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电影《大空头》领悟交易系统的构建

 yh18 2019-10-12

大空头的故事

电影《大空头》让人看了直呼过瘾,它和以往描述经济危机的影片不同,以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方式,讲述了华尔街上四个背景不同、性格怪异的男人,通过准确预见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并大量做空而大赚一笔。

从电影《大空头》领悟交易系统的构建

我们简单描述一下电影的背景:2001开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低利率下出现了一波繁荣,房价快速上涨,于是很多即便是没有足够偿债能力的人也去贷款买房,电影中提到了一个脱衣舞女郎(在当时属于美国社会的下层人士)手中都攥有好几套房子,而她的收入显然不够偿还贷款。对于这种信用程度不高、偿债能力不强的人的贷款,就叫做次级抵押贷款(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优惠级抵押贷款)。

当时,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在这种贷款上做足了文章,他们把很多个人贷款的债权打包,整体作为债券出售,这就是MBS(抵押贷款证券化)。次级贷款的MBS不太好卖时,银行家们又将其采用分级、担保等各种方法,产生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再进行出售。金融衍生品天然具有杠杆特性,一千万的贷款,最后可能衍生出数十亿的各种衍生品。

到这里,四个牛逼而且幸运的人就发现了问题:第一,一旦房价不再快速上涨,这种较低的偿债能力马上就会出现违约;第二,衍生品的不断嵌套危如累卵,底层任何一个小的债务违约,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整个金融体系内爆发出危机。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电影里面的四个男人,加一起大概赚了20亿美金。当然电影终归是电影,源于生活,却“低”于生活。电影的原型之一:约翰鲍尔森,在2007年通过做空美国房地产CDO(担保债务凭证)豪赚120亿美元,2008年又做空银行赚了80亿美元。而在这之前,鲍尔森只是华尔街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1955年出生于纽约,将近40岁才成立了自己的第一支对冲基金,此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07年才一举成名,这时候他已经52岁了。

从电影《大空头》领悟交易系统的构建

毫无疑问,鲍尔森是牛逼的,他的豪赌成功了。在那之前,几乎没有人会相信房价会跌,没有人相信会发生次贷危机,然而黑天鹅还是出现了。2007-2008年,整个金融市场哀鸿遍野,他的致命一击,赚够了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也让自己成功跻身于全球顶级对冲基金经理之列。

鲍尔森的投资理念,和大多数人不同,他总是在竭尽全力的寻找一些超级大的机会,所谓的“值得用一生等待的机会”。这样的机会通常像黑天鹅一样很少很少,可能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遇到。但是,一旦捕捉到这样的机会,之前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值得了。

在交易当中,很多人都把黑天鹅置之度外,因为它出现的概率太小。但是,每次黑天鹅的出现,都会把一批“裸泳”的人摧毁。那么,鲍尔森这种主动寻找黑天鹅的做法,是不是值得我们借鉴呢?


塔勒布的三本书

著名畅销书作家塔勒布写了大名鼎鼎的三部曲:《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和《反脆弱》。

从电影《大空头》领悟交易系统的构建

《随机漫步的傻瓜》提出,生活中随机性无处不在,即使是专业的数学家,并精于概率的计算,也往往会被随机性所捉弄。这一点大概牛顿会更有感触,他在买入南海公司股票爆亏2万英镑之后发出感慨:我能计算天体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互联网泡沫,都足以让我们充分认知金融市场的随机性。

《黑天鹅》提出,现实当中总是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比如911事件,欧债危机,汶川地震,光大乌龙指等等。这种黑天鹅事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极少数根本无法预料却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事件,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塔勒布对黑天鹅事件有这样一个描述:小概率、大影响。显然,鲍尔森,正是利用黑天鹅的高手,一只“黑天鹅”就改变了他的一生。

《反脆弱》是这个系列最后一本书,书中提到,既然黑天鹅事件无法避免、而且会对我们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就不能逃避,而是要主动迎接它。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生命中的许多事物确实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动荡。在面对黑天鹅的时候,如果我们被动接受,那么就是“脆弱”的;如果我们能够未雨绸缪,利用黑天鹅来为我们自身获利,那么我们就做到了“反脆弱”。再来看看鲍尔森,没有黑天鹅的时候他平平淡淡,出现黑天鹅他一鸣惊人,是不是具有很强的“反脆弱”能力?

