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穴诊断要点

 五一91 2019-10-13
芸菱有话说

看到刘师兄的这篇文章,芸菱想起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一起义诊的情形。那时候,大清早7-8个人一起去耳穴压豆,义诊结束后我们在一起探讨自己的经验或者教训,那种情形让我记忆犹新。感谢那段经历,让我对小小耳穴有了深刻理解。坦白说,之前学习《刺灸》这门课时,芸菱不是很信服耳穴的功效,但那段时间的义诊改变了我的看法。前两个月在脑病转科时,用耳穴治疗腰椎病、痛经、胃痛等等很多疾病,效若桴鼓,再次让芸菱坚信,任何一门学问都大有讲究,学好学精,可以一招鲜吃遍天!

以下这篇文章来自作者在一个微信群里的交流稿:

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各位师兄搭建的这个交流平台,今天晚上由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对耳穴的学习和运用体会,和大家一块儿谈谈如何运用中医思维指导耳穴辨治。

在开讲之前,我要先向大家道个歉,由于我个人的原因,我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耳穴相关辨治理论,开始接触耳穴后更多的是运用自己擅长和掌握的常规中医辨治的思路来选穴。因为在一年多的耳穴义诊过程中渐渐发现运用传统的中医思维辨证取穴,往往有着较教课书传统取穴方式更为长远的疗效,在耳穴疗法方面,还有很多未被发掘的宝贵财富。所以今天有点不太低调,取了个不太谦虚的题目(内容主要以我们义诊队新成员的内部的培训底稿围绕展开),避开耳穴发展史、具体穴位、具体病证的作用和治疗不谈,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回归和运用中医思维指导耳穴辨治,其中一定有不少纰漏、错误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多多包涵。

下面我就以大家在对耳穴学习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为小题目,逐一展开。

1耳部穴位何以能涵盖全身?

耳穴理论经当代人全息理论逐渐扩充运用加以融合,形成初步体系。以全息学为基础的耳穴分布,将一个倒置的婴儿对应到耳朵上,就对应到了我们全身各处的脏腑器官。从中医角度看小小耳朵何以能洞察全身?

《生气通天论篇》:“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肾者,先天原(元)气之所藏,元气者,历络三焦而通行全身;肾开窍于耳,元气敷布,其窍生焉,肾气通于耳,肾气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之气相合,则各有所归,九窍互通,各有不同。

我们可能平时习惯了脉诊、望明堂五色来察见周身阴阳气血之常变,如明堂乃面首,多气多血多阳,象形全身;肺主气,司呼吸,营卫敷布,百脉乃通,朝散流布,复归于肺,故周身脏腑经脉俱可变见于本经原气之寸口。其实九窍通乎脏腑,皆可俯察周身,只是各自偏性不同而已;我们常用的望舌、察目之机要,皆同于此。

耳为肾之窍道,关联五脏元气,故亦可俯察周身。明白了其与全身的关系,就明白了只要辨证准确,运用耳穴就可以调理周身阴阳,进而治疗全身的疾病。

然观明堂须知气血之多寡,用耳穴则尤当识气血,辨元气之寡均。

观当代全息、八卦、奇穴等经脉针灸治疗手法,取象多集中于眼、耳、面、腹、手足之处。一则元气布散之大所,五脏窍道之聚络;一则阴阳经交汇之处,周身百脉、一气贯通,素禀不一,虽有高矮肥瘦之殊,然于气之交,气之至之处则可通达全身,此人身窍道径路之机要,明乎常变,可为巧工。(或言足太阳膀胱经脉,背系五脏六腑,又言卫出于下焦,肾与膀胱相表里,其窍道内连周身,斯当为理,人身之巧,何乎妙哉,吾等后人当静心观之。)

2解剖定位与中医脏腑定位异同之疑问

问:耳部穴位对应全身,多按照全息理论解剖定位,如何与中医的藏象理论结合?

这个问题是我刚开始接触耳穴时自己的一个疑问,最早去应用耳穴治疗时,我都没有背过耳穴分布图,是因为义诊队假期人数不够临时过去帮忙,临阵磨枪背了几个简单穴位,后来索性就不用穴位,根据自己辨证需要调理的大概部位选取明显气色异常的地方,后来发现效果不比其他人常规的治疗思路差。

随着运用和收到的反馈增多,慢慢发现将中医气血阴阳五行等辨证与耳穴全息对应解剖定位,结合选穴,疗效更为迅捷。一则全息对应局部之标,二则,人身一气贯之,辨证知其致病之源,标本相携。三者,中医之藏象包涵甚广,如耳穴之肺,虽言肺脏,但用之却可调动肺藏之气机,孰言全息之穴位,不可与中医之藏象相并乎?全在医者,意也。

3耳穴治疗的机理,指导耳穴辨治的中医辨治理论有哪些?

