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好了明理 2019-10-14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作者:赵辉)1991年从4月上旬开始,淮河流域早早进入梅雨季节,三天两头绵绵细雨不断,淮河地区笼罩在雨水的浸润中,数日不见阳光。淮河大地也在绵延不断的雨水补充下,含水量达到了饱和,雨水流向各条支流、汇入淮河干流。从春季开始生长的旱季作物小麦,也因为缺少阳光、受雨水的影响而难以受粉抽穗,小麦大幅减产。

进入5月中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西延北抬,其脊线隐定在北纬23附近也就是淮河干流沿线,受副高边缘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控制,同时中纬度西风带不断有冷空气侵入,冷暖两股气流相遇在淮河流域上空,仿佛天漏了一样,每天暴雨不断,多次造成江淮地区暴雨天气。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从5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60天中,淮河干流两侧及其以南地区降雨在800mm以上,淮南山区及苏北里下河的部分地区降雨在1000mm以上,安徽金寨县前畈最大降雨达1606mm。最大30天雨量,安徽金寨县吴店为1292mm,江苏兴化为1130mm。淮河上游巨大的雨季降水集中奔腾涌向淮河中下游,造成淮河流域全境大范围的洪水灾害,成为1991年度中国历史中的大事件,全国人民支援淮河人民抗洪抢险。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1991年淮河全流域的大洪水,用《尚书·尧典》中的“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史记·五帝本纪》“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来形容毫不为过,1991年淮河全流域的洪水可以说是尧舜禹时期大洪水的再现。

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中对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孟子不仅详细描述了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情景,更是明确地肯定了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是发生在最初的中国、最早的中国之地,只有尧舜禹大洪水的发生之地才是最初的中国、最早的中国。确定了尧舜禹时期大洪水的发生之地、确定了大禹的治水之地,就找到了尧舜禹时期最初的中国、最早的中国在现今中国的具体详细地理位置。

我们对尧舜禹时期大洪水的印象与记载,都来源于《尚书》与《史记》,“荡荡”“汤汤”“浩浩”都是形容水势的形容词,意义相同,唯一不变记述洪水的情景就是“怀山襄陵”的地理特征。“怀山襄陵”也成为我们破解尧舜禹时期大洪水的地理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唯一线索,是华夏文明延绵不断的最好证据。“怀山襄陵”具体解释为:怀,包围;襄,上,意即淹没;陵,大土山;大水包围山岳,漫过丘陵。形容水势很大或洪水泛滥。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在淮河流域中游区域的中段,在淮河的两岸,有两座连绵在一起的山峰荆山和涂山,阻挡在淮河东流入海的线路上。涂山就是《左传》中记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涂山。荆山涂山当地县志记载:“(淮河)东行数百里至于荆山,至淮浦入海。水经云:淮水出荆之左,迂回以入涡,麓高水汇为患,禹鑿(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于其间,水乃安流。所鑿(凿)处有遗迹,冬月可见。”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在大禹凿通荆涂二山之峡之前,淮水行至荆山无法东流,只得西流环绕荆山一周,绕过荆山东流,因此,只要淮河发生洪水,洪水包围环绕荆山就是一个基本特征,这正是“怀山”所描述的情景。

在荆山涂山之正南30公里处,淮河东流受到一片丘陵地势的阻挡,被迫向北奔向荆涂二山。淮河水位在荆涂二山受到“麓高水汇为患”的抬高,丘陵与荆涂二山之间水位迅速漫涨,将一座座不高的丘陵浸漫,丘陵如一座座土包镶嵌在洪水之中。这正是洪水“襄陵”情景的再现。

淮河季节性大洪水发生时,在荆山周围的洪水“怀山”,在丘陵地区的“襄陵”,共同组成了尧舜禹时期大洪水的“怀山襄陵”情景。淮水北流的这段区域正是尧舜禹时期大洪水的中心区域,也是大禹治水必须要解决的治水工程,因此,“禹鑿(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于其间,水乃安流”使淮水顺利东流入东海才是大禹治水一十三年的最重要工程,是解决尧舜禹时期中国大洪水的基本目标。荆山及荆山南30公里区域的洪水“怀山襄陵”情景,有荆涂二山当地的古地图为证,完整地再现了“怀山襄陵”的地理地貌特征。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进一步得到颠覆历史、开创中华远古文明史研究的突破结论:以荆涂二山为中心的区域,就是尧舜禹时期的最初中国、最早中国的核心地区,这里才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区,才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是夏朝时期夏朝国都位置的所在地。

这一历史性的结论,在孟子的描述中,可以进一步得以证实。荆涂二山的阻挡对淮河干流水位的抬高,使得淮水干流河水回流进入淮河众多的支流,形成“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造成更大面积的洪水灾害,使得洪水“泛滥于中国”,当地中国人民“民无所定”。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大禹不仅要“禹鑿(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于其间”,还要在淮河以北广大平原地区“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开辟更深更宽的淮河入东海通道,保证淮河大洪水时,淮水的顺利入东海。这种“水由地中行”的入海河流,在黄河上、中、下游可以实现吗?完全不可想象,即使现在也无法实现。那种以黄河流域为夏文化中心、为尧舜禹活动中心的学说、观点、结论,是完全错误的,最终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引入虚无的境地,浪费自己的学术生命,耽误了华夏文明史的深入研究。

发现四千年前古中国地图,司马迁孟子所述尧舜禹中国大洪水不虚

终上所述,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只是淮河流域季节性的大洪水;尧舜禹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大禹治水是实实在在的大型治水工程,奠定了华夏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受各氏族部落推崇的华夏文明是以涂山地区为代表淮河文明;尧舜禹之最初中国,是以荆涂二山为中心的地区;夏朝建立的夏朝国都是以距离荆山15公里处的夏水北淝河四方湖古城为唯一遗址。所有这些结论在历史文献与古中国地图中都可以得以证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