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科书中无格律,考试也不会考,那么大家的格律知识从学哪来的?

 梧桐树边羽 2019-10-15

这个问题其实对于每一个熟悉格律知识的人来说,就是自身的精进过程。

教科书中确实没有提到格律,考试更加不会考。但我现在也算是七七八八通了一些,那我的格律知识从哪来呢?

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必然能为初学格律者提供一些借鉴。

其实本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说“平仄”这个概念了,也知道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同时也很喜欢教科书里面古香古色的诗歌,知道绝句、律诗、歌行体。这些名词教科书虽然不讲清楚如何区分,但是大致还是会提到。而平仄知识来源于一些粗浅的对对子的知识,后来大致就知道《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最早的大概来源是相声《对对子》,就是后来小岳岳在春晚上说的那个。

但是并没有将平仄和诗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普通人可能在完成整个正常教育阶段的古文学习,也并不知道有平仄格律、古体近体、新韵古韵这些详细知识分类。

为什么呢?因为毫无实用性。哪怕是建立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爱好,也不过浅尝辄止,看看诗词赏析文章,朗读一下李白杜甫的大作,便忙不迭地丢开这些不实用的吟诵写意,转身进入对社会物质生活、技能的追求,或者是对生活有确切提升感的西式浪漫之中去了。现代人对古诗词的爱好,也就是浅尝辄止、叶公好龙。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反对平仄格律,深信平仄格律是自由表达的枷锁的原因。

因为没有实用价值,没有人愿意花金钱一样的时间去务虚。所以干脆反其道行之,因为不懂而反对。

平仄格律知识其实简单得很。

分清楚汉字平仄,掌握四种基本平仄格式。如此而已。

而真正的诗词爱好者,会愿意花时间来大量阅读古诗词,然后在阅读中就会发现问题。为什么那些四句、八句的诗念起来节奏感非常强,发音从来不会拗口?为什么长短句有些是古体诗,有些却是词牌?为什么八句诗的中间二联总是对联?在大量的阅读下凸显出来的规律就会逐渐清晰。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就有了学习平仄格律的动力和基础,缺乏的就是醍醐灌顶的点拨。

而这种点拨,可能是文字,就像我以前写过的《无须死记硬背,20分钟教会你推导近体诗的平仄》这种文章,就可以清晰地告诉你平仄格律的逻辑关系。当然也有朋友说看不懂,其实还是读得太少,自己于古诗词音律方面的感悟太少,或者根本不知道平仄怎么划分,那又怎么看得懂呢?

也可能是教授专家的讲座,也可能是某人的一段视频,平仄格律知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复杂。头条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专栏,曾经也有朋友要我写个近体格律诗方面的专栏,不是我写不了,而是我觉得这点知识写专栏没有必要,我前面的文章都陆陆续续地讲到了平仄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浅显易懂,只要大家是真心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一路关注看下来,基本上也可以学明白七七八八。

其实真不难。

如何写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排律,古风,基本上都有文章单独讨论过。

看书,听讲座,看视频,这就是现代人自学平仄知识的几个途径。每一个都是可以成功的,因为简单。

还有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找个老师,长期地跟随学习。因为平仄知识不复杂,但是具体到每一次创作的时候就会出现音律不协、甚至拗救的现象,还有就是诗词意境的提升,这些特殊现象有好老师的指点就容易领悟。

当然,最主要还是靠自己的积累和悟,写诗如同悟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各人。

学习的也就是基本规则,要真正进步还是要靠自己在创作和赏析古诗词中去积累,去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