首先既然我们称呼其为穴,其亦内连脏腑外通肢节。那么其治疗机理就和我们的针灸推拿道理一样,通过针刺或按压相关穴位,调动其所对应的脏腑经脉筋脉肉皮骨等不同部位的气血,来达到修复人体气机(气血)正常循行的目的。

在此,想提醒大家思考的是,耳朵是肾脏元气敷布出入之孔道,那么其所能调动的气机力量、深度与我们常用的经脉取穴有何异同,哪些方面出现问题,用耳穴调理更容易切合病机病位?微针之道,在于调气,不同地方的气如何因势利导?在此提个启发性的问题,希望能够带动大家开发下思维。

接上,既然明了了其治疗原理,能够用来指导其辨治的原则就不言而喻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五行辨证、筋脉肉皮骨病位辨证皆可,医者开任意法门,皆可熟练运用于耳穴之临床辨证。哪一个辨证思路大家运用的最灵活就可以运用哪个思路指导自己,适合自己的才能用的活法。

由于时间关系,在具体辨证方面我们今天就先通过一些切入点,来谈一谈如何分阴阳,其他运用,以后有时间大家再进一步交流。

4如何分阴阳

其实阴阳是大纲,学会了区分阴阳,表里、寒热也就自在其中了。观眼、耳、口、鼻、舌五脏之窍皆可俯察脏腑之八纲之变,然独心肾之耳舌,最易察观阴阳两面(阴阳循环之奥?)。个人认为现行各个耳穴疗法,往往细化穴位与脏腑功能联系,还有些是将内经的经脉经筋等理论对应到耳背上,扩充耳穴应用的同时,也往往条分缕析,趋于细化,对整体的阴阳把握有些忽略,体现在耳朵上主要表现在对耳背的重视普遍不足。

观耳知阴阳,大要以耳背为阳,主营卫二气之浅层敷部,耳内为阴主营卫濡润之脏腑肢节,其义常为诸家所未发之见,然每以外感邪气常于耳背选取相关腧穴而起效迅捷,予意若论外感,则耳背之穴大有可深研之要,一则阴阳相对,浅层之气可逐邪外出,脏腑对应穴位之耳背处多可用之,二则耳背气血神色脉络之观察尤易,每先于耳内之兆而显现,惜今人未予重视(插一句话,耳背有明显改变并非全部都是表证,这里仅是为大家阐释如何观耳分阴阳,希望大家不要理解局限了)。三则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耳为诸经所聚之窍道,阳经常行耳表,阴经多入耳中,络脉筋别,交汇不一。阴阳交汇之妙,恰云升雨降之奥,不可尽言。不揣浅陋,望诸君改而善之。

临床上遇外感表证往往在耳背取穴,疗效迅捷。尤其配合上呼吸补泻等补泻手法,边按压的同时,就能让外感邪气随呼吸而散却,常常立竿见影,十去七八,但手法按压刺激过重,体虚及年老之人需慎用。通常情况下,外感风寒邪气之人常常在耳背上部见到血络暴出,根据其颜色及粗细往往可辨出其病性病程之寒热长短,需要注意的是,耳背有五脏分区,不同人感受风寒邪气出现血络及气色异常的部位也不一样。

辨证后若认为病属外邪,或有外解之势,则可选取耳背部穴位透邪外出,亦可根据正气强弱情况,选取耳内相关脏腑肢节等腧穴配合治疗。个人认为耳背部腧穴,透邪外出的力量非常之大,选穴要少而精,遇有外感患者血络我常常采用头尾取穴按压耳豆,或针刺出血配合其他辨证选穴。但是,耳背部血络往往比较脆嫩,尤其儿童,及耳朵很薄(气血虚损、阴虚阳亢型)的患者,在按压血络时最好在血络边上按压,不要直接按压血管,否则极易损伤皮肤,因为用胶带覆盖王不留行籽,时间长了容易感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病人来就诊肯定是先整体面诊再耳诊,通常身有外感风寒邪气患者,往往在两侧额角下方有青色血络浮现或隐现,病新者络浮,病久者络伏,此类病人耳背亦多有血络。尤以青年女性,及用眼费心肝胆血气不足的学生多见。且往往伴有经带问题及睡眠障碍。与现在学生熬夜,经期洗漱不避风寒,衣着暴露不顺寒温关系很大。希望有此类情况的朋友多注意休息,避寒就暖。

