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秋季做到三防一保,才能少得病,身体棒

 春天书屋 2019-10-12

“九月里 ,秋风凉,谷进仓,郎中忙”。这首民谣意思是说秋天气温下降,庄稼收获归仓,但是病人很多,郎中(医生)很忙。

秋天天高气爽,变化无常,气候干燥,冷热交替,变化莫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病人的多事之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属于阴虚阳亢体质,身体素质差,抵抗能力低,遇到“风吹草动”容易惹祸上身,在多事之秋更应该注意保养。

糖尿病患者如何度过变化无常的秋天呢?根据我45年的抗糖实践,认识到必须做到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根据气候的变化进行调养,方法是:做到三防一保。

即:早秋防燥,晚秋防寒,深秋防愁,重点保肺。

糖尿病患者秋季做到三防一保,才能少得病,身体棒

1.早秋防燥

阴虚内热是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病因和病机。“燥”是秋天的主气。“燥”而生火,“燥”易伤阴。

早秋时节秋高气爽,天气炎热,且冷热交替,变化多端。糖尿病患者往往出现五心烦热,咽干舌燥,眼睑炎、口腔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我根据早秋的气候特点,就地取材,进行饮食治疗。

经常交替服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品,如梨、白人参、百合、银耳、荸荠、西洋参、沙参、山药、鳅鱼、黄鳝、绿叶蔬菜等。

每天饮水3000毫升以上。

同时,不吃高丽参、桂皮、八角、胡椒、狗肉等,少吃葱、姜、蒜等调料,防止身体产生内热,“火上浇油”。

2.晚秋防寒

古话云:“一场秋雨一场凉”。晚秋昼夜温差大,正午热,早晚凉爽。我打破“春捂秋冻”的古训,只“春捂”,不“秋冻”。

根据每天气候的变化勤换衣服。即:中午穿汗衫、短裤,早、晚穿长衣长裤,甚至套上棉背心,以防止风寒侵袭,引起伤风感冒,加重糖尿病病情。

同时,早晚坚持运动锻炼,服用蛋类、鱼类、瘦肉、牛奶粉、驼奶粉、羊初乳等营养品,增强身体抗寒能力,为入冬打下御寒的基础。

3.深秋防愁

深秋时节树叶纷纷坠落,万物凋零,大自然呈现一派萧条景象,一些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触景生情,产生悲观情绪,对治疗糖尿病失去信心和勇气,有的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我对待深秋的办法是: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广交朋友。

学习百岁老人赵朴初的《宽心谣》:满足现实,随遇而安,心怀坦荡,不斤斤计较。

同时,培养自已的爱好,栽花种草,练习书画,结合自已45年的抗糖实践编书写稿,奉献给社会,为“健康中国”提供正能量。

4.注重养肺

中医认为“秋天最易伤肺”。我国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秋季宜养肺”。秋天我把润燥养肺作为重点。主要采取三条措施:

1)加强运动锻炼。我通过散步、做操、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锻炼,加快呼吸节奏,增加肺活量,加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戒烟限酒。我不抽烟,很少饮酒,为滋阴润肺保驾护航。

3)饮食调理。在秋天我经常摄取滋阴润肺的食品和药品。如:芝麻、莲藕、荸荠、山药、百合、西洋参等,滋阴补肺效果很好。

我通过采取以上这些措施,战胜了“秋老虎”和45年的糖尿病,三十多年前发生的肺结核(已穿孔)现在已经安然无恙,我今年已77岁了,体检身体各项指标都还正常,现在还在像青年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着。

希望我的经验对读者朋友有帮助。

作者:邓焕新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荣誉会长

中国糖龄王

中国医师协会《华夏医魂》丛书特邀编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