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两千年史》马其顿崛起4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马其顿崛起4

4、马其顿王国阿吉德王朝国王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斐利二世,前382年-前336年),为马其顿王国阿吉德王朝国王(前359-336年),阿敏塔斯三世和欧律狄刻最小的儿子,出生于佩拉。他是亚历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亲。马其顿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马其顿虽不属于传统的希腊城邦,但与希腊城邦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元前367年,腓力在希腊的底比斯城邦(提贝斯,忒拜)为质在这三年之内,虽然被软禁在那里,菲利普却接受了底比斯统帅伊巴密浓达(伊帕密南达)的军事和外交教育,因此,他不仅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而且对希腊各邦之间的矛盾也非常熟悉。

在前364年,腓力回到马其顿。他的哥哥佩尔狄卡斯三世在前359年逝世,其子阿敏塔斯四世即位,但他仍只是一个幼儿。因此腓力二世当上他的摄政王。同年,腓力二世夺取了年幼的侄子的王位,宣称自己为国王。

 为了加强马其顿的王权,腓力二世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政治上,他废除了上马其顿半独立的贵族领地,打击和限制氏族显贵的权力,控制了贵族(“王之战友”)会议和公民会议。在经济上,他支持城市建设,发展工商业,改革币制,使波斯的金币和希腊的银币在境内同时流通,他大力开采金矿,扩大黄金储备,国家财力大增。

在军事上,他做了一件事,是过去任何统治者所不曾做过的:从他那些封建化的部落中,创立了一支职业性的陆军,并赋与以民族精神。诚如何格尔斯所说的:他发展出来了第一个具有近代化意义的欧洲强国——一个武装的民族国家,具有一个共同的民族意识。他仿效底比斯方阵,创造了纵深密集的作战队形——马其顿方阵。这种新式方阵,重装步兵纵深达16排,最多能达到20排。士兵手执马其顿长矛和盾牌,方阵的排越深,长矛越长。最后几排方阵兵把长矛架在前几排战士的肩上。这样,从前面望去,长矛林立,犹如一头猛朴的豪猪。方阵两翼配有轻装步兵和骑兵作掩护。腓力二世不仅建立了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常备军,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腓力二世的改革,加强了王权,以及马其顿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君主制的马其顿成了希腊世界举足轻重的强国。

 即位以后腓力优秀的军事才能和扩张雄心使自己开始崭露头角。虽然他即位时马其顿的处境相当危急,伊利里亚人虎视眈眈,培奥尼亚人和色雷斯入侵并洗劫了王国东部地区,而雅典占据了迈索尼的海岸,腓力利用外交技巧,以缴交贡物来解决派奥尼亚人和色雷斯的入侵,于前359年在战争中击败3,000名雅典重装步兵。

腓力二世曾与伊利里亚达耳达尼亚国王巴耳底利斯的女儿奥妲塔结婚。尽管有联姻,但这不会停止腓力朝他们进军的脚步,前357年,一场激烈的战斗中7,000名伊利里亚人阵亡。这使得腓力的权威已经远至内陆的奥赫里德湖一带,也拉拢了伊庇鲁斯人。

他还利用同盟者战争为契机,进一步扩大版图。当时他与雅典达成协议,如果马其顿攻克掌握潘盖翁山金矿的城市—安菲波利斯,将拿此城与雅典交换马其顿在前363年丢失的彼得那然而,在彼得那到手之后,他一直控制安菲波利斯不愿撤离。前356年,当雅典向他宣战时,他随与奥林索斯主导的哈尔基季基同盟同盟。这一次,他遵守他的诺言,当征服波蒂迪亚后于前356年把它让给联盟。

同年,腓力也征服了革锐尼迪士并改其名称为腓立比,他在腓立比驻守一支强大的驻军,以便控制该地的金矿,这金矿在将来他大部分的行动中提供很大的资金帮助。在此期间,他的将领帕曼纽再次击败了伊利里亚人。而亚历山大大帝也在此时出生。

在前355-354年,他包围雅典人在塞罗尼迦湾最后一个据点迈索尼,在这场围城战役中腓力失去了一只眼睛,而雅典尽管派出两支舰队来援助,但迈索尼终究在前354年失陷。另外,腓力还在前354-353年间袭击色雷斯附近海岸的阿布迪拉和玛罗涅亚。

在前353年,腓力参加希腊城邦间的第三次神圣战争,同年夏天他入侵色萨利并击败7,000名福基斯军队。然而,福基斯人随后在两次战斗中击败腓力并迫使他撤退。第二年夏天,这次腓力率领一支包含20,000名步兵和3,000名色萨利骑兵部队重返色萨利,在马格尼西亚的克罗库斯平原战役击败福基斯军。此一役6,000名福基斯人阵亡,3,000名被俘,后来还把俘虏淹死。这场胜利使腓力在希腊建立巨大的声望,并获取费莱,之后腓力便被色萨利同盟举为最高统帅,即塔戈斯,还获得马格尼西亚以及重要港口帕加塞。然而,腓力无法即时朝希腊中部进军,因为雅典为提防他,已经占据了温泉关要道。腓力也没有在进一步干涉第三次神圣战争局势。

