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文献公姚枢的几点考证

 乐呵呵DA馆 2019-10-13

姚枢(1201—1278),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其先祖姚汉英,后周左金吾将军,周广顺元年(951),奉旨出使契丹,遭强留,事辽世、穆、景三朝,任霸州刺史,从此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为籍。金朝时期,姚枢祖、父先后赴中原担任官职,其家辗转迁居洛阳、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等地。

姚枢自幼好学,自期甚高,人称有“王佐之略”。蒙古军占领许州后,姚枢受蒙古汉臣杨惟中引荐,觐见窝阔台。窝阔台见其禀赋不凡,“喜其来,甚重之”。后姚枢与杨惟中受诏随军南下,求访儒、释、道、医、卜、酒工、乐人等类人才,在俘虏中结识名儒赵复,护送至燕京,在中书令(即宰相)耶律楚才的支持下,协助杨惟中创立“太极书院”,姚枢“首受其学”,精心研读“程朱二子性理之书”。

1241年,姚枢出任燕京行台郎中,因羞于与行台牙鲁瓦赤等贪官为伍,辞官携眷隐居辉州(今河南省辉县市),与许衡、窦默一起,在百泉湖畔开办“太极书院”,广招弟子,传播理学。

姚商情报打尽姚家特色出品

1250年,姚枢受忽必烈之召,踏入仕途,辅佐忽必烈建立大元,历任大司农、东平宣抚使、中书左丞、昭文馆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1278年薨,追赠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谥号文献。

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对于枢公生平中的许多细节进行了考证,请有关专家学者及广大宗亲予以指正。

一、枢公的出生地

枢公从子文公姚燧所撰《三贤堂记》记载:“吾姚氏营人,先公(即枢公)生于汾,承旨(即窦默)永年,左揆(及许衡)河内,于辉非乡,一旦聚居而为寓公,其处同也。”

由此可见,枢公出生于山西省汾阳。根据前文记载,枢公家庭的数次迁居,应该是跟随祖或父的任职有关。现有史料显示,枢公之祖姚锜,曾担任获嘉令;父姚渊(仲宏)曾担任庆阳安化丞和许州录事判官,但是否在汾阳任职,却没有记载。

二、枢公在蒙古军攻破许州前,担任的工作

大多数的史料表明,枢公随父亲担任许州录事判官,“乃徙家于许”。而自己彻夜读书,自期甚高,却不知道他在从事什么工作。据明兵部左侍郎陈邦瞻所编撰的《宋史纪事本末·北方诸儒之学》记述:

“初,蒙古破许州,得金军资库使姚枢,时北庭无汉人士大夫,太祖见之,甚喜,特加重焉。”

及《纪年史》记载:“姚枢,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金末随父徙于许州(今河南许昌),任金军资库使。”

百度百科:“军资库,军用物资贮藏处。”

军资库使,顾名思义是掌管军用仓库的官吏。相当于现在部队后勤军需部门的军官。

三、枢公辞官隐居辉县是哪一年?

多数史料认为,公元1241年,枢公担任燕京行台郎中,因拒绝行台牙鲁瓦赤的不义之财,“遂携家来辉”。

还有史料云,公元1250年,姚枢应忽必烈之召,告别生活了九年时间的辉州,前往漠北。

也就是说,枢公是在任燕京行台郎中不久,即辞官隐居了。

然而,燧公的《三贤堂记》却提出了枢公隐居辉县的明确时间:“先公(即枢公)以癸卯来此”。

癸卯年,即1243年,是枢公任燕京行台郎中的第三年,携眷来辉。

四、枢公为什么要隐居辉县呢?

首先,辉县百泉是北宋理学的发源地。

北宋人邵雍,十六岁随父母卜居百泉苏门山,博览群书,苦志坚学,创立了百源学派,和周敦颐、程颢、程颐、等经常探讨理学,在百泉湖畔创办了太极书院,广招弟子,讲学授课,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开启了理学之先河。

枢公正是通过南宋名儒赵复的传授,立志攻读理学,将辉县作为自己心中的圣地。

其次,得益于耶律楚才。

枢公与赵复相识,始攻理学,在中书令耶律楚才的支持下,枢公协助杨惟中在燕京开办了太极书院。当时,耶律楚才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针,其政治主张与枢公的理想相吻合。耶律楚才对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枢公有知遇之恩,而枢公就是耶律楚才的积极追随者。

元太宗十三年(1241),窝阔台病重,皇后乃马真氏当政,耶律楚才逐渐被排挤。因对邵雍十分憧憬仰慕,他便在邵雍的苏门安乐窝附近的梅溪村隐居,建起梅溪别墅,“植梅数株,建琴亭月榭,吟咏其中。”在此写下了《梅溪》七言绝句9首。此后的1243年,枢公即辞官,追随耶律楚才来到了辉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