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楚士祥丁 2019-10-13

本文主要继续上文的话题,继续上文没有谈完的有扈氏和伯益的去向问题。我们上文说到了夏启大败“有扈氏”所在“甘”的地望考证,还是依惯例上张示意图,增加下大家的印象。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甘之战示意图

我们上文讲到,夏启从“黄台之丘”的夏都(新砦遗址)出发,在甘这个沼泽之地与有扈氏决战,将有扈氏击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中古以前,包括秦汉,战争中落败的一方只是退出权力争夺,但胜利方从来不绝败者的祭祀,也就是说会为败者保留对祖先祭祀的权利。夏商周无不如此,不像后世对前朝通常会斩草除根。历史文献上并没有提到“甘之战”以后夏启如何处置有扈氏了,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文献和考古做下推断。

《春秋正义》里有记载“甘昭公,王子带,食邑于甘,河南县南有甘水”,而《史记三家注》上也明确说了“洛阳记云河南县西南二十五里,甘水出焉,北流入洛。山上有甘城”,这个《洛阳记》我没找到,不过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证据,《水经注》上对洛水、伊水以及甘水都做过讲述,“甘水发于东麓,北流注入洛水也”“甘水东十许里洛城南,有故甘城焉”。《山海经》“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汵](j9n)石”,再接着看《山海经》“讙(hu1n)举之山。雒(lu^)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据《水经注·洛水》,我们知道玄扈水发源于玄扈山。我们从上篇文章知道有扈氏就是东夷赢姓的“九扈”,而“九扈”按照文献记载是少昊“以为农正”设的“九扈”,就是让九个部落分别教导百姓种地,“九扈者,春扈、夏扈、秋扈…”(见《左传正义》卷48),而夏通玄,所谓“玄扈”其实就是九扈中的“夏扈”。从这里我们大概已经猜出来了,少昊派往西方协助这边人民种地的部族就是九扈中的“夏扈”,也就是我们在谈的有扈氏。有扈氏来到这边以后,把在山东当地对山水的称呼也带了过来(这个其实很常见,我们经常发现上古的地方总会出现多地同名的现象,大多是这么来的,中原和山东很多古名都会重复,想是人员流动造成的)。而经学者们考证,的确在洛阳西南的宜阳县有个村叫“户村”,我专门去地图上查了下,的确是这样,户村的位置也在伊水和洛水中间,古甘水现在已经没有了,按照古籍上的记载,应该向北流入洛河,户村这个位置向北就是洛河,我们上张图看下吧。如下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户村的位置示意图

户村在山坡的下面,上面两个箭头汇合的地方应该就是古甘水,距离我已经都量过了,与文献上记载相符。古甘水向北汇入古洛水,几千年的时光,山河不知道是否还依旧,想必会有些变化,至少古甘水已经消失了。

那么关中那个“扈”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接着分析。

有扈氏战败后被夏启迁到户村这个地方,而前文我们也分析过,夏启其实已经看上了洛阳盆地这个绝佳的地方,准备在这里建造新的都城,也就是上图右上角的那个“斟寻”(二里头遗址),我发现上三代的王朝都有个特点,喜欢让战败方去帮自己守边。前面文章我写过夏的三重防护圈,这里我们还是上张地图,看下伊洛盆地的几处关隘在哪里。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京畿防守位置示意图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来,就三条通路可以从西边进入夏的京畿地区,我们都知道函谷关这里是主要的通路,而北边虽然有个缺口,但中间还隔着黄河天堑,后面我们会知道,黄河北边晋南的临汾盆地很快会成为夏的一个重要地方。南面洛河这条线,要穿越崇山峻岭,并不好走,但毕竟是一个通道,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有扈人就是被安排到了这个大山中。我们看下如何推断出来的。

商洛市山阳县有沪家垣镇,又称扈家源镇,镇的名字应该是有扈氏曾经长期在这里停留所至,很多地方的名字实际上都能追溯到上古时代人们的称谓。据有关学者推测,有扈氏最后迁往关中,应该跟商有关,商人向关中扩张的时候走的应该是这条线,商洛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商人在前进的过程中,带着久居此地的有扈氏一同前往关中,在蓝田有过停留,最后去了户县。作为防卫逃亡西部的夏人以及羌人,没有比跟夏有深仇大恨的有扈氏更合适的了,后来同族的赢秦也来到了此地,有扈氏从此就淹没在秦人中。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有扈氏迁徙示意图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被夏启赶走的伯益如何了

