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11)——骨相篇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4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11)——骨相篇

一、

《论衡》之骨相篇,着重论述可从人的骨相得知其命、其性。首段文字便以古之圣人、春秋名人及至西楚霸王项羽为例,论证依“骨法”便“命甚易知”。世间或有所闻,儒家之著或有所载,然而世之传言、经传所记便是真的?民间有摸骨看相测字之术,然操术之人颇杂,古人信者多,今人大多不以为然。《道德经》乃道家巨作,老子尚不言其为测命之用,若仅凭传说中的异骨怪相便知人之命、性,或许世间真有如此高人?身为凡人,所知甚浅,故实不敢信,却也不敢驳。姑且慢慢读这《论衡》骨相篇。

二、

常听老人们说某胖人“一脸福相”,后来觉得,脸形周正且微胖之人好像总会给人以“憨厚”、“诚实”的最初印象。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真实的情况或许完全不同。也有人说,相由心生,面佼之人心便善良,或许还真有些道理,但面丑之人多数也不会是心恶。刘邦确是得了天下,但若说就是因为其本人生就好骨相、其家人亦是好骨相,便得到天下,未免有些牵强,毕竟“老公”相吕后及子女之事,不过是史官所记,而史官所记之依据还不是刘邦及其家人之说辞?为了体现皇家的权威正统、帝王贵为天子,历史上各朝各代不知杜撰了多少离奇故事。不必相信,读起来却也蛮有趣。

三、

人生所历之事,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机缘巧合,世间各有所解。其实,命中注定也好,机缘巧合也罢,凡尘之中,得富贵者终是极少数,极贫贱者亦非大众。世间芸芸众生,皆如蚁般为生计而忙碌,且多有富贵之梦。如何才算富贵?怎样才算贫贱?世人所思更是殊异。有人终生追求大富贵,有人拼命争取大权势,有人小富即安,也有人只求温饱,还有很多人视权贵如粪土、视财富如无物。纷繁人间,如《论衡》所言,“禀气”本就不同,自然性形有异、境遇有别,故而人之所求者有大不同,只要不做恶事,也就无所谓对错,相安无事,好自为之。至于文中所言的可“见富贵于贫贱,睹贫贱于富贵”的“知命之人”,未曾见识过,故不言信其有,亦不会言其无。对于王充之论,或许也能是“只读”。

四、

王充之论,“命在于身形”,“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文中之例,无非源于古简所载、史书所记,甚或世间传言,有些近乎传神。莫非相工果具慧睛可验“骨节”而知“人之性命”?民间相工,相人无数,相术亦是其谋生之道。道家有云:天机不可泄漏。相工常相人,亦常直言说破,有些意思。人间之事,众多偶然而成必然,是否可以说,相人多了,总会有“应者”?相工自有相道,这相道可相已否?“钳徒”可相已否?不得而知,反正是被“钳”!古时相工亦多,不知世人怎知哪个相工为高人?何相将应?为图心安,所以便有了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或可另言:有,生而有期;无,生命终消。所以既信亦不信,命在于已,而不在于相。

五、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久了,闻言见行多了,自然会知道对方的品性,何需“法理”?至于是否可以“交游”,完全在于当事者。古之君王,皆以“天子”自居于天下,怎能长与臣下“亢礼”?正如曹孟德所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伴君而遭祸者,多因贪恋权重富贵而昏聩不自省。臣下阅君,焉知君不察臣?相由心生,虽未必准确,或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用脑多思,故而常忧见惑。忧多惑深而不自拔,身心俱疲。何不放下?效范蠡去越、尉缭去秦而享悠闲余生!

六、

以貌取人多有失察,以言取人或将生惑。圣人尚有“不审”之失,唐举亦为蔡泽所惑,凡俗世人道行不深,失察、生惑者太多了。如何可以做到无“不审”、无所惑?细观相、深品性、慎言论。或有人说,相由心生,其实未必,至少不能概全。形,源于父母基因,故无出其廓。性,禀气而生,却多成于后天环境与教化。形之不变是常态,性则不然。故而心生之性未必显于形相。心生之喜、怒、哀、乐可表于相,亦有不露相之人。或许此相非彼相,道高者知之,浮生之众不知亦不必知。凡人也好,圣人也罢,皆是立地之人,无论其相如何,皆无出人之寿期,寿终则形消,骨亦归于尘埃,相焉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