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说:仁是“无爱”,孝是“无亲”,为何儒家宰相称为妙道?

 昵称62026326 2019-10-15

庄子:“忘我”是最高的仁与孝

宋国新宰相上任,喜欢给文武百官训话,喋喋不休地地谈论关于仁的大道理。听说庄子博学有见地,便使人请来庄子,探讨关于仁的话题。

庄子张口就说:“说到仁,虎仁,狼亦仁,值得人类学习。”

宰相吃惊道:“虎狼乃野兽之凶恶者,何来仁哉?”

庄子说:“家族互助,父子相亲,难道不仁吗?”

宰相不悦,道:“小仁,不足取也。我问的是至仁,高层次的仁。”

庄子说:“至仁难为也,最高层次的仁是不偏不私,忘亲忘爱,谁能做到?”

宰相说:“这话有点跑偏。若是人与人之间不亲不爱,那么子女便不会孝敬父母了。你的意思就是,至仁即不孝,对吗?”

庄子说:“不是。仁比孝重要,至仁的标准高,比至孝的标准高得多。我不是轻视孝的作用。因为你说的是仁,我就跟你谈仁,用不着降格去谈孝。仁与孝是两码事,相距十万八千里。相爷知道冥山吗?它在遥远的北方幽暗处,北方人都不易看到。有一人想看看冥山真面目,从北方跑到南方的楚国国都郢,登高举目,向北眺望,希求看到冥山,他能看到冥山的影子吗!”

宰相无奈地说:“那请阁下谈谈孝吧!”

庄子沉吟道:“用钱财来行孝,这个不难;但是敬老爱亲,出于爱心,难;出于真心也许能做到,但让父母恬淡安适,忘亲忘爱,难;让父母安适、忘亲忘爱,也许能做到,但让双亲也恬淡恬淡,不牵挂我,难;让双亲安适,不牵挂我,也许容易做到,但要连同天下人都安适,难;使天下人都恬淡安适,也许容易做到;但让天下所有人都恬淡,忘掉我的存在,难!

要说高层次、高标准的仁,刚才说的就是。人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不会像尧舜那样,像历代的所谓圣贤国王那样,留下所谓德政,让百姓去感恩戴德。古贤圣人的德是至德,是看不见的潜德,他们以天下为公,勤政为民,给天下人谋福利,而又不为天下人所知。这样的人,相爷想想看,他怎么可能高谈阔论什么仁啊孝啊的?

实不相瞒,在下看来,那些孝悌啦,仁义啦,忠信啦,贞廉啦,不过是德行上的自勉自励,精神上的自虐自残而已。我从前说过,这些都是古代的君王们用来看护田园的地窝棚子,防小偷的。它的用途只能是替代品,替代真正的房屋,暂时住人。但要是把它当做高堂华屋,歌之颂之,就小题大做了。

至仁至德这种情况大体就是这样,相爷不妨类推,在下就不再赘言了。至,到顶了,想想看,至贵的人,不拿爵位当回事;至富的人,不拿国库当回事。至愿的人,不拿名声当回事。所以,至道,不拿说教当回事。天下万事万物,一旦达到最高层,就不能用普通标准去衡量了。”

庄子并非不赞同孔子的孝顺观,只是境界更高

庄子睿智超脱,他的作品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他超凡脱俗于当世当时,眼光极其高迈超拔,不拘于一事一时,他以“无为”的哲学理念,递进式提出了孝顺的六种境界,分别是:敬孝、爱孝、忘亲、忘我、兼忘天下、使天下兼忘我。

对于孔子的孝顺观,庄子并非不赞同,上述六种境界里,前两种孝顺“敬孝”与“爱孝”,与孔子的观点并无二致,也是我们常说的观点,即奉父母以钱财、爱心。但哲学家的庄子认为,孝,是有层次、有区别的,应该有更高层次、更高阶段的大孝,即第三层次是忘亲,忘记父母亲这层关系,这个“忘亲”,说的不是忘记父母之恩、之爱,而是把父母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因为我们在父母手里长大,幼小时的记忆永远铭记在心里,视他们为大人、为长辈,是看护和约束我们成长的人,在此心理作用下,我们心怀尊敬,其实尊敬的背后是隔阂,是害怕,不能把父母当作心灵上可以融合的人。

只有消除这种隔阂,像爱老婆孩子一样爱父母的时候,像对待朋友那样无拘无束对待父母的时候,这种无障碍、无隔阂的行为才称得上是真孝、大爱。

第四层次是让父母忘我,即:让父母忘记你是他们的孩子,让父母把你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是忘亲的更高阶段。子女若总是把父母当成长辈、大人,父母在你面前,也便拘谨起来,放不下架子,因而以长辈的面目呈现于子女面前。彼此之间也就有了某种沟通的障碍,不能全方位无障碍地沟通,就有可能产生误解、分歧,以至疏远。

随着子女的自立与成长,父母会逐渐向“老小孩”转化,他们需要亲情慰藉,他们也有撒娇和依赖的渴望,父母若能像子女小时候那样撒娇、依赖,那么,这种关系的孝,就达到大的境界了。

第五层次是兼忘天下,孝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与付出,是人伦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拿来做做作的,更不是做样子给世人看的。由于教化的负面影响,功利之心渗透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在行孝的方式上,也掺杂着某种功利之心,对父母的孝心孝行唯恐世人不知,就加工传扬出去,给“孝”披上虚伪的外衣。

庄子追求自由,性喜逍遥,厌弃功利心,就连楚王聘他担任宰相,他都因为此等功利要不得,便说:宁愿活在烂泥里,也不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所以在庄子的审美世界里,孝顺是美的,但披上伪装的外衣便是丑的、恶的。对于行孝,只需真心诚意,问心无愧即可,无须在乎别人的脸色和说法,只需跟父母愉快相处,相互开心、其乐融融就好。

第六层次为孝敬的最高境界,使天下兼忘我,孝顺到天下人都忘记了我的层次。记住一个人的孝心孝行,是有功利心的作祟,我行我的孝,你行你的孝,各有其妙,各循其道,何必你那样,我也得那样?何必我这样就成了你的榜样?

孝与敬,其实是一种需要和被需要,是灵魂的呐喊,情感的共鸣,天下以及天下人,没有亲疏远近,彼此一样,正所谓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不偏不私,忘亲忘爱。不仁不私便是道,而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因此,孝的最高境界就是忘记天下的存在,父母双亲跟自己其实就是灵魂的共鸣,与天下他人有何关系?为何要拿它做文章,定规矩,给灵魂抹黑,让世人效法?

人生本是江湖,各自游来游去,无拘无束,享受自在逍遥,何必看他人眼色?受他人摆布?所以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便是仁与孝的最高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