我们前文做过分析,启应该没有杀伯益,而是让伯益“出就国”,也就是让伯益回到了他的封地,他的封地在哪里呢?《竹书纪年》的原文是“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启继位后第二年,“费候”伯益出就国了,前面我们介绍过,伯益就是“大费”,所以这个“费候”自然是伯益无疑了。我们来考证下这个“费国”在哪里。按照《史记》的说法,有扈氏和费氏都是姒姓(夏的王姓)的同族之人,这个应该是后代的谬传,有扈氏和费氏都是东夷的赢姓。

我们从两点来考证,一是费氏在后世文献中存留的蛛丝马迹,二是伯益的赢姓后人的分布和迁徙。

《路史· 国名纪四》卷二七“夏后氏后”有“弗(费)” 。“费也, 今河南缑氏滑都也, 与鲁费异。”意思是说,夏后氏的“费”在河南缑氏镇。跟春秋时候鲁国那个费不是一回事。

我们看下地图,看缑氏镇在哪里。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缑氏镇位置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缑氏镇在嵩山北麓,离后来建的斟寻大都位置应该很近,本身缑氏镇现在就属于偃师市地界。如前面文章所述,按照考古的结论,夏初的时候是“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还没有诞生,从上面示意图也可以看出来,洛阳盆地文化遗址非常少,只有“东干沟”和“花地嘴”两个遗址,当然我们还没有拿到最权威的数据,有可能会还有,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很多,而新砦之前的“王湾三期”龙山文化主要集中在豫西,洛阳盆地应该尚属于比较荒凉之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背后放一个王位的争夺者,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况且对于雄才大略的启来说,他对洛阳盆地应该早就虎视眈眈了,岂能让给伯益?所以这个位置应该不是伯益的封地“费”。那么还有哪里呢?

《太平寰宇记》卷一六“泗洲”条引《都城记》说若木“居南裔为诸侯”。又说至夏末 ,“其君费昌去夏归商,佐汤伐桀有功,入为卿士”。在《史记》上也有类似的记载。意思是说,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的南边当诸侯,而到了夏的末年,他的君主费昌脱离了夏归顺商,帮助商汤讨伐夏桀立下了战功,成为商朝的大臣。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来两件事,一件是伯益的封地“费”在夏的疆域南边。还有就是跟有扈氏一样,夏末时候费也一样叛变归顺商了。的确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哈,想想斟寻氏昆吾氏对夏的忠心,不得不感叹古人总结的到位。

我们在夏的疆域南面找一找吧,既然是南面,肯定不是春秋鲁国那个“费”了。

在浩瀚的史籍中,《后汉书 曹腾传》中有一段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里面说“曹腾为费亭侯”,而《水经 淮水注》: “涣水又东南经费亭南”,并说即曹腾之食邑所在。此费亭地当今河南永城境。永城在哪?我们上地图。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永城位置示意图

永城在商丘市的东南,也在阳城的东南方向300公里,东南也是南吧,有人喜欢抬杠我也没办法。我们还没有谈到商汤伐桀,商汤伐桀中那个关键的”有缗氏”就在东边不远,而“商亳”也在北面不远,如果费氏在这个时候反戈一击,对于夏来说的确很致命,所以文献说费氏立了大功,这个我们后面文章再谈。说明这个位置的确符合文献上的记载,而且这块的确是后世赢姓诸国的地盘,我们上一张春秋时候赢姓诸国的分布图,就很清楚了。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看到没有,永城周围就是这些赢姓的诸侯国,换句话说,都是伯益的后代啊,伯益出就国,来到永城附近,在这里开枝散叶,后来其子孙秦王嬴政终于赢得了天下,为2000年中国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篇文章一没注意写的太长,大家看起来费劲,以后我会把内容分开来讲,这样不至于让看的人劳神费力的。所以这片文章就到这里了,有扈氏和伯益作为东夷在夏初两个最杰出的代表,被夏启用一文一武给解决了。

作为我们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虽然历史文献上对启的记载并不很多,但启的大智大勇,肯定超常人之能,虽然文献上说他后来开始奢靡暴虐,但凡牵扯到修建宫殿这种事,都会弄得民怨载道。随着我们考古更深入的开展和文献上更深入的研究,想必作为开辟历史的一代雄主夏启的真实面貌终将会大白于天下。这个系列的下篇文章我们将结束夏启的时代,开始夷夏的又一轮生死较量。敬请期待。

后面我发几张二里头出土的文物给大家看看,从《文物中国史》上截图出来的,不是特别清晰。不过看着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也是蛮有想象力的。喜欢的朋友可以看下哦。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君临天下的雄主“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