在交易中,总有人很在意胜败得失。做对了喜出望外,做错了捶胸顿足。他们把成功率(胜率)看的很重,是交易的一切。可是我们看看上面的鲍尔森,在他的40-50岁,几乎做错了10年啊。交易胜率,真的那么重要吗?


交易系统的三要素

这里,我们要给出一个交易利润的公式:交易利润=胜率*盈亏比*交易频率。

胜率:一段时间内的盈利笔数/总交易笔数。很显然这个指标很重要,大多数散户最在意的就是这个指标,他们逢人就喜欢炫耀自己又看对了某某股票的行情,他们喜欢把那些看得准的人奉为股神期神。

盈亏比: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每笔盈利/平均每笔亏损。举个例子,我和你玩掷硬币的游戏,正面我赢3块钱,反面我亏1块钱。最终结果会如何?很显然,次数多了之后,硬币的正反面概率是五五开的,那么最终结果一定是我赢钱。如果玩1000次,最终我赚(3-1)*500=1000元。这个游戏中,我的盈亏比就是3:1,每次我用1块钱的可能亏损来赌3块钱的可能盈利,在50%的胜率下,长期来看我一定赚钱。

交易频率:胜率乘以盈亏比,得到的是平均每笔利润。举个例子:还是上面掷硬币的游戏,我的平均每笔盈利就是2块钱,一天做1000次和一天做500次,最终盈利分别为2000块和1000块。所以,在胜率和盈亏比确定的前提下,提高交易频率可以增大利润。

到这里,我们回头再看鲍尔森的交易,是极低的胜率、极高的盈亏比、以及极低的交易频率两低一高,就使他登上了交易之巅。虽然鲍尔森的例子很牛逼,但是我们不好复制,谁也犯不上赌上十年的青春等待下一次的经济危机。接下来我们分析怎么才能提高这三个要素。

从电影《大空头》领悟交易系统的构建
  • 胜率

要提高胜率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自己的分析研判能力,做到百发百中,这可能要比牛顿更聪明一点才行吧;二是赚钱就跑、亏钱死扛,这在理论上可以做到100%的胜率。这是门槛比较低的方法,很多可爱的散户就深谙此道。

如果我入场之后,赚一块钱马上就跑、亏钱就不动,那么一旦我恰好买在了行情的顶部,如果最终砍仓,盈亏比机会就会很低很低,如果不砍仓,交易频率就会很低。比如,我买到了48块钱的中石油。

所以,用高胜率*极低盈亏比*可能极低的交易频率的组合,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事实上,如果我们承认《随机漫步的傻瓜》中对随机性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相信,长期的交易结果,胜率的天花板就在50%。

  • 盈亏比

要提高盈亏比就要学习鲍尔森,通过不断的试错来捕获大级别行情。也就是那句华尔街经典的老话: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也就是趋势交易的思想。事实上,2007-2008年,采用趋势跟踪策略的基金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远远跑赢了股票多头策略。

当然,有得必有失。在提高盈亏比的同时,我们的胜率就被迫降低了。因为市场中大级别行情少、震荡多,很多趋势跟踪的策略,胜率只有30%-40%。另外,在不改变操作周期的前提下,交易频率受行情约束,基本是固定了,无法主观增大或者减小。

但是,用低胜率*高盈亏比*固定交易频率的组合,是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正收益的。

  • 交易频率

这个其实和操作手法有关,交易频率高了,就靠近短线交易。短线和长线没有优劣之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领域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我想说的是,一旦你选定了操作手法,交易频率就基本确定了。


总结一下,从鲍尔森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黑天鹅事件虽然小概率出现,但是对于我们整体的投资结果却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由于市场的随机性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长期交易的胜率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50%的天花板,用反脆弱的思维,采用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的趋势跟踪策略,会天然的具有危机alpha,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才是可以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生存的方法。

arro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