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中国工业发展道路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10-15

有一本书《中国工业史话》,介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我没有详细阅读,所以只能从历史里寻章摘句,来看一下在现实状态下中国的工业将如何发展。

其实人类工业发展与技术发展是紧密相关的,而技术的进步往往都是伴随着战争与灾难,就像中国最早的工业,应该追溯到三皇时代,面对大洪水之后的人类灾难,尧舜禹开始组织治水工程,这时候为了制造出更多的工具,冶金工业开始发展,而且制陶业也得到了进步。

当然这时候都是手工业作坊,而且应该都是官办“企业”,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应该是在商周时期,生产力得到提升,人类对于工具和消费物资的需求比较大,贸易往来也比较多,所以出现了集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家庭作坊,也就是工业和商业实际上是一体的,在《论语.乡党》篇中孔子就提出“沽酒,市脯,不食”,也就是说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酿酒、制作肉食的商贩。

其实我们看中国历史上,工业的起步并不晚,就像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隋唐时期丹术师发明了火药,并且应用到了医学和战争中,到了北宋时期,沈括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只可惜,中国传统的文化具有保守和封闭的特僧,技术与资源都掌控在官府的手里,而且中国历代帝王都遵守着老子的“绝圣弃智,绝巧弃利(《道德经》)”的思想,所以中国的手工业基本上围绕着为帝王服务的宗旨。

可是中国工业真正的起步确是从清末才开始,受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刺激,以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80年,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中国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都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总结下来,晚清的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我革命,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权为目的,希望通过工业革命实现强国富民,抵御外敌,而这次革命的发起者与实施者,都是维新派的政客或者官商。对于后期的民主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虽然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因为传统旧势力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但是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却是成功的。

在辛亥革命之后,民族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军工领域到民生领域,中国的资本家希望从经济领域实现民族的独立,这个在电视剧《大染房》里,可以看到,爱国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之路,但是,因为政府的腐败无能,他们的产业发展之路十分艰辛。

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之后,中国的工业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所以建国之后,只有上海、青岛、天津等少量殖民地地区的工业基础得到了保留,也称为新中国经济重要基础。

所以蔡启壁在《新中国建国以来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及现状》说“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工业产业处在近乎于无的现状”。但是新中国的领导人对于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十分肯定,所以毛泽东在四十年代就提出“我们在推翻三座大山之后的最主要任务是要搞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了按照“一化三改”(“一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支持和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消灭了绝大部分的私有经济之后,中国严格采取计划经济管理,集中了全国的力量,投身于工业化建设的过程,而且在没有技术和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前期主要依靠苏联专家进行指导,而且重点偏向了重工业,围绕国防力量的加强上。

文革之后,邓小平站了出来,在完成越南自卫反击战,研究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全面解放社会生产力,在农村实施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粮食生产的问题,而在城市,则放开了工商管理,鼓励返城青年创业,自食其力(因为文革时期整个经济围绕军工产业,为了解决城市就业压力大的,所以国家发起了鼓励知识青年下乡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有超过1500万青年进入农村,而改革开放之后,这些青年纷纷要求回城工作,但是城市的工作岗位根本无法满足大量返乡青年),成为个体工商户,这是中国民营经济的起步。

同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未来三十年内不会有战争发生,所以要求全面发展经济,并实施了百万大裁军,压缩国防开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在深证改革开放的经验基础上,开放了沿海十四个城市,这也是目前沿海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但是我们看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都是外向型经济,依靠港口带动国际贸易发展,凭借国内的劳动力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差,获得国际贸易竞争的优势,主要以欧美等国家淘汰的劳动力集中型产业、污染严重的产业为主,所以我们看在九十年代后,中国发展比较迅速的产业主要是电子厂、服装厂、橡胶厂、食品加工厂之类,而深圳、广州之所以能够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主要在于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的支持,所以在前二三十年,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而这些工厂的盈利完全是凭借压榨劳动力来实现的。当然中国在这二三十年中也积累下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

但是近些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种凭借外来加工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开始走入困境,国际资本开始转向劳动力价格更低的东南亚地区,印度、越南开始取代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这其实跟当年,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地方的发展有些类似)。

当然,如果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首先是通过出口加工,培育了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企业管理人才以及企业家,这为工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就是资本积累方面,大量的外汇储备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国内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提升了国内的消费市场,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利用对外开放,加强了国内与国际的交流,推动了国内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我们看现在中国的优秀企业,无论是IT行业的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腾讯,还是传统工业领域的汽车、造船、能源、铁路等,基本上是在吸收了国际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教育、科技投资,已经实现了新技术、新材料方面的创新发展。

所以,如果站在宏观经济的角度去看历史的发展,就会发现,有很多过程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并非简单的对与错的事情。

如今中国的经济进入了新的局面,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已经引起了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反应,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将越来越复杂,战争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工业将如何发展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工业指原料采集与产品加工制造的产业或工程,就像把粮食酿成酒精,用原油炼化成汽油、柴油,把钢铁加工成为枪炮、机器,而工业的原材料主要是自然物资和农业产品,而从工业产品的角度,大家习惯上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对应,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

所以轻工业发达,意味着经济比较富裕,百姓生活水平很高,而重工业发达则意味着国家的科技水平比较高,国家的实力比较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建国之初,中国汇聚全国之力发展重工业,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为了迅速摆脱穷困的局面,大力发展轻工业(甚至于当时很多军工企业,也转身到轻工业生产上来了),同样,俄罗斯经过苏联解体,国家十分贫穷,但是国家实力依然很强。

我们再回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首先看一下轻工业,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重要支撑产业,但是随着生产力价格的上涨,国际竞争优势越来越弱,而且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不断被透支,加上国家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意味着中国的轻工业发展环境将会日益恶化。所以中国实体经济的滑坡并不是单纯电子商务的冲击,电子商务只是单纯的销售渠道和窗口的改变,是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加上国内消费市场疲弱的必然结果。

当然从政府的层面,为了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提出了“一带一路”计划,期望利用带路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缓解中国企业的危机,但这只能是一个过渡,真正解决中国轻工业发展的困境,第一是推动智能化制造,用机器代替人工,降低生产成本,第二是通过设计与品质生产,推动企业的品牌化建设,就像欧洲的那些奢侈品牌一样,可以利用品质、设计、文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第三就是研发创新能力,这也是德国、日本企业走的道路第四就是符合新经济发展的“个性定制”概念,这也是未来“网红经济”的重要方向。

另外我们看一下重工业的发展,我们从上边的思考,可以发现,无论哪个国家、那个历史时期,都是因为战争或者战争的威胁,而推动重工业发展的,晚清是遭受了列强的欺凌之后,地主阶级才有了自我革命,成立新中国后因为美国的虎视眈眈,加上中苏关系恶化,才有了核工业和航天航空事业的进步,近代因为南海领土守护需要才开始加大造船业的发展,而未来中国还将面对信息战、太空战的威胁,所以需要大力发展航天、信息电子产业,同样将会带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重工业的发展是凭借着国家的力量,需要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为保障的,所以为了推动中国重工业的发展,近两年国家一直在加强国有控股企业的发展,以实现部队与地方在技术、人才、资金上的双向互动,避免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的失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