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仔谈历史
老虎仔谈历史 书法是唐代求仕的重要门槛之一,不仅科举有“明书”一科,吏部铨选也要求“楷法遒美”。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流风所及,唐人酷爱书法,官府及私人举办的书法培训都非常盛行,出了许多伟大的书法教育家。 在众多书法名师中,张旭的成就最大,他教出了颜真卿这样的书法大师;张旭的后辈弟子韩方明和柳宗元分别教出了日本书坛的顶级书法家空海及橘逸势。但是若论在书法速成上贡献最大的人,当数孙过庭!孙过庭的教学一则开诚布公不保密,二则简明易行利速成,他说:“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 孙过庭的教学理论核心共四个字——“执、使、转、用”。他说:“‘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书谱》)其中,“执”是执笔法,“用”是结构章法,而“使、转”则涉及点画质量。“使”“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基本特点如下: 一 直中有曲:直而无曲则板 孙过庭对“使”的解释是“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纵横”指竖画和横画,“牵掣”指牵连、牵拉,故“纵横牵掣”就是竖笔和横笔的牵连。《说文解字》说:“使,令也。”所以,孙过庭所说的“使”就是画直线(包括横画及竖画在内)以及直线的连笔。 直线的连笔多称之为“折”。直线之间的转换多纵横牵掣,“折”以为方。康有为说:“圆笔用绞,方笔用翻。”所谓的“折”笔主要包括翻转、切转、提转、按转等形式,还有将其分作两笔写的“搭转”。 在画直线的过程中要注意“直中有曲”,否则就会显得很“死板”。这是因为: 其一,直是由曲演变的。书法家邱振中说:“提按的笔法肇始于隶书、行草向楷书演进的过程……不少弯折处已经被分解为横、竖两笔,完成两笔间衔接的正是提按……适合于隶书、行草的绞转笔法遭到淘汰,用笔重心转移到起笔、收笔和转折处,对这些部位的关注有利于塑造形体的规整,这正是楷书的美学追求。” 其二,曲能为直蓄势。直线起笔、收笔和转折处,多依赖于笔毫的逆顶、逆推产生张力,从而万毫齐力、笔锋挺健,于曲张之际以指腕力量“杀”入纸中,否则笔画必质感薄弱,墨象虚浮。故曰“直而无曲则死”。《玉堂禁经》说:“努不得直,直则无力。” 其三,曲能为直生姿。书法家黄简说:“平拖线条,用来写短笔画还可以,长线条就要动手腕,否则就很单调。动手腕的竖笔,先左后右,称为努。先右后左称为裹。你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永”字,中间一竖就是努。智永《真草千字文》的“永”字,中间这一竖,也是弯曲的,“努”。”……那么当你动作做得小的时候,这个努就会趋向于直线。” 二 曲中有直:曲而不直则弱 孙过庭对“转”的解释是“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钩”,是圆的一部分,“环”是整个圆,“盘纡”就是打圈,连续的转。所以,孙过庭所说的“转”指的就画曲线及曲线的连笔。 “转”笔在行草中较多。书法中的“转”有多种形式,包括平转、提转、按转、绞转等形式。“绞转”是笔锋在转“曲线”的过程中以笔心为中心不断变化锋面,交织翻转,故有人称前者为“公转”,称后者为“自转”。 “折以成方,转以成圆”,直线的连笔用“折”,曲线的连笔用“转”。二者看似泾渭分明,实则相反相成,这是因为“直而不曲则板,曲而不直则弱”!曲可以为直蓄势,但是直为曲增力。曲中无直则笔道变弱,不复有挺直之势,如像弹簧压缩过分而失弹性。 第一,直则恢复笔性。书法中向有“三分笔”之说,即用笔只用笔毫前端的三分,这样笔锋变形程度小,易于恢复,重新挺直。写字时“大笔写小字”而不能“小笔写大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北宋苏东坡说:“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 第二,直则“立锋杀纸”。行笔时,笔锋触纸即弯,难免散卧软弱、弹性渐弱,这时需 “回顶”下压,弹起笔锋,如折角处的挫锋,挑钩处的蹲锋,捺底出锋前的微微回缩等,如此才能使笔锋即倒即起,增强笔力。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说:“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须悟后,始肯余言也。” 第三,直则墨迹劲挺。点画有“曲势”则有张力,有“直势”则显劲挺。通常认为楷书直线多,草书曲线多,二者差别最大。但孙过庭却看到了两者之间的着密切联系,所以他说:“真(楷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黄庭坚的草书《花气时帖》,虽具草书之形,但线条转折处常见方折,故线条中实雄劲。草书的折笔是以圆折为主导的,兼以方折,容易折上劲,以避划、拉、甩之弊,浮、滑、薄之失。 三 总结:曲中有直,直中有曲 按孙过庭的书法理论,所有的点画都由“使、转”二字构成,那么所有汉字的结构便可都拆解为“使”(直线)、“转”(曲线)二字。于是真行草等汉字书体,就变成了以“使转”来组字。书法家黄简说:“使转概念来之于草书,后成为组字的规则。真行草三体,都用使转来组字……一使一转,这就是书法家的思维。” 当然,“使”“转”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故两者常常合称“使转”。“直而无曲则死,曲而不直则弱”,书法创作做到“使中有转,转中有使”,“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将楷书与草书技法融为一体,才能方圆兼施,动静相宜,尽得其妙。此正如姜夔所说:“真以转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