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富论》中的理财经

 乐康居 2019-10-15

《国富论》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广泛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名气非常大。

名气大的好处是人人都知道它说了什么。比如你肯定知道,这本书讲的是“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国家不要干预经济,让经济在自由竞争中达到高效。

但名气大的坏处就是,人人都以为自己知道它说了什么。比如很多人都觉得,这本书就是讲一个主旨,即自由竞争——但这是错误的,是经过主流经济学家洗脑和标签化过之后的看法。长者在“资本主义礼崩乐坏?亚当·斯密:这锅我不背”中讲过了,《国富论》看重保守主义甚于自由主义,对国家对经济的必要干预做出了很多说明。

除了这些理论的内容之外,《国富论》其实还涉及到许多有趣的内容,比如风俗,古代中国经济,大英帝国的殖民战略,以及今天的主题——理财。

说到理财,现在年轻人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租房问题,尤其是大城市的租房(因为暂时买不起房嘛)。作为年轻人,留在房租高昂的大城市有没有前途呢?《国富论》肯定没有预见这个问题,但是它能给我们一些理论参考,比如:工资和利润决定了商品价格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决定了地租。因而,工资和利润决定了地租。

这句话的意思是地租水平是受限于工资水平和利润水平的,如果一个地方居住的人赚不到高工资或者高利润,那么这个地方的房租也会被锁在低位;相反,一个地方居住的人工资越高,或者经商赚的利润越多,那么他可以承受的房租就越高,这个地方房租就越高。换句话说,房租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平均工资和利润水平,即经济基本面的情况。

但相比之下,房价就不一样了。我国的房价的构成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政府出让住房用地的价格,(2)买房自住的刚性需求,以及(3)买房投资的投机性需求。这三个因素中只有第二个因素是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情况的,而第一和第三个因素一个取决于政府行为,一个取决于投机者的心理预期。

这就意味着,房价可以非理性地上涨,但房租不会;房租有规律地跟随平均工资和利润的水平。


于是我们就得到《国富论》理财第一原理:只要你的工资增长水平能跑赢平均工资增长水平,那么留在大城市租房就是划算的。

第二原理涉及到消费习惯的问题。亚当·斯密把个人的消费分为两种,一种是即时享用,无法蓄积的消费,例如吃饭,饮酒,雇佣仆人,养马作乐,换到我们今天还包括购买各种快消品,作为一次性消遣的按摩推拿服务等等;另一种是比较耐久的,可以蓄积起来的物品,比如买房,装修,布置家具,书籍,字画,换到今天还包括购买汽车,金银器物,各种耐久的电子设备等等。

然后斯密就请读者思考,有两个商人,A和B。A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投入即时消费品之中,天天宴请宾客,家中奴仆成群,声色犬马;而B用其大部分收入购买耐久品,兴建房屋,广泛收藏字画器物,布置高级家具,修整庄园院落。假设A和B的收入状况相等,那么十年下来,A毫无积累,每况愈下;B的财富除了折旧之外极少减损,他日积月累,变得更加富裕。

这种差别其实很好理解。吃一顿大餐和吃一顿简餐带来的效用差别也就持续一顿饭的时间;但是便宜而质量较差的桌椅,和昂贵却十分耐用的桌椅,其带来效用的差别会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当你不想用的时候,还可以把它转手变现。

这里就得到了理财第二原理: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耐用品消费的在总消费当中的比例有利于财富的积累。

第三条原理讲的是应该如何借钱。在斯密看来,借钱的人也有两种,一种是借钱来消费,一种是借钱来投资。借钱来消费的人,这笔钱不能在未来给他提供利润,他必须以自己之前的收入情况偿还更多的钱,这种人借钱消费而不能开源,所以不能持久;相反,借钱来投资的人,比如他投资工厂或者饭馆,那么这些资金就可能转化出新的利润,如果他投资自己,比如借钱上大学,参加职业培训,那么这也可以增加未来的收入,改善财务状况。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入坑的人仍然不少。从传销组织到裸贷的大学生,再到创业公司,这样的例子很多。传销组织就是一种上线向下线借贷的模式,只要发展足够的下线,就可以满足上线的消费挥霍需求——但是它不创造新的利润,所以任何传销的模式都是不能持久的,只会导致少数人赚钱,多数人血本无归的惨剧。

学生短期贷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短时的消费冲动而贷款,结果自己却没有增收的渠道,最后迫不得已走非法渠道,这样就给裸贷提供了天然的市场;但其他类型的贷款,比如长期助学贷款,它本质上并不是消费用途,而是投资在学生的教育和能力发展之上,转化未来的就业和收入——因而这样的贷款就对双方有利,违约率也很低。

这样就得到了理财第三原理:以投资为目的的借债稳妥有利,以消费为目的的借债不可持久。

以上。

附《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译本原文:

(地租与工资利润同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但其构成方法不同。工资及利润的高低,为价格高低的原因;地租的高低,则为价格高低的结果。因为一件商品上是所必须支付的工资利润有高有低,那商品的价格就有高有低。但这商品有时可以提供高地租,有时只能提供低地租,有时全无地租。因为这商品价格,在支付工资及利润后,有时有甚剩余,有时略有剩余,有时全无剩余。——《国富论》1-11)

(个人的收入,或用来购买立时享用的物品,即享即用,无补于来日。又或用来购买比较耐久的可以蓄积的物品,今日享用,就可减轻或支持明日的费用,或增加来日享用的效果。例如有的富翁满室奴婢,厩满犬马,大吃大用地花;有些宁愿食事俭约,奴婢减少,却修饰庄园,整缮别墅,频兴建筑,广置家具、书籍、图画等等,至若有用无用,却向不过问。......设有甲乙二富郎,财产相等,甲则用其大部分收入,来购买比较耐久的商品,乙则用其大部分收入,购买即享即用的商品。到后来,甲的境况,必能日渐改进,今日的费用,多少可以增进明日费用的效果。乙的境况,决不会比原先更好。到底,甲必富于乙。甲所有的货物,虽已值不如当时所费,但总有价值。乙的费用,连痕迹也留不下来,十年二十年浪费的结果,真是一无余物。——《国富论》2-3)

(借钱挥霍的人,势难久立,出借者受愚,常致后悔。除了重利盘剥者,我觉得这样的借贷,于双方都毫无利益。社会上固然难免有这样的借贷发生,但因人各自利,所以,说它不能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常有,也未始不可。比较谨慎的富人,愿以大部分资财贷给谋利的人呢?抑或是浪费的人呢?如果真把这个问题提出,它听了,只怕会发笑。——《国富论》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