虽然没有要与雅典全面开战,但腓力仍用他的资金扶持在优卑亚岛一个亲马其顿党徒,来威胁雅典人。在前352-346年这段时间,腓力并没有再往南下扩张版图,他则是转而完全征服北方和西方的内陆丘陵地区,并减弱沿岸直到马里查河的希腊诸城邦的力量,而对于这一地区最强大的希腊城邦奥林索斯,他一直保持与他们的友好关系,直到奥林索斯附近地区都落入他手中为止。

349年,腓力二世率大军挥师南下,围攻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奥林索斯,一来是战略位置重要,二来原先奥林索斯与马其顿亲善,但后来转与雅典同盟,加上他们窝藏腓力的亲属阿里达乌斯,以及马其顿王位觊觎者米尼劳斯。雅典无法援救奥林索斯这座城市,因优卑亚岛发生叛变,使他们的援军在路途上就被招回,优卑亚岛的事件很可能是腓力用他的资金所为。于是马其顿在前348年占领了奥林索斯,并把这座城市夷平,其它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城邦也有相同的命运。确保并巩固马其顿和邻近地区的安危后,腓力在第乌姆举行他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347年,腓力率军征服东部希伯鲁斯河一带,迫使色雷斯臣服。

346年,底比斯人因在第三次神圣战争首当其冲,于是连同色萨利人请求马其顿能加入底比斯这方阵营与福基斯人作战,腓力答应了请求,并迫使福基斯人投降。而马其顿与雅典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而当腓力率军南下色萨利,雅典最终与马其顿签定了菲洛克拉底和约,结束这场战争。

腓力接着派出使者前往斯巴达,说:“你们最好早点臣服,如果不的话,我会率军入侵你们的领土,摧毁你们的农田,残害你们的人民,夷平你们的城市”,而斯巴达人仅短短回应:“如果”。腓力最后一直没有让斯巴达人臣服。

346-343年间,腓力不时插手各城邦的骚乱,不经交战就渗入希腊各地区。在前345年,腓力历经一场对阿尔迪安人的艰困战斗,在那场战争中他的脚受到敌军攻击受了伤,从此便跛了右脚。

342年,腓力在色雷斯发起一系列战役,把色雷斯绝大部分地区合并为一个行省,并征服色雷斯人的一个要塞据点,并以自己名字命为“菲利波波利”,即现在的普罗夫迪夫。最后腓力向定居多瑙河三角洲南岸的西徐亚人耀武扬威。

然而当腓力二世正在围攻拜占庭之时,雅典竟与拜占庭结盟,腓力二世对于雅典的容忍终于爆发出来,决定与雅典开战。之后很快地,腓力放弃对拜占庭围城,这是因为腓力二世决定要与雅典彻底清算,准备日后要在希腊境内所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339年,腓力再度介入第四次神圣战争。雅典、科林斯等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前338年,马其顿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结果希腊同盟失败。马其顿大军主力南下伯罗奔尼撒,使斯巴达完全孤立,基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

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马其顿——希腊的永久性同盟,盟主当然是马其顿。会议决定维持现存法律及秩序,并决定东征波斯。喀罗尼亚战役决定性的惨败、科林斯同盟专制性的条款,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据说,已届98岁高龄、原本是亲马其顿派的领袖——伊索克拉底,在意识到腓力二世实质上控制希腊之后,绝食而亡。他的自杀与他的老对手、反马其顿派领袖——狄摩西尼为捍卫希腊城邦自由而进行的奋斗殊途同归,构成了城邦时代的希腊的悲剧的最后一幕。

腓力二世在征服希腊之后原本有针对波斯的进一步的扩张计划,公元前336年春,至少有1万人的先头部队,受腓力派遣,渡过了赫勒斯滂海峡,大军将在秋天随腓力出发。一场震动欧亚非大陆的战争帷幕就要拉开。但腓力竟突然在当年夏季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

这个暗杀事件发生在前336年的马其顿古都埃格(皮拉),王室聚集此地,并庆祝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一世和腓力女儿克丽奥佩脱拉的婚礼,当腓力二世没有警戒下进入城内的戏院时,他被他的近身护卫官保萨尼亚斯(鲍舍尼亚斯)所杀,刺杀者得手后连忙逃走,并逃到埃格城门前,骑上协助者备妥的马匹逃遁,但最后终被三名腓力的侍卫追上并被杀。

亚历山大继承王位,这时他才20岁。后来,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希腊各城邦都派使者来朝见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宣布,自己是希腊――马其顿联军的最高统帅。

腓力二世在位的20多年间,马其顿由一个内乱不止的小国崛起为希腊城邦的首领,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累计了巨大的潜力,已经为其子亚历山大的大征服准备好了充分条件。

 20世纪70年代,专家研究古代马斯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德罗尼克斯发现了腓力二世的陵墓。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椁,上面设有镶着宝石的、沉重的禁止瓶状墓饰。国王的遗体就在其中,周围是一些珠宝金器、王权标志、战盔等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其中有五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相当精美,特别引人注目。这五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腓力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腓力二世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本世纪考古中最伟大的发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