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领袖如何重塑医药行业?200万年薪难寻医药人才、水土不服的背后,医药行业人才困境何解?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19-10-12


将目光聚集到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青年精英们已经成为企业的掌舵者和中流砥柱,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佼佼者,并将所在企业带到新的高度和发展阶段。今年5月,E药经理人推出44位44岁以下医药行业未来领袖特辑。
 
10月10日第十届中国医药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上,E药经理人将邀请“未来领袖”们讲述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

他们是凯莱英医药集团首席运营官杨蕊、世和基因CEO邵阳、广盛原中药董事长徐胜、艾尔建中国区总裁王炜、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执行董事齐昆岩和大姨妈创始人柴可。

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进取、创新的青年群体形象,是中国医药行业未来的领袖群体,他们代表了创新、创业、创富和推进行业进步发展的时代精神。 

他们在各类组织中掌握并支配各种重要的关系和资源,是设计并促成实现该组织生存与发展目标的决策者、带头人、监护人;他们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工作技巧和现代素质;不断创新组织,不断带领组织走向现代化;可以说服别人与其共同实现自己需要完成的目标及理想。

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他们是未来的新星。 

安永近期发布报告认为,医药行业变局下,中国本土药企正积极向创新药转型,但整体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成为药企创新转型的主要掣肘。
 
本土药企面临人才瓶颈。事实上,目前中国本土药企缺乏管理和营销人才,部分企业高管、销售团队多从跨国药企引进,面临管理衔接、水土不服等问题。
 
“以首席医学官(CMO)为例,国内CMO人才储备极为有限。”上述报告指出,新锐药企纷纷以高薪挖角跨国药企的CMO人才,多数年薪已经上涨至200万以上,但不少CMO面临水土不服问题,本土药企如何留住CMO成为挑战。
 
此外,不少国内的初创企业即将或者刚进入商业化阶段,而营销能力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商业化的成功与否。
 
传统药企如何在新时代迎接创新,打造敏捷的组织?创新药企如何在组织上为打造百年老店铺平道路?仿制药面临变革时如何重塑营销队伍?临床、研发人才紧缺的中国,如何吸引人才、发挥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