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赤水酱油味道醇,地理知识将因寻(2020届117)

 hjh2004 2019-10-14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欢迎您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共同交流。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2018届安阳市一调

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的赤水河畔,先市镇盛产酱油,其酱油酿制技艺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采用大豆整粒蒸闷、多野生菌种制曲、高盐稀固发酵、长周期自然晒露以及“秋子”浸出等法则,所酿酱油以“酱香浓郁、味美醇厚”而饮誉川南黔北。图1示意先市酱油的晾晒场。据此完成1~3题。

1.先市酱油酿造厂位于赤水河畔的主要优势是

A.原料丰富     B.水运便利

C.地价便宜     D.水源充足

2.晾晒缸呈阶梯状分布在河畔的主要目的是

A.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B.充分利用光照资源

C.形成别致的旅游资源

D.便于工人来往管理

3.近年来,我国多地试图建立先市酱油分厂,然而虽然制作工艺相同,但是仿佛离开了赤水河,就达不到先市酱油的品质,主要原因是

A.产业协作条件差  

B.其他地区机械化水平低

C.赤水河具有特殊的水质

D.赤水河地区水热条件好

解题思路
本题组以赤水河畔先市酱油为背景材料,以酱油酿造厂选址、晾晒缸的阶梯状分布、酱油设立分厂为切入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组难度中等,以人文地理的形势综合考查了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各选项中看似符合设问的较多,正确选项需要认真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后方可得出。有很多的隐性信息需要解题者认真的去破译,比如“川南黔北结合部的赤水河畔”,实则就是指出了当地的地形起伏较大,河畔为坡地。再次强调解题者在做题时一定要准确的从题干中找出隐性信息,并将其显性化。

DBC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酿造酱油所需要的原料主要为大豆,而赤水河位于川黔交界处,地形起伏较大,且先市所在地为赤水河畔,结合图中信息,可明确河畔为坡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来种植大豆,故原料丰富应不是主要优势,A错;因为酱油生产运输量并不大(所需大豆及产品运输),再加上当地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所以水运便利不会成为其主要优势,B不符合;虽然赤水河畔坡地地价便宜,但是其地表起伏大,建厂的劳动量大,所以其最终总成本并不一定低,C不符合;但是大豆发酵、浸出等工艺需要用大量的水,因而建厂需要靠近水源地,所以位于赤水河畔是其主要优势。故本题选D。

2、坡地的土地利用,并不一定要让晾晒缸呈阶梯状分布去体现,所以A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晾晒缸的作用是晾晒酱曲,并不是为了旅游,C错;相对比于坡地,平地更有利于来往管理,D不符合;从题干材料中的“发酵”、“晒露”等词语可推知,酱油生产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晾晒缸呈阶梯状分布,是利于坡地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故B正确。

3、酱油的酿制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再者分厂制作工艺也相同,所以产业协作条件差并非产品品质差的原因,A不符合;赤水河畔酱油厂也并没有提到机械化水平高,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其酱制工艺还是以传统古法为主,再则机械化水平高低也不能影响酱油的品质,B不符合;水热条件在现代,是可以改造的,所以D并不是酱油品质低的原因;题干材料信息中有“离开了赤水河,就达不到先市酱油的品质”,这样就可以判断产品的品质一定和赤水河的某种特性有关联,而酿造、浸泡等都需要水,所以应该是赤水河的特殊水质影响了酱油的品质,D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