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气郁结、胆虚寒证,关于肝胆的虚实兼证,共11种

 仕仕霖霖 2019-10-13

肝在胁下,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主风,在体为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其经络上络于胆,胆附于肝,互为表里,胆为中精之府,主决断,宜疏泄、通降。

肝气郁结、胆虚寒证,关于肝胆的虚实兼证,共11种

肝胆疾病该如何证治?

实证

1:肝气郁结

症状:胸胁胀痛,胸闷易喜太息,多寐多梦,急躁易怒,头晕目眩,纳少腹胀,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或咽中梗塞如有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日久气滞血瘀,而胸胁刺痛,舌苔薄白或舌质紫暗,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可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如夹痰气郁结,宜理气化痰,可用半夏厚朴汤;如气滞血瘀,可用血府逐瘀汤。

2:热极生风

病因;热邪炽盛,燔灼肝络,筋脉失养,热极生风。

症状:高热神昏,角弓反张,抽搐痉挛,或四肢拘急,躁扰不安,舌质红绛,脉象弦数。

治法:清肝息风,用羚角钩藤汤,神昏者,可合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3:肝胆火盛

病因:郁怒伤肝,气郁化火,上扰清窍。

症状: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胸胁灼痛,或见吞酸,或有胸痞咽阻,狂躁便秘,苔黄舌红,脉象弦劲。

治法:上扰清窍者,宜清泄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吞酸者,可用左金丸、抑清丸以清肝泄火;胸痞咽阻,狂躁便秘者,可用当归龙荟丸以清肝通下泻火。

肝气郁结、胆虚寒证,关于肝胆的虚实兼证,共11种

4:肝胆湿热

病因:脾胃湿热影响及肝,肝胆湿热蕴结,可以上攻头目,也可下注膀胱。

症状:面红目赤,头痛头晕,耳鸣,胁痛烦渴,或有呕吐,下注膀胱则尿痛涩滞,或有尿血,苔黄质红,脉象弦滑。

治法:不论肝胆湿热上攻头目,或下注膀胱,皆可清肝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

5:寒滞肝脉

病因:外寒客于足厥阴肝经,气血凝滞,阴寒内盛所致。

症状:少腹胀痛,牵引睾丸,偏坠胀大,或阴囊冷缩,舌苔淡白,脉象沉紧。

治法:暖肝散寒,可用暖肝煎、天台乌药散、茴香橘核丸。

肝气郁结、胆虚寒证,关于肝胆的虚实兼证,共11种

虚证

1:肝血不足

病因:久病耗伤肝血,或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引起。

症状:面色无华,头晕耳鸣,肢体麻木,爪甲不荣,筋脉拘急,舌淡少苔,脉象沉细。

治法:宜滋养肝血,可用补肝散。

2:肝阴不足

病因:肝血不足进一步发展而来。

症状: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烦躁不寐,两胁隐痛,或身有躁热,汗出,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治法:滋养肝阴,可用一贯煎。

3:阴虚风动

病因:热病伤阴,阴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以致肝风内动。

症状:潮热盗汗,头晕目眩,手足震颤,肢体麻木,或有手足抽搐,舌红少苔,脉象弦细。

治法:养阴息风,可用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肝气郁结、胆虚寒证,关于肝胆的虚实兼证,共11种

4:肝阳上扰

病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头目。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燥咽干,肢体麻木,心悸少寐。如肝阳化风,可见头痛如掣,肢体震颤,手足蠕动,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少苔,脉象弦细而数。

治法:宜养阴平肝,如天麻钩藤饮,肝阳化风,可以镇肝息风,如镇肝熄风汤、建瓴汤。

5:胆虚寒证

病因:情志郁结,气郁生痰,痰气上逆,或大惊以后,导致胆虚而寒,或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胆虚而怯。

症状:可见呕吐多唾,胸闷胁痛,口黏不渴,头晕目眩,胆怯易惊,虚烦不寐,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如气郁化火,痰热互结,则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

治法:温养胆气,方用温胆汤;如痰热内扰,宜清化痰热,用黄连温胆汤。

肝气郁结、胆虚寒证,关于肝胆的虚实兼证,共11种

兼证

心胆气虚

病因:体质柔弱,心胆素虚,或暴受惊骇,渐致胆怯心虚。

症状:遇事易惊,夜寐不安,虚烦不眠,或胆虚恐畏,不能独卧,睡眠梦多,舌光无苔,舌质红赤,脉象弦细。

治法:养肝安神,用酸枣仁汤;养心安神,用安神定志丸;镇惊安神,用仁熟散。

肝为“将军之官”,主一身之筋,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胆为“正中之官”,主决断。若是肝胆出现病变,不仅影响肝胆本身所主功能的发挥,还是牵连其他脏腑,具体还需详细辩证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