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事俱备方成军——明代鸟铳手的装备

 RK588 2019-10-14

▲现代人复原的明代鸟铳手形象

练兵实纪中说,明军的鸟铳手需要配备的装备包括以下物品:

▲明代铁盔,沈阳故宫藏

一,明盔一顶,甲一副。

明盔即表面不髹漆、无多余装饰、打磨的较为明亮的铁盔,根据《平番得胜图》等古代画作来看,明盔是北方边军的制式装备。

关于鸟枪手的甲,纪效新书中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种样式。明军有多种甲式,如皮甲、纸甲、锁甲、札甲、棉甲、布面铁甲等,其中纸甲和皮甲是南军的常用装备,戚继光在北方练兵,使用这两种甲的可能性不大,其余几种则都有可能。从明代兵书的插图上看,鸟铳手的铠甲可能以棉甲或者布面铁甲为主。

二,鞓带一条。

鞓带即一种皮制腰带,除了束腰之外,主要的用途是悬挂武器装备。士兵全副披挂时,一些装备如腰刀、弓箭都是悬挂在鞓带上的。

▲明代长刀,内蒙古博物院藏

三,长刀一把。

长刀即明军仿自倭刀的一种双手长刀,是鸟铳手自卫的武器。

▲奕缳献给光绪帝的鸟铳

四,鸟铳一门,铳套(大约为布制)一个。

五,搠仗一根。

搠仗(杖)即一根长木棍,用硬木制作,是压装火药、清理内膛的工具。搠仗的顶端较大,上面有檐,鸟铳填装完火药后,都要用搠仗捣实,鸟铳打完后,如果不再继续使用,就需要用搠仗将内膛清理干净。

六,药管三十个,锡鳖一个。

药管为竹木所制,每管盛装供鸟铳打放一次使用的火药。作战前,士兵提前用药管装好火药,作战时就可以大大提高填装效率。

锡鳖即锡制药壶,用来盛引发药。

▲明代火药,嘉峪关博物馆藏

七,火药六斤。

六斤火药包括引发药六两,发射药五斤十两(十六两秤)。鸟铳每打放一次使用三钱火药,五斤十两为三百次的用度。

纪效新书中说,制作鸟铳所用火药的单位为“份”,每份火药使用硝四十两,黄五两六钱,柳炭七两二钱。

硝、磺等材料准备好后,要先研成末,然后混在一起,加上两碗水,用木桕和木杵舂细。之所以不用石质的杵和臼,是怕产生火星引燃火药。

合格的火药必须具备干燥、细、燃烧速度快三个特点。合适的火药,取二钱放在手心点燃,火药烧完手心不热。如果烧完后手心灼热,同时残渣较多,就说明舂的不够细,还需要再舂。

按照纪效新书的说法,火药要舂一万下才能舂的足够细,如果舂的过程中水干了,就加一碗水再舂。明代已经开始使用颗粒化火药,理想状况下,舂到足够细时,火药恰好是半干状态,这时将其打碎成豆粒大小的块,然后晒干就可以使用了。

虽然火药要舂的足够细,但也不是舂的越久越好,和制造好墨一样,火药也不能舂过度。每份火药只能舂几万次,如果舂的太多,性能便会下降。要检验火药是否舂过度,需要取上一撮放在纸上点燃,如果烧完之后纸还没有燃烧,说明火药已经无法使用了。

纪效新书这两种说法(即“手心灼热”和“纸不燃烧”)存在冲突,所谓手心灼热,说明火药燃烧的比较慢,这样的火药是不合格的,而纸不燃烧,说明火药燃烧的比较快,应该属于优秀的火药,而非不能使用。明代的《火攻契要》中说,“(西洋火药)迅速猛烈,燃之手心不热,纸上不焦及不致损枪法,可见纸不燃烧应该证明了火药的合格。现存的纪效新书都是清代刻本,可能是因为清人在抄书的过程中产生了错误,导致出现了这种问题。

八,火绳五根。

火绳是用硝酸钾溶液或其他物质浸泡处理过的一根绳子,经过这种处理,点燃的火绳可以缓慢燃烧而不熄灭。每根火绳长二丈五尺,重四两(武备志说是三两),火绳要保持干燥,避免潮湿。

从清代的记录来看,火绳通常用麻绳制作。乾隆皇帝曾经专门下旨告诉将领使用麻绳制作火绳的必要性,同时禁止他们使用纸张来制作火绳。

▲明代铅子,徐州博物馆藏

九,铅子(铅弹)三百个,盛铅子的铅子袋一个。

明军的鸟铳通常使用三钱重的铅子,制作铅子时,要将铅子打磨光滑,然后一个个的查验,看是否符合铳口的尺寸,以直径略大于铳口,用搠仗一捣就能捣进去为宜。

十,椰瓢一个。

椰瓢即椰子壳制成的水,供士兵饮水时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