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尘之殇--李煜的娥皇与女英(8)

 湖州厚朴 2019-10-15

红尘之殇--李煜的娥皇与女英(1)

红尘之殇--李煜的娥皇与女英(2)

红尘之殇--李煜的娥皇与女英(3)

红尘之殇--李煜的娥皇与女英(4)

红尘之殇--李煜的娥皇与女英(5)

红尘之殇--李煜的娥皇与女英(6)

红尘之殇--李煜的娥皇与女英(7)

优昙婆罗香

特点:配方独到,原料精纯,香氛幽雅,能量强大。

作用:驱邪扶正,舒筋通络,启智开慧,解毒强身。

适用:供奉、参禅、冥思、清修。

品鉴、看茶、琴棋、书画。

祛邪、强身、明目、醒脑。

(咨询微信:jingtingxuan2017)

红尘之殇--李煜的娥皇与女英(8)

一.

作为一个几乎可以与大唐相媲美的王朝,宋朝最令人诟病的是它犯的一个低级的大错,而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它的灭亡。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不都在这里。
 
但它在世间表现的纰漏足以令人扼腕。
 
众所周知,国家选择都城的第一要素就是选山川险峻、易守难攻之地。

长安、洛阳自古以来都是各王朝最青睐的城市,与南京、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宋太祖赵匡胤接手后周时,由于当时地域所限,后周定都开封,而开封却是门户大开、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
 
而宋朝在统一了中原大部分疆域的情况下,再把开封做为都城,无疑是危险的下下之举。
 
这一点,深谙军事用兵之道的赵匡胤非常清楚,所以他的计划是先迁都洛阳,将来机缘成熟再定都长安。
 
但迁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大的阻力来自于群臣。
 
因为当年太祖是和平政变,后周的大臣班底、国家制度等等基本没动,而这些大臣们在开封日久根深,人脉错节。

况且开封经过数世经营,百姓富庶,城市繁华,一旦迁都,人人受损。
 
关键时刻,大家都打自己的小算盘,为国家长治久安考虑者甚少。
 
思来想去,太祖决定用点强硬的手段迫使大家同意迁都。

 
 二.
其实自从三月初三那天,混沌道士告知自己年底大限将至后,太祖就在有计划的安排后事。

他想尽快把迁都一事定下来,免去未来最大的隐患。
 
三月初九,太祖一行西巡洛阳。
 
五十年前,他就出生在洛阳夹马营,他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这里才是他眷恋的故乡,而且洛阳坐拥山川之险---“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是易守难攻的理想都城。
 
三月十三,太祖到巩县安陵祭奠父母,而后登上阙台,向西北方向射了一只响箭,指着箭落之处说:“那就是我的长眠之处。”
 
后来就在箭落的地点修建了永昌陵。
 
到底迁都能不能成功?年底的劫难能不能渡过?
 
其实很多事情在过程当中是有变数的。

只是人在迷中,不知道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尤其是对神佛失敬或者犯罪,就会失却改变厄运的机会甚至遭受更大的天谴。
 
其后几日,太祖就在无意中犯了不该犯的错误,而这错误导致了他迁都的计划彻底失败。


三.
 
三月十四,太祖一行到达洛阳,定于四月初四举行郊祭大礼。
 
然而此时洛阳已连续下雨半月之久,却还没有天晴的迹象,太祖心中未免焦躁。
 
于是太祖找人买了三根大木,到山神那里祈祷雨停,并威胁山神像:到了郊礼日,如果雨还不停,就用这三个大木封门,把山神关起来,断了香火!
 
三月二十四日,太祖又到龙门广化寺参拜,命人打开了无畏三藏塔上了香火、祈祷停雨,并说道:如果到了郊祭日雨还不停,就毁塔!
 
那善无畏是开元密宗三大士之一,曾以神迹助兴佛法,卫护华夏,推动密宗法门,为中国唐密的第五代祖师,是一位修成得正果的高僧。
 
宋太祖此举,比谤佛还严重。
 
山岳神层次较低,以太祖本身威德,对其稍有不敬,罪业可能还不是太大。
 
但无畏三藏塔,那里有浮雕佛像又供奉佛经,还有正果高僧的真身舍利,太祖如此威胁命令,甚于谤佛之罪。
 
到了郊祭那天,果然天晴雨霁,太祖如期举行典礼,心里非常高兴,还以为自己要胁成功了,却不知这是上苍对他生命本质的慈悲。
 
毕竟来源于道家的太祖,秉性纯良,又做了生命中本没有的兴佛大功德,上苍对他总会网开一面。
 
但威胁神佛,是逆天的大错。

迁都不会成功他的福分和延寿的机缘也就此失之交臂。


四.
 
