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西北用兵,汉朝穷兵黩武唐朝却是称赞有加,评价为何天壤之别

 山家往事 2019-10-13

历史上,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汉朝,将我们这个民族锻造成汉族;唐朝,使我们被称为唐人,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更是成了唐人街。汉唐也成为后世朝代的标榜,远迈汉唐,是诸多朝代的追求。

这两个朝代,有很多共性,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时甚至同一件事,后世的评价甚至天壤之别。在开疆拓土方面,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遗志,继续在原秦朝版图的基础上,北上西进,汉武帝在位五十五年,多次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对西北用兵,最终解决了困扰中原多年的匈奴问题,但也因连年征战,导致府帑亏空,有人据此评价他“穷兵黩武”。

与之相对的,唐朝建立后,也多次对西域用兵,其领土范围远超西汉,安西都护府的小勃律,距离唐都长安九千九百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西汉在汉武帝之后,已经很少对外用兵了,而唐朝,自立国开始,直到安史之乱,期间一百多年,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唐朝国力非但没有受到拖累,反而出现了开元盛世。后人对唐朝的扩张也多是持赞成态度,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差异?

其实,原因很多,人口数量因素、生产力状况、在位皇帝、军事制度等,今天,我尝试从教育方面做一个阐述。

历史上,凡是强势王朝,一定是文治武功双开花,没有文化的支撑,疆土注定是无法坚守的。站在这个角度上讲,它的教育也一定是发达的。

值得一提的是,汉唐两朝皆重视教育。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开设太学,这是对夏商周三代官办教育的一个重大改进。唐朝沿袭了隋朝的太学(唐为国子监),但也做了许多改进。

下面我们一起看下汉唐两朝的太学有何异同点。

一、相同之处

1、课程设置部分相同

作为汉唐最高学府,经史子集必是不可或缺的课程,《易经》、《诗经》、《尚书》、《左传》、《公羊传》等儒家、道家等经典著作皆是必修课目。

2、学生来源部分相同

西汉设立太学之初,招生规模很小,生源仅限于贵族子弟,到了东汉,其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由太常直接推荐,二是由各地地方长官推荐,可以说,基本为平民子弟。

唐朝太学也是贵族与平民全覆盖,国子、太学、四门学,主要面向官宦子弟,要求学生父辈或祖辈官职分别不低于三品、五品、七品,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平民。

二、不同之处

1、唐朝国子监课程设置更多元

汉朝太学,其课程基本为诸子典籍,到了唐朝,其太学做了进一步划分,共分六大方向,分别为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前面三个专业和汉朝类似,后面这三个,可以看做是实用性技术。

我们现在有个共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唐朝其实就开始践行了。律学、算学都是经世致用之学。律学,毕业后可不是去衙门帮人打官司,他们更大的作用是执行、修订各种律法。自商鞅变法后,律法的作用就不仅仅限于治奸惩恶了,从本质上讲,律法的目的是公平,就社会生产力而言,只有各方面做到公平了,才能提高各种效率。 

算学就更无需多言了,妥妥的自然学科,只有基础科学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进步,毕竟,这是理论支撑。 

2、唐朝学生选拔更严格,来源更广泛

从学生来源看,汉朝更多的是平民,相对来说,平民受教育的程度不如贵族。唐朝的太学,不仅仅是在国内选拔,它同时还是一所面向整个欧亚大陆招生的最高学府。自唐初至唐玄宗,执行标准一直很严苛。

举个例子,日本向唐朝派出的谴唐使,多为来唐留学的官宦子弟,其中有一名叫橘逸势的,出身日本贵族,很是神往大唐文化,又写的一手好毛笔字,随谴唐使来唐,一心想入国子监学国子,到就是没成功,只因这哥儿们汉语口语差,人家国子监怕砸了招牌。只怪那个时候没有“伴读”吧。求学未遂的橘逸势,最后,无奈的去学琴了,艺术也是文化嘛,但也只是学了两年就坚持不下去,回国了。

3、学生压力大

汉朝的太学比较注重考试,但相比来说,唐朝的学生压力更大。在入学年龄和考试次数上,汉朝几乎没有限制,哪怕是耄耋之年也可以入太学入读。另外,如果考试没有通过,可以无限次循环,以致很多人从少年一直读到两鬓白发,都没有拿到“毕业证”。

唐朝太学在入学年龄上进行了严格限制,主要控制在青壮年阶段。六个专业方向中,律学的年龄最宽松,但也控制在二十五岁以内。另外,在校时间没有“无限循环”一说了,以国子学为例,最多能在学校待九年,到期如果还不合格,那就卷铺盖走人吧。大唐的太学完全是国家负担,个人不用出钱,但也不养闲人,一个人在太学里待一辈子,岂不是于国无任何贡献?赶紧腾出地方给其他青年才俊。

如此严格要求,等到学生好不容易毕业了,竞争才刚刚开始,国子监将合格的监生推荐给吏部,但这绝不意味着功名到手了,是否接纳这名监生,最终还是所在岗位决定。比如大名鼎鼎的韩愈,进士出身,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三战皆败,气得他都给当朝宰相写投诉书了。

不仅如此,国内监生还面临着众多留学生的竞争压力。唐朝可谓是各国所神往的国度,许多留学生也是拼了命的想留下来,唐朝专门给他们弄了一个宾贡,用于开科取士。

小结

这种全面的学科设置、严格的资格筛选、激烈的内外竞争,给唐朝太学带来了蓬勃朝气,鼎盛时期,仅国子一科,在校人数就多达八千人。国子监为大唐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造就了大唐的磅礴之气,连续用兵百余年后,依然出现了开元盛世,因此,国子监也成为大唐强盛的一根支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