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法悬肘临写《九成宫》第五节技法探讨并浅谈临帖的专一性

 老阿更 2019-10-14

古法悬肘临写《九成宫》第五节的内容是“侍、中、鉅”的书写过程,视频已经发布到专栏的第五节里。现在我就这三个字的书写技法,结合学欧大师的临字,做一个文字上的探讨。

先看清朝贡生姚孟起的字:

上图左面是姚孟起的临字。原帖后面是我的临字。

第一,我觉得姚字僵硬有余而厚重不足。姚孟起把每个笔画都写得非常坚挺,给人以生硬的感觉。而原帖的笔画其实都有不易察觉的弧度,使得整个字温润灵动了许多。

第二,体势没有把握好。其实原帖整体结构是向中间靠拢的。单立人竖的方向是向右的倾斜,而“寺”的方向整体是向左倾斜。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的体势,整个字是非常稳定的。但姚字整体倾向了左方,也形成另一个塔,就是“斜塔”。

“中”最大的问题是中竖不够厚重。起笔没有使用“藏锋”的技法,而收笔也没有写成厚重的“垂露”。

欧阳询把这个“垂露”写得非常有质感,这个笔画我感觉其难度在欧体字笔画里应当是靠前的。要表现出这种强劲厚重的气韵是很难的。

姚孟起在这一笔上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他写得上下基本一样粗,还有“片状”的感觉。再加上“口”字写得单薄轻飘,这个中字就失去了原帖沉稳厚重的意蕴。

姚字这个“鉅”,看上去没有太大毛病,但实际上出现了两处“致命的”失误。

首先“金字旁”,姚孟起写成了向右的倾斜,原帖是向左的。“鉅”字的走向,主要表现在这一长“竖”。虽然一开始是向左下的走向,但是在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弧。最后这个竖基本上是直的。这就是“反弓竖”,是为了增加笔画的弹性和力度。但是姚字正好弄反了方向,不仅没有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反倒是“泄劲”了。

也就是说,原帖是个向左的“反弓竖”。而姚字是个向右的“反弓竖”;原帖看上去稳若泰山,而姚字却倒向了右方。

再看田英章先生的这三个临字:

相对于姚孟起的临字,田先生这个字虽没有像原帖一样写成“金字塔”形,但仍然“不歪”。

笔画质量与姚孟起相比,却正好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姚孟起的笔画过于僵硬,而田先生的有过于绵软。

再加上田先生主要笔画都不是藏锋起笔,方笔也不够干脆,笔画好像也不是很顺畅,有种疙疙瘩瘩的感觉,所以整个字的挺拔和强劲的气息是不足的。

这个“中”的情况和姚孟起的临字大概有相似之处。缺点也基本差不多。

虽然田先生为了表现“中竖”上面的“歪头”,他特意歪了一笔,但是不是“藏锋”的笔法,所以气韵是不对的。

另外,“口”写得不够宽博厚重,“中竖”的方向又有点向右倾斜,所以我们说田先生只是写了一个中字,与原帖是不搭界的。

“鉅”字的“金字旁”田先生写的和姚孟起几乎一致,跟原帖的方向是相反的。好在他注意到了“巨”上“长竖”的“反弓”,所以气韵上要比姚字强些。

需要指出的是,田先生写“横折”时一般用的都是“提按折”的写法。这个字的折也是如此。

“提按折”的最大问题是在横和竖衔接之处会出现一个“疙瘩”。姚孟起基本上也是用的提按折,但他注意到了欧体原帖没有“疙瘩”,因此在写折时候对笔法做了控制,“疙瘩”现象并不明显。

但是田先生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多时候会把“疙瘩”写得很大。这也是为什么田字被诟病不像欧体的原因之一。

田先生的字,我们即可以看到姚孟起的影子,也能看到黄自元的影子,还能看到颜真卿的影子。因此,说田字是“欧体字”是存疑的。

最后看一下卢中南先生的临字:

卢中南先生的这个“侍”字,看来是对字形还是有研究的。虽然没有写成“金字塔”的形状,至少看不出有写歪的迹象。

但是有两个问题:

一:笔画虚化比较严重。主要笔画的起笔既不是“藏锋”,方笔也不干脆。也就是说,写得比较肉,强劲气息表达不足。

二:笔画弯度过大,虚笔使用太多。尤其是中间的“长横”,弧度过大;而“寸”的横竖起笔都是虚笔,因此这个字挺拔程度也是不够的。

卢先生这个“中字”气韵稍好。基本表现了厚重的气息,但是强劲气韵还是不足的。

其实他和田先生一样,在表现“中竖”起笔的“歪头”时,由于技法不对,仍没有表现出原帖的气韵。

“竖”往下走时,田先生没能把粗细脉络表现清楚。就是说,中间由粗到细,再由细到粗变化不明显。这是表现笔画力度的重要技法。卢先生把“长竖”写“笨了,而且中竖还有向右倾斜的意味,因此强劲程度也是不足的。

另外,“口”的力度也不好,没有写出“较上劲”的感觉。因此只能说比前两位稍强些。

“鉅“从体态上来讲,卢先生是三位大师中表现最好的。基本上表现出来了原帖的精神面貌。

但也不是没有毛病。比如说笔画的方笔使用不够,以致字的强度也不够等。

卢先生在学书过程中,临过谁的字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其字颜体的影子是若隐若现的。也就是说,可能过多的学习了颜体的技法,所以在临写欧体字是2不自觉的带了出来。

这也许是卢先生多年的习惯。好与不好要看大家喜欢不喜欢。至于临帖,我觉得还是越像越好。

通过分析这三个字,我觉得临写欧体字,注重字的厚重是非常重要的。姚孟起作为公认的学习欧体字最成功的,但放到原帖面前,仍能体会到他临字的轻薄。

而另外两位当代大家,其临字也不能算纯正的“欧体”,《九成宫》的临写效果与原帖还是相差很多。

我想,欧体字并不是像传说的那样难学。之所以长期以来大家不能掌握其神采气韵,是因为没有人真正脚踏实地地去深入领会欧体的玄妙。

长期以来书法界有这样一句话“遍临百家,自成一体”的话,似乎这就是学书人终极的追求。所以在临帖的时候常常是朝秦暮楚,每一本字帖都是浅尝辄止。这样哪一本都没能领会其精髓,落了个到头成空。

我想现在市面上所有的欧体教学都不是纯正的“欧体”,可能就是学得太杂,有很多习惯已积重难返,所以写出字来就非驴非马了。

对于“自成一体”我有个看法,不是写得和别人不一样就是“自成一体”了。而是你的书写技巧要高于前人。为什么小学生写字也和别人不一样,怎么不叫自成一体呢?

所以,在高于前人以前,还是好好临帖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