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半,一个篱笆三个桩”,任何人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都少不了他人的帮助,这点对于那一些开创大业的开国君王们来说尤其如此。亭长出身的刘邦想要成就大业,少不了有韩信、张良、萧何这样的人辅佐,卖草鞋出身的刘备想要兴复汉室,也少不了诸葛亮、关羽、张飞的帮助。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想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那也少不了刘伯温、李善长与徐达、常遇春们的帮助。朱元璋成功创建明朝以后,将这些给了他重要帮助的人纷纷封爵,有公爵、侯爵等等,其中被封为公爵的人仅仅六位,其中有一个是很少有人听过的郑国公常茂。 这个常茂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为何能够名列开国六公爵之一呢?因为他的父亲名字叫做常遇春,而且常遇春去世得比较早,所以他就承袭了父亲的功劳而得以封公,我们也由此可知道常遇春的功劳究竟有多大,哪怕是到了儿子头上依然可以名列帝国前列。www.8029.com 常遇春作为大明帝国最为顶级的名将之一,能够与他并列的仅有徐达、蓝玉等趋势可数的几个人物,在军中享有很大的盛名。他从参军以后便逐步累积功勋,从一个小兵干起,在危急时刻帮助朱元璋解决了多个困难的问题,逐渐升为先锋官乃至于中书平章军国重事,也就是主管军权的宰相。 常遇春一生对于自己的武功以及军事能力都极为骄傲,在首次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就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先锋,等到积累军功成为将领以后,更是经常在军中说“我只要率领十万精兵,就足以横行天下,再无敌手”,所以大家都把他叫做“常十万”,看上去带有一些调侃,其实更多的还是尊敬之意。 因为常遇春在打仗方面确实很厉害,甚至到了乏善可陈的地步,《明史》上对于常遇春带兵打仗的记载通常都很简约,大多是“遇春至,城破,敌降”或者是“遇春至,敌望风而遁”,也就是说只要常遇春到了那里,这座城市就会很快被攻占下来,对手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不过这位出色的军事将领,有着一个为后世所不悦的嗜好,那就是嗜杀,尤其是杀降,哪怕是在对手已经投降的情况下,趁着半夜下令将已经放下兵刃的降军给活埋,尽管朱元璋也多次因此对他展开过批评教育,但是他始终没有改变,甚至于对于普通百姓也是如此。 常遇春曾经率军攻打元军占据的怀庆城,城中百姓们并不知道此战的结局如何,自然就不知道在战争结束以后,究竟是欢迎明军还是庆祝元军才能够让自己活下去。于是有人就在一块牌子的正反两面,分别写上了欢迎明军与庆祝元军的字样,并且推而广之,所有乡亲都做了这手准备。 战争很快就结束了,曾经纵横亚欧的蒙古铁骑此时在常遇春面前,已经显得不值一提,他以摧枯拉朽的速度获得了胜仗,带领着人马进入了怀庆城中。满城百姓们也做出欢天喜地的样子迎接这新的军队,常遇春正在开心的时候,忽然看见了百姓们手中牌子反面庆祝元军的字眼,发现了他们的“秘密”。 常遇春原本的心情骤然变冷,转过身悄悄地对部下说了两个字“屠城”,这道命令被有条不紊地下达到全军,怀庆城中再次变得血流成河。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带来最为惨烈的影响,最终还是属于百姓。不过常遇春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但是在1369年年仅四十岁的时候就暴病而亡,所以才让儿子常茂成为了开国六公爵之一,很多人都认为这正是他嗜杀所带来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