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后半句才是精华,人到中年值得一看

 施工方第三个 2019-10-13

中国的俗语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书上最早可以见到的俗语,来自于西汉司马迁在“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的《史记》,其中最早应用到“民人俗语”的说法,并且是作为一种事件道理论证的论据而出现,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俗语就已经诞生并且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大多数的俗语都是来源于民间,民间广为流传的那一些通俗语句就叫做俗语,所以它具有两个很明显的特质,首先是语言极其“接地气”,谁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其中的意思,其次就是它必然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切实地解决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实事,否则就不可能广为流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就是这样的一句俗语,它是针对于那一些人到中年与老年的父母长辈而言的,正所谓“舐犊之心,人皆有之”,所有的父母都会去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深藏在人类基因深处的天性,并且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不惜劳心劳力地去做很多的事情。苹果维修

而这句话则是劝说这样的父母长辈,儿孙自然有着属于自己的福气,就算是为人父母也应该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必对于儿孙辈的事情操心太多,如果做得太多反而成为了溺爱,让自己的孩子一直都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不能遭受太多的风吹雨打,名虽爱儿实则害儿。

同时在“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后面,还有着更为精华的后半句,那就是“莫为儿孙作马牛”,因为爱子心切,所以就不忍心让孩子受半点苦,那一些必须承担的家务不忍心让孩子去做,哪怕是孩子犯错了也不忍心进行呵责教导。而是自己去劳心劳力地帮助孩子,达成他所有想要得到的一切,哪怕是舍下脸皮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但是这其实只会让孩子觉得别人为自己付出,是一件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日久年深之下,不仅会让他丧失处理事务的能力,缺乏面对危难变故的心态,而且最为重要的还是会让他失去感恩的能力,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自然是很难在社会中走得长远的,因为会显得寡恩少义,麻烦他人惹人嫌弃而不自知。

在《战国策》中,有一句名言,那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爱自己的孩子,肯定是要为他作长远打算,而不是不需要太多思考地“一心一意作马牛”。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