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在北方做了件大事

 蒹葭微霜 2015-04-06




【微曹操五胡乱华早百年矣】


文/朱东(传统文化研究学者,《原易》作者)

摘自《东鹤书院三字经精讲深解100讲》57讲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写成了一个十分典型的奸雄的形象。首先,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不仅是一个能够决胜战场的战术家,还是一个能够把控局势左右历史的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个极为阴险狡诈的人物,掩盖在其才干之下的,往往是些见不得阳光的动机与目的,甚至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与手段。


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除了作者给小说中的曹操设定的人物定位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三国演义》的关注焦点,集中在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冲突,而没有将眼光放到更加广阔的时空中去,所以看到的,展现的仅仅是中原诸侯内部纷争过程中的种种权谋诡诈。


事实上,曹操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恰恰不在这三国的纷争之内,或者不局限于这一狭小的时空之内,而是在消除对中原的威胁,和对后世的社会观念的引导与影响方面。


我们通过现在的这个简单的年谱上就会看到。曹操完整的经历了三国时代的整个创建期。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关心的是如何刺杀董卓,关心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关心的是官渡之战等等这些内容。另外一件事,则几乎是一笔带过。


这就是曹操在207年远征乌桓,斩杀蹋顿单于这件事。较之小说所关注的那些事情,这件事,无论对当时的中国,还是对后世的中国都可谓意义深远。


在曹操的整个人生历程中,与袁绍进行的那场著名的官渡之战,无疑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此之前,袁绍无论是在个人的实力上,还是在家庭的声望上,都要远远胜过曹操,所以在那个既需要讲究实力,更需要注重门阀的时代里,袁绍是实至名归的诸侯领袖,而曹操则只能扮演一个参与者和追随者,最多也仅仅是个挑战者的形象。


但是在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击溃了袁绍的大军,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从此走上了操弄权柄,掌控全局的辉煌之路。这是《三国演义》中给予高度关注的,并且为之大书特书的篇章。然而,就在东汉王朝被外戚与宦官之争,和董卓的武装专政摧残的风雨飘摇。中原各路诸侯,为逐得天下之路相互厮杀的筋疲力尽之际。在中国的北方,一支游牧部民族正在逐渐崛起,并且迎来了一位对他们来说堪称伟大的单于。这个民族就是乌桓族,这个单于就著名的蹋顿单于。


乌桓这个民族源于当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击溃的东胡族,历史非常悠久。当初,东胡族依仗自身的强大,对相对弱小的匈奴族进行不断的欺压。但是后来匈奴族在他们伟大的冒顿单于的率领下,对骄横的东胡族发动了奇袭。结果是一举击溃了东胡族。


被击溃的东胡族残部只能选择向大山深处逃亡,其中一支逃进鲜卑山,另一支逃进了乌桓山。后来各自以所居之地为名,成为鲜卑和乌桓两个不同的民族。


其中,乌桓族所居住的场所,较之鲜卑更加靠南,因此得以直接与中原地区接壤。因此他们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率先内附了中原朝廷。并因此而得以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


东汉末年,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由于袁绍的根据地冀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一带,与乌桓族有一定的接触,因此双方关系原本就很好。后来由于在袁绍与占据幽州的公孙瓒相争之际,蹋顿曾出兵协助袁绍,击破公孙瓒。


袁绍则因此假传朝廷诏命,赐予蹋顿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这样双方就几乎结成了战略同盟。


袁绍死后,继承人袁尚被曹操打败,转而求助蹋顿,当时幽州、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乌桓有十万多户,袁尚企图凭著这些兵力及人力,夺回河北。表面上看,蹋顿所扮演的仅仅是一个从属者的角色。这是站在中原人的角度上,提出来的说法。如果站在乌桓的角度上看,这就是一次进军中原的大好时机。因为所有的同盟内部,所谓的主从关系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此时惶惶如丧家之犬的袁尚,怎么可能做强悍勇猛的蹋顿的主人呢?


所以,袁尚与蹋顿的联盟,无论其目的为何,最终都对中原文明形成了切实而巨大的威胁。


因此,反过来说,当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决定亲自出征乌桓的时候,也无论其目的为何,都是对中原文明的捍卫。


经过500多里劈山填谷的艰苦行军,曹军出其不意的迅速挺近到乌桓的老巢柳城(今天辽宁朝阳附近)。直到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才被乌桓人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


八月,在柳城白狼山大破袁尚乌桓联军,蹋顿在此战中被曹操的先锋张辽所斩杀。曹操挥军追击,收降胡、汉人口二十多万人。


从此不仅曹操得以雄踞北方中国,消除了向南发展的后顾之忧,并且拥有了一支在当时的中原地区中,战力最强悍的骑兵部队——乌桓铁骑。更重要的是,成功的,至少也是暂时成功的,捍卫了中原文明免受蛮夷的践踏。


我们知道,摧毁东晋王朝的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随之而来的就是从304年开始,前后80多年,使北中国的汉人面临灭种之灾的五胡乱华时期。因此,曹操的这一次诛灭乌桓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让五胡乱华这一惨剧的发生,延后了将近100年。


孔子评价管仲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披发左衽是蛮族的服饰特征,意思是说被蛮族所征服了。


这句话用来评价曹操,也大致是可以接受的。

(转载请注明:作者朱东 转自 东鹤书院 dongheshuyu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