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河地理 | 古代民族去哪儿之乌桓

 茶香飘万里 2019-10-14

乌桓这个民族说起来其实辉煌的时间特别短暂。毫不夸张地说乌桓是蛰伏多年后跃上高枝,灿烂一夏,戛然而止。

乌桓亦作“乌丸”、“古丸”、“乌延”等,为东胡系统的古代民族之一。语言与鲜卑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乌桓属于东胡的一支是毫无争议的,但是究竟乌桓源自哪儿还正是未有定论。多数史学家认为乌桓和鲜卑人同源,只是被匈奴击败后,本是同族的人们分处不同的山脉,乌桓人居乌桓山(大致是今天的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鲜卑人居鲜卑山。两个部落以山为族号,慢慢两个部落的人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演变成为不同的民族。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乌桓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等多种说法,所以并不赞同乌桓人等同鲜卑人的说法。

山河地理 | 古代民族去哪儿之乌桓

▲乌桓人生活场景

被匈奴击败的东胡人,一直臣服于匈奴。直到汉武帝大破匈奴之后,乌桓人才第一次和中原王朝有了正式的接触。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4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汉使持节护乌桓校尉,汉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相当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中东部、赤峰市北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北部地区。

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25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其向西发展到今内蒙古河套、鄂尔多斯一带。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山河地理 | 古代民族去哪儿之乌桓

▲古人留下以乌桓人为对象的画作

公元190年(汉献帝初平元年),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其侄蹋顿即位,统一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蹋顿有武略,边关民众都把他比作冒顿(伟大的匈奴单于之一),他的势力范围在今大小凌河以及科尔沁草原一带,。当时中原大乱,乌桓以强劲的骑兵,常参与中原征战,成为北方各种割据军事集团均欲争取的外援。其中,乌桓与河北的袁绍集团关系密切,成为袁氏集团倚重的军事力量之一,袁绍赐蹋顿单于称号。

曹操在击败袁绍,追击逃跑的袁绍之子袁熙时一直追到了乌桓。虽然许多谋士都反对远征乌桓,但是曹操力排众议坚持在自己力量尚不强大时,走险棋征乌桓。曹操倾全国之力征乌桓采取的是闪电战和血洗战。这是汉军出塞征战为数不多战例。而且是以骑兵作战为主。

山河地理 | 古代民族去哪儿之乌桓

▲曹操征乌桓路线

史书对这场恶战多有记录。数万骑兵惨烈混战,“死者被野”。面对游牧民族单兵能力强,曹操骑兵毫不逊色,虎豹骑“获单于蹋顿”,阵前斩首。乌桓群龙无首,三郡主力骑兵先行崩溃,《三国志》记载:“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白狼山之战曹操大获全胜,曹军乘胜追击,直捣乌桓老巢柳城,一举平定乌桓三郡。 塞外乌桓被灭后,相继依附于后来崛起的鲜卑各部,南北朝时,乌桓也成为鲜卑的重要军事力量,一度左右了政局的发展。在鲜卑衰微后,乌桓逐渐融入鲜卑。在而被迁至塞内的乌桓人分散居住。

经西晋到十六国时期,乌桓与各族杂居,并逐渐融合到北方各族和汉族中。《魏书》载:“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 乌丸往往成为杂夷的泛称。终于于北魏初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

来源:zhujiuhuaxia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