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物理学习不容易,在这几方面着手效果最好,越早知道越好

 中学物理之家齐 2019-10-14

开学一个多月了,很多初二同学也学习了物理,大家感觉物理这么功课怎么样?是不是和其他科目不一样?

有人比喻说初中学习的所有科目中,除了数学和物理外的其他科目,老师教的你和面,考试就考和面,老师教你包饺子,考试就考包饺子;但是初中数学则是老师你和面,你最终要把饺子放到锅里煮;而初中物理更牛,老师煮了一锅水,让你不仅要做出饺子,还要蒸出包子、烧麦、馒头、豆包。

不夸张的说,在初中乃至高中,最难学的科目就是物理。

学习物理会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会学习的同学会说:这很简单啊?有什么难的?但是不会学习的同学会抱怨:这也太难了吧,物理有什么用啊?为什么要学这个啊?我以后又不想当物理学家。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会则不难,难则不会。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几点,让同学们“品”一下,按照这些方法去学习,物理是不是就会学的简单一些?

(1)基础知识不牢,存在漏洞。基础知识犹如一座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牢,楼层盖的越高,越容易坍塌。

一个同学物理学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知识存有漏洞,积累了很多似是而非可的问题。等到步入考场,这些问题集中爆发了。有的学生对我说:考试的时候总觉得哪里都有印象,可哪里都掌握的不够透彻,做起题来畏首畏尾,没有自信。

物理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前面所学总是后面的基础。前面的内容学的不扎实,肯定会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所以,越有漏洞就越难跟上,学起来越吃力。而学霸们为啥觉得学习很轻松呢?就是因为前面基础好,没有什么遗漏。无论是课堂听课还是课后做题,都是更加轻松的。

从试卷来看,初中物理难题无一例外都是综合题,往往一道题会涉及到多个考点。比如说,液体压强、密度与浮力相结合;再比如说,串并联电路分析与欧姆定律结合,等等。这些题区分度大,想考出好成绩,就必须拿下。

(2)没有培养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很多同学发现,课上能听懂老师讲什么,但是一到课下做题的时候,发现一点思路也没有。这是因为同学还没有养成高中学习的思维方式。

培养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就要利用好优秀资源——物理老师。很多同学接触物理后,感觉物理老师讲课非常快,很少给大家思考的时间,考试也是学到哪,考到哪,大家感觉脑袋晕乎乎的。于是很多同学都抱怨,说物理没有别的科目那么好学。其实这是你们没有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利用好老师这样优秀的资源。

我们上课的时候,要主动思考,跟上老师的“步伐”。在老师分析知识点和问题的时候,要跟上老师的思路,甚至在老师说出下一步之前,能够提前意识到老师要说什么。这就是培养同学们高中学习的思维方式。

我们课下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要及时向物理老师提问,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要思考老师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多问老师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老师会想到用这个公式?为什么老师会从这一步一下想到下一步?当你的思维方式和老师的思维方式一致的时候,你就具备了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那么无论学习还是做题,都不会太难。

培养物理的思维方式,还需要同学们多做题,多分析,多思考。

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总是掌握不好物理学习方法的同学,我建议利用我们免费的教学视频来巩固和提高。请同学们在微信搜公众号齐思源老师,我们有八百段教学视频供同学们免费学习使用,这些视频涵盖了整个初中物理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免费供同学们学习使用的。

(3)做习题时不思考,不会举一反三。很多同学反映,自己每天做了很多习题,但是一到考试,即使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现在却不会做了。这也是很多同学容易遇到的问题。因为他们做题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做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知识没有得到炼化,所以遇到类似的问题一样不会做。

我们平时做习题的时候,一定要主动思考,不要动不动就看答案,或者不加思考就放弃。为什么你做很多题遇到新题的时候还不会?为什么别人做的题没你多,但是成绩却比你好?差距就在是否在做题的时候主动思考。当你遇到不会的问题的时候,尤其是难题,你要清楚,这正是你和中考之间的差距。

我们可以把这个难题看成是游戏中的一个小BOSS,我们需要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解决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道题说的是什么?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知识点的公式都有哪些?

我不能一眼看出最终答案,我也要先一步一步做下去,看看我和最终答案差距在哪里。有的题目看起来很难,很多时候当你细心的做下去,发现忽然之间柳暗花明又一村,竟然能够做出来了;有的题目可能做到最后发现自己做错了,这个时候反过来再看一下答案的过程,和自己做的比对一下,看看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整个过程也是你这门功课提高的过程。不要小看凭自己主动思考解决的一道题,中考考察的正是你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解完一道习题,往往会加一句:“课后大家找找类似的习题做一做。”很多同学都不以为然,错过了巩固提高的黄金时间。

同学们在听老师讲习题或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时候,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或方法、思路尽快掌握,巩固提高,就需要我们找类似的题目来做。

在我们做类似题目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做,我们要先观察,看看这些题目和例题有什么不同?在应用知识点或解题思路、方法上是否通用?然后在做这个题目,做完题后,再反过来思考,这个题目和例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不是同一个,在解题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然后捋清这些关系。如果你把这个知识点相类似或者有关的题目都做过,都总结了,那么在考试的时候遇到这个知识点的题目,你还会错么?这正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的过程。

(4)没有总结的习惯,不会深化考点,归纳解题规律。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现象,学习好的同学,往往看到一个题目,就会有思路,而一般的同学,看到题目,即使能想到思路,也得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因为好的同学往往在做一道题后,会反思,总结,将这道题完全理解、吃透。而一般同学往往做完就止步于此,没有经过细心的分析和提炼,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和新题一样,当然没有解题思路了。

同学们想在考试中考出高分,必须深化考点理解,多去归纳解题规律。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地方,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在什么时候浮力等于重力,在什么时候就不等于重力了呢?再举例子:液体压强的计算,什么时候能借用固体压强的计算式F/S;而不是用ρgh?

再比如,断路、短路的区别是什么?怎么在复杂电路中进行判定?电路出现故障某灯不亮了,如何逐一排查故障?电路中的电表,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如何判定?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都是我们在平时学习、做作业的时候会涉及到的。在平时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多开动脑筋,勤动笔,多向老师问问题,多与周围同学交流,把考点理解透,把典型的常规解题方法梳理清晰。

同学们也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齐思源老师中,查看我们的视频,我们的视频对很多考试难点、解题方法进行了梳理,对提高考试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的视频都是免费的,供同学们学习使用。

执教二十年,我带过很多很多的学生。有很多同学非常优秀,这些学霸无一例外都是积极向上、乐于吃苦、勤奋好学的学生。

再好的辅导书,再好的教学视频,您不去看,不去学,不思考,不付之于课后习题演练,也绝不可能帮您把考试成绩提起来。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吃苦、修行的过程,必然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同学们要在内心认识到这一点,不能总幻想着灵丹妙药,吃到嘴里,什么也不用付出就能考高分。

原创:齐思源,北京市物理教师,著有《初中物理七百讲》等书籍。欢迎留言讨论物理学习问题,也欢迎关注我一下,多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