另外耳背的五脏分区,和我们的五行分布完全契合,大家可以多留意,在耳背上还有太多我们没有挖掘的地方,以后若是有机会整理好足够资料,一定再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说到耳朵里面穴位,大家都相对熟悉,不作过多论述,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一年多的耳穴义诊中发现,在所有的耳穴治疗案例中,脊柱类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腰腿疼痛是反馈效果最好的,其次就是失眠、哮喘等内脏病证。我们看脊柱这一条线,可以说是耳朵上肌肉最薄最有韧性的部位,恰恰像我们的脊柱的生理构造,而肾又主骨,是不是因此,耳穴治疗在骨关节疾病(包括牙齿)尤其疼痛性疾病方面,才能起到十分迅速的疗效和作用,其调节肾藏象系统疾病的优势才如此突出。

我们常说五脏辨证的话病到肾的时候病位就偏深了,而耳朵恰恰是肾脏天然暴露出来的孔窍,这为我们进一步扩充肾脏病治疗思路有提供了一条大道不是吗?而其他孔窍,其他脏腑在耳朵和其他孔窍上能否找到他们各自的特性,而直接调节内脏?筋脉肉皮骨,肝心脾肺肾,又能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我想眼针的临床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期待大家一起将五脏之窍进一步系统挖掘。

一啰嗦又说多了,下面是我总结了一些耳穴诊断的要点,出于时间关系就不再一一解释,大家看看以后有机会我们在交流。

5耳穴诊断要点

1)耳部望诊

望整体(常有师弟们问怎么看耳朵,我说第一眼你要看看不管每个人耳朵大小厚薄,你第一眼如果感觉这个人的耳朵和他的整个头面不够协调统一,排除生理原因,往往这个人的耳朵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至少有脏腑之气的偏盛偏衰。这是望耳朵的第一个整体,当然在这之前你已经有过整体望诊了,然后再去看的耳朵,而不是就耳朵看耳朵。)

望神态:曰明曰暗,曰大曰小,曰聚曰散,曰厚曰浅。

望气血:气血之要皆在荣涩。

望颜色:淡红而泽为常,余皆可察异,依上,五色变见,阴阳寒热虚实之大要可知

望局部:法遵整体之观,又有血络、结节、形态、纹路诸多变迁,兹不多论,唯勤于实践方能意会。

2)耳穴治疗三要素

脉诊之胃神根,亦为耳穴选穴辨治之准绳。

一为有胃,脾胃后天气血所化生,脾胃一伤,百病乏源,后天不足者当先培补后天,不可急于治标,反耗散脾胃真元。

为有神,知常知变,凡双耳疲软、涣散不收、或神识躁越,心肾离合之人,皆当守其神气,而后方图诊治。

为有根,耳为清窍,元气之道,耳部诸穴,皆可调度人身元气,凡气血大虚、肾精匮乏、五脏气绝者皆应有所舍弃。耗散真元,性命攸关!

3)取穴原则

窍道之机要,皆有所偏,不可认为万病不易之法绳。医者治人为先,补偏救弊,复常而已。耳穴辨治当结合其他中医治疗手段,有所取舍,不可偏执一端!

耳穴取穴,宜精少不宜多杂,然病位散者可多取,病急者可配合手法、呼吸等辅助。

问曰:有满耳布穴,疗效甚著者,谬乎?

答:穴多则气骤至,尤外感而风药尽取,其效亦可速,此医家但为疗效而取穴,若元气不足者,病愈而气散,数日方复;元气虚无者,掘精而御疾,不可不知。唯正气不虚之人可用,然医者不识病人正气之转归,机要之所在,何敢言医?

今天大概就谈这些吧,本来想半个小时结束,没想到又拖了半个小时。说是谈耳穴,其实更多的还是肤浅的谈一些中医辨治思维,始终不离气和阴阳,其实耳穴辨证的思路还是考察了一个中医的辨证思路,刚刚接触耳穴的人没必要因为新接触而感到无从下手,只要中医根底足够坚定,一定能把耳穴纳入到自己的辨治思路里面来,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系统学学现代的耳穴治疗理论,里面有很多都是前辈们探索的宝贵经验,我本人就因为没有系统学过,在治疗方面经常感到后力不足,希望大家以我为戒,学的全面些,以天下目为己目,方能无所不见。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耳穴能够调动的气机力量非常之大,尤其关乎元气,希望大家结合中医辨证,合理取穴,不要为了治病过多调动元气,犯了虚虚之戒。

各个脏腑孔窍偏性不一,不要为了学耳穴,而偏一只用耳穴,以人为本,辨证论治,才是医者之道。

针灸大夫对气的感知往往比较敏感,有时候我们也会在手上选择气感异常的腧穴压豆按压配合耳豆治疗,有时候亦单独手部压豆,提供这些治疗思路给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临床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