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匈奴之九:匈奴的历史和文化

 陆一2 2019-10-14

 匈奴人习俗,每岁有“三龙祠”,时间分别安排在每年的正月、五月和九月。正月,部落首领们到单于庭集会议事,举行春祭,祭天地、鬼神、祖先。五月,大会龙城,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而到了九月,秋高马肥,在蹛林大会,统计牲畜人口的数字,以便征税。举行秋祭,长生天是游牧民族至高无上的神。祭奠时,单于要面向太阳,脱帽,以手捶胸,对日九拜。
   在诸神崇拜中,匈奴人特别钟情于天神,认为天神是最高主宰,人世间的得失均仰仗于天,如果人的行为能顺乎天道,天便会赐人以吉祥,否则会降下灾祸。前43年,呼韩邪单于与汉朝车骑都尉韩昌等在诺水结盟,便是指天为誓:“汉与匈奴敢先背约者,受天不祥。”
   匈奴人崇拜自然神,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和祖先。在平常的日子里,单于清晨要走出毡帐,朝拜初升的太阳,黄昏拜月。匈奴人以左为尊,穿衣也是左衽,这正与中原相反。秦朝时穷人居住在闾左,而富人住在闾右。中原皇帝面南背北,而匈奴人则习惯面向北。戊(五)日和己(六)日是他们比较重要的日子。
   匈奴人兴兵打仗也是看天气,随月亮的盈亏而变,月满则攻战,月亏就退兵。作战时斩得敌人头颅就赏赐一壶酒,虏获的战利品无论畜产财物或是男女都归他所有。因此匈奴呼士兵的积极性很高。
   为适用马背生活,匈奴人自就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以肉奶为食,逐水草而居。
  匈奴有自己的法律,当然为不成文法。拔刃出鞘过一尺的判处死罪,犯有盗窃罪行的人,没收其家产。轻罪罚以鞭笞,重罪处以死刑,入狱服刑,至多不超过十天,全国在押的犯人不过几个人。
   夏秋之时,草木繁盛,匈奴人多放牧狩猎;冬春之时,草木凋敝,匈奴人边干起了他们的老本行,纵马到中原地区抢掠。“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衣食足而知礼节。茹毛饮血的时代,要人们讲礼仪是对他们的奢求,何况匈奴这样一个军国集团。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后汉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王莽末年,太原广武有一位名士荀恁,家境富有而乐善好施。他的父亲荀越死后,他将家财散给九族,隐居山泽。匈奴人寇略广武,闻其名节,相约不入荀家抢掠。可见匈奴人也是略知礼义的。
   低下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匈奴人的经济水平,所以“贵壮健,贱老弱。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
   而为了增加人口,且不使家庭财产外流,匈奴人实行收继婚制。父死,儿子继娶其庶母;兄死,弟弟可以继娶哥哥所有的妻子。没办法,女人太少了。北方游牧民族大多有这个风俗,这也为汉人所诟病。
   匈奴人没有文字。因此我们主要靠中原史学家的记录来了解匈奴历史。既然没有文字,语言便有绝对的权威和信用。
   匈奴人喜欢歌唱。纵马驰骋在空旷辽阔的草原上,任谁都有引吭高歌的冲动。匈奴人歌唱,伴以胡笳、琵琶、胡笛、箜篌等乐器。胡笳是匈奴人最为喜爱的乐器,据说最初是用卷芦叶制成的,后来用木管代替,声音哀怨悲壮。琵琶也是匈奴人经常使用的乐器,相传为乌孙公主创制。
   匈奴人不但善哥,尤其善舞。史书上有关于“胡舞”的记载,《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舞蹈是匈奴人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闲暇之时,彼此相聚,载歌载舞,以赞美草原风光,抑或抒发悲喜之情。此外,匈奴人还喜欢走马、走骆驼等体育活动。匈奴人的造型艺术很有特色。在漠北诺颜山及其他地区的匈奴墓葬中出土的一些毡毯、铜饰、金属片上,绘有牛马鹿头型或体型及野兽相互搏斗的图案,异常精美,也有兽头金属像、木雕马牛鹿等。在一些岩画上,也记载了匈奴人狩猎、行军、生活的情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