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代住房”面市成都,是噱头还是真功夫?

 浔庐山水 2019-10-12

上月底,视高一项目大火,朋友圈里的销售纷纷抓住「通宵排队」的噱头又一次博得眼球。受到追捧的项目冠着一个于我来说并不陌生的前缀——“第四代住房”。

回忆一下,第一次接触这种所谓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可以追溯到2017年夏天(感觉像一个爱情故事)…

2017年初,“第四代住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0到铺天盖地席卷网络。

“颠覆传统住房模式!第四代住房揭开面纱……”

“第四代住房已来临,太震撼了!你还在买第三代房吗”

“第一代茅房、第二代砖房、第三代电梯房、第四代住房啥样?”

……

满屏的概念“升级”,以至于在参与「第四代住房西南地区高峰论坛」之前,我还是充满了期待的。

然而和宣传通稿中的介绍无二异,论坛并未深入介绍技术实现,而是就它所谓的“九大优势”做了介绍。

“九大优势”大意:

“第四代住房”的诞生,改变目前鸟笼式的居住环境。把街巷和院落、甚至是停车场都搬到高楼之上,每家每户都有一座私家小院,一块覆土0.5一1米的几十平米土地,可实现田园生活。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都能实现“家园”和“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在宣传中,超半数的观点都在巩固强调“自然与人的亲密接触、改善居住环境”。如果说其他在生活方式上做的革新,也许只有「汽车直接开上楼」这一点。

因为并无先例,虽然质疑越来越多,但是在产品尚未呈现的情况下,我无法对它下出定论。

前面也说到,开发商对于项目的定位是「中国第五大发明」、「第四代住房」,这种再发明式产品却在真正面市时表现的有些差强人意。

播放GIF

去年,位于成都近郊某区的项目开卖,当时还因为近两万的最高销售单价在市场中掀起了一波议论。此外,还因为较为新颖的外观,在视频平台“某音”上成为网红楼盘。

深究起来却会发现,当初宣传的“一层一四合院”、“开车上楼”等迭代式产品变革并未在该项目上实施。

但和其他普通楼盘相比,它确实多了个50㎡左右的大阳台,“人与自然共生”的效果肉眼可见。

由开发商统一种植的植物(多由灌木类组成)簇拥在阳台四周,远远望过去,绿油油的。

如果单看效果的话,它更像是南门“天鹅湖花园”的升级。也可以说,相较于“第四代住房”这种宣称产品换代的概念,或许“垂直绿化”更符合它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垂直绿化?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绿植,在立体空间(建筑)进行绿化的一种方式。呈现形式则可以从结构形式、培植方式作区分。

国内外都有大量的先例,比如米兰的Bosco Verticale(高档住宅)日本的Green cast(综合建筑)、广州的万科峯境以及碧桂园总部大楼。

成都这个标榜“第四代住房”的项目,跟上述几个项目不同的是,它的户均植被的覆盖面趋于横向、且更大。在项目设计中,无论是哪种户型,基本都配备了一个50㎡以上的大阳台。

相同的是,它们从设计到成型,从植物选择、种植技术到楼梯承重研究上采取了更科学的方法;

其次,它们诞生的初衷大都是因为城市人口密集,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用地矛盾突出,所以将绿化立体化,简单来说就是将中庭搬上楼。

这样看下来,是不是能理解我前面所说“相比第四代住房,它的概念更符合垂直绿化”了?当然你也可以将它想成是垂直绿化的再升级。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我们总在最大程度上的追求更好的生活。商品房也在随之迭代,不断的加入新技术、新方向。比如现在大家都在玩的绿色科技、智能家居

再比如“第四代住房”也好,“垂直绿化”也好。无疑都是在狙击用户的升级需求。

但是一个产品,如果仅依靠概念包装炒作就想让购房者买单,却呈现不出实质性的升级,未必有点太过于荒诞。(没有说买单了的购房者有问题的意思)

两年前的那个夏天,当那些关于“第四代住房”的信息毫无征兆的席卷信息端时,我大概有感知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包装式营销”。但是没想到的是,直到今天,还有人沉浸在概念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