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感虚篇(3)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4

2019年4月21日,星期日,农历己亥年【猪年】三月十七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之论衡卷第五——感虚篇第十九(3)

《论衡》│感虚篇(3)

【原文之三】

传书言:“鲁襄公与韩战,战酣日暮,公援戈而麾之,日为之反三舍。”此言虚也。凡人能以精诚感动天,专心一意,委务积神,精通于天,天为变动,然尚未可谓然。襄公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使圣人麾日,日终不反,襄公何人,而使日反乎?《鸿范》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有风雨。”夫星与日月同精,日月不从星,星辄复变。明日月行有常度,不得从星之好恶也,安得从襄公之所欲?星之在天也,为日月舍,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也。二十八舍有分度,一舍十度,或增或减。言日反三舍,乃三十度也。日,日行一度。一麾之间,反三十日时所在度也。如谓舍为度,三度亦三日行也。一麾之间,今日却三日也。宋景公推诚,出三善言,荧惑徙三舍。实论者犹谓之虚。襄公争斗,恶日之暮,以此一戈麾,无诚心善言,日为之反,殆非其意哉!且日,火也,圣人麾火,终不能却;襄公麾日,安能使反?或时战时日正卯,战迷,谓日之暮,麾之转左,曲道日若却。世好神怪,因谓之反,不道所谓也。

【字词】

廨:(xiè)古时指官吏办公之地

【拙解】

传书中说:“鲁阳公与韩国交战,战事正酣日近黄昏,鲁阳公执戈而挥,太阳便为其退返三舍。”此言为虚。凡人所能以精诚感动上天,当是专心一意,弃杂务而聚精神,其心感应于天,天为其所动,尚且未必便可如其所愿。鲁阳公心系战事,因为日落而有一挥戈动作,怎么能使太阳退返?即使是圣人挥戈令日,太阳亦不会退返,鲁阳公是何人,而能使太阳退返?《尚书·洪范》中说:“箕星好兴风,毕星常布雨。日月运行,地则有冬有夏。月行近箕星或毕星,地上便会有风或雨。”星宿与日月是同类精气,日月不近星宿,星宿常反复变化。说明日月运行有可循规律,不会遵从星宿的好恶,又怎会遵从鲁阳公所欲而退返?星在天上,为日月停留之地,犹如地上有邮亭,作为地方官员办公之地。二十八舍有分度,一舍约十度,或有增减。说太阳退返三舍,就是三十度。太阳,每天运行一度。挥戈一瞬之间,竟退返了三十日之度。如果说将舍改为度,那么三度亦是三日之行。一挥瞬间,如今太阳竟退却了三天之程。宋景公以至诚之心,说出三句善言,火星迁徙三舍。求实论者尚称之为虚言。鲁阳公在征战搏斗时,因厌恶日将黄昏,便行此一挥戈之举,没有诚心善言,太阳便为其退返,大概并非实情!况且太阳是火,圣人向火而挥,不能使火退却;鲁阳公向日挥戈,怎么能使太阳退返?或许交战当时太阳正在东方,为酣战所迷,以为日将黄昏,便挥戈转向,误称太阳好像退返而去。世人常好谈论神怪,因此就说太阳退返,却不究其中原由。

【小议】

人生存于地上,常畏地上火灾水祸,惧地裂山崩;地上之人与天远,常忧天降之灾,且以为神居天上,故而敬天崇神。以人之力,常无法抗拒天地自然之灾,于是,便生造出了各种奇闻异事,其中不乏大量牵强附会于本是规律的天体运行的神化之说。至于文中之例的鲁阳公“援戈而麾之,日为之反三舍”,或是鲁阳公近臣为恭维其能而杜撰出来的,亦或是以讹传讹的虚谬之言,总之绝非为实。正如王充所言,“世好神怪,因谓之反,不道所谓也。”古人出此虚妄传书之言,虽明其不实,但尚有可原,而当世亦出造神之说、传神之论,动辄天才、神奇“横空出世”,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