母举手。

现在邀请一百位父母“过去六个月,你的孩子罹患精神疾患请举手。”全场鸦雀无声,有位家长举手问高功能自闭症读普通班算吗?另一位问过动症可是没吃药应该不是吧?

精神疾患四个字太难听了,改称心理疾患没有好多少,心理问题、心理情况、心理状况、心理需要让人稍感安慰。孩子在学校规律测量身高、体重、视力、牙齿健康,然而心理疾病没有,当老师向家长建议就诊儿童心智科时,往往已经拖很久,进入健保体系就像层层打怪,有人倒在挂号,有人倒在排评估,有人不耐候诊,有人反感只有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人排到心理治疗又觉得没效。

学童心理疾病盛行率调查让专业的来,高淑芬医师团队研究结果指出,前面一百位转头看别人的爸爸妈妈之中,有25人要举手,精确数字是25.8%。“总结此全国性调查结果,全国有1/4的儿童有至少一种精神疾病,此盛行率低于美国但和欧洲某些国家结果相近”四分之一是很可怕的数字,虽然自恃站在安全的四分之三群体里,好学求知的父母立刻推论“哎呀,原来过动症这么多!”这又错了,盛行率最高的是焦虑疾患13.5%,其次才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9.0%。究竟儿童焦虑什么?考试?交朋友?怕写字?怕被骂?怕上台?这些能算精神疾病吗?还是一则吓人的假新闻?

打开DSM-5焦虑症单元,依照症状初发年龄排列,最先描述分离焦虑症,其次是选择性不语症、特定畏惧症、社交焦虑症、恐慌症、特定场所畏惧症及广泛性焦虑症。其他障碍中不时看到焦虑的影子,例如自闭症孩子因为变动而焦虑,妥瑞症状受焦虑情绪影响,至于忧郁,忧郁和焦虑本是亲兄弟一家人不分离。

开学一个月,分离焦虑症的孩子及父母来到诊所,大家都听过分离焦虑,很难在后面加上一个“症”字。分离焦虑是正常发展的过程,开学第一周可能哭,哭到四周就应就医,没有什么再观察半年看看的道理。“无论如何,大部份的分离焦虑儿童在他们一生之中无法减少他们的焦虑症。”DSM-5对病程的描述让人悲观,我的观察是焦虑会变形,躲藏和反扑,愈早发、愈强烈的特质,愈是先天与顽强,父母没做错什么,别再想到失眠。

由于高医师的调查结果,我仔细回想规律协助的孩子属何种情况,首先拒学的孩子全部焦虑,又想到高智能高敏感的孩子,完美主义的孩子,手足竞争的孩子,输不起的孩子,先放弃的孩子,不表现的孩子,不配合的孩子,沉默的孩子。

焦虑,本来就是日常情绪之王,拖到青少年加入忧郁成份。

焦虑症怎么办?“多喝水,多休息。”家长期待听到直接有力的建议。对我来说,这就像拜访钢琴老师:“老师,你建议怎么教孩子钢琴?我很想帮他。”我熟悉的只有认知行为取向及儿童中心游戏治疗,对于都会区极用功的家长来说,多少摸到认知行为取向的边,还能更加深入,游戏治疗则是花钱花时间的基础建设。

想到儿童焦虑疾患(六个月)盛行率13.5%,而大家还转头看别人,足够成立十万人FB社团交流经验!

参考资料
高淑芬(2019)。台湾第一个全国性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精神医学通讯,38(4),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