郊祭以后,太祖提出了迁都洛阳,群臣纷纷反对。
 
但太祖早有准备,他告诉大家,什么时候同意迁都,什么时候回返,否则他就住在洛阳不走了。
 
众臣面面相觑。

其实太祖迁都的建议完全正确,开封与洛阳相比的地理劣势显而易见。

众大臣只是出于一已之私才强烈反对,但如太祖果立场坚定,迁都一定能成行。
 
但太祖无知中犯的错误已在更深的层面改变了结果。
 
于是,最了解太祖软肋的赵光义上场。
 
实际上,所有反对迁都的人加起来,都比不上赵光义害怕迁都的心。
 
因为迁都就意味着他多年苦心经营的地盘失守,意味着他的皇帝梦的破碎。
 
太祖身边的心腹差不多都已被他收买,只等太祖归西,这些人就会把他送上垂涎已久的王位。
 
而一旦迁都,他就沦落为藩王,远离京都,纵使自己人害死了太祖,自己也没有抢占皇位的时间啊。
 
太祖的大皇子德昭当时已二十五岁,二皇子德芳也有十八岁了,怎么也伦不到他做皇帝。
 
所以,看到太祖态度强硬,而大臣无话可说时,心里急的如烈火烹油的赵光义拿出了杀手锏。
 
他知道太祖兄弟情深,又有点好名的虚荣,所以他说了一句古时大将吴起的名言:“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

噎得以德自诩的太祖无言以对。
 
太祖终于无法坚持,慨叹道:“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就耗尽了。”
 
迁都计划至此黄粱梦断,赵匡胤没能躲过赵光义的谋杀。
 
而终期整个大宋王朝,始终都把这空有繁华却无险可守、四面受攻城市做为都城,诚令人可叹可惜又不可思议。
 
这个错误的显而易见就象一个大学生偏偏算不对十以内的加减法一样,但繁盛的大宋朝还真就沿着这个错误的路线走到了终点。
 


 五.
可能很多人不解,以赵光义的精明,他不会不知道开封不适宜做都城。
 
他当然知道,只不过即便是再不好的城市,他也不能迁都。

因为那样的话,就等于自打嘴巴,也更暴露了篡位之疑。
 
而事实也正如太祖当年所料,因为无险可守,所以就要大量增兵,造成宋朝军费开支异常宠大。
 
一百多年后,军费消耗了北宋90%的财力,但战斗力却恰成反比。

大宋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重文轻武”。
 
由于宋太祖从自己身为点检,掌握军队轻易夺权的事上总结经验,认为军权在他人手上对皇位是最大的威胁,因而想了个“杯酒释兵权”的主意把军权握在自己手里。
 
其后整个宋朝的风气都有意的“重文轻武”,武官地位较低,行军打仗都要听文官的制约。
 
而武将用兵往往需要临场应变,只有做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才能让武将放开手脚。
 
而宋时武将权力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繁琐的制度导致将领在遇战事时不敢私自做主,以致经常贻误战机。
 
另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为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将领经常调换,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再有能力的大将,如果失去了指挥权,失去了对士兵的号召力,数量再多的军队,也是形同虚设,不堪一击。
 
这杯定都失误的苦酒,终于在三百余年后蒙古人的迅速崛起中,被大宋的所有民众共同喝下。


 六.
 
当时开封被攻破时,全国并没有几个城池土地沦陷。

就好像一个身体健壮的人突然在头上中了致命一箭一样,轰然倒地。
 
更象双方象下棋,一方在将、相、炮都在的时候,主帅却被对方的小兵吃了一样。
 
宋朝的灭亡与绝大部分王朝后期的荒淫无度、民不聊生不同,它是在一片繁华盛景、歌舞升平中骤然消失的,它的经济、文化、艺术、教育自始至终都处于的世界前列。
 
宋朝时的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而且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其它文明地区。
 
在宋金休战期间,百姓生息,生产发展,商品流通,整个社会的物质处于无比丰富的态势。
 
司马光曾经痛心疾首地说现在世风日下,连贩夫走卒都穿丝质的鞋子,实在太奢靡了,但从这句话也能看出当时普通百姓生活的富裕程度。
 
很多人拿武大郎打比方:以他这样一个靠着卖炊饼维生的小男人,就可以养一房漂亮的媳妇,雇得起使女,租一套邻街的二层楼房而毫无压力。
 
那宋江的父亲宋太公只不过是一个有点土地的员外,但却庄客众多、家财万贯,所以宋江花起钱来眼都不眨,他的好人缘多来自于他的仗义疏财。
 
如今世界上以高收入、高福利闻名于世的北欧国家,在中国的南宋时期还是一片蛮荒之地。
 
当时的英国国王为迎娶来自欧洲大陆的公主而举办的晚宴,也不过是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托盘大小的硬面包,上面放着用盐腌制的鲟鱼。
 
因而一位到中国旅行的欧洲人看到宋人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时感叹,觉得自己的国王也比不上中国的一个看门人。
 
当时的日本人更是对大宋国神往之至,为了得到宋人的好基因,他们甚至想出了“借种”的办法:如有宋朝男子因故去日本,有女儿的日本家庭就会想方设法让女儿和宋朝男子留下后代。
 
一旦借种成功,女儿和她的父母都会觉得高人一等,认为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儿。
…….

 七.
是的,繁华大宋的覆亡令人深深痛惜,但我们更应该从中体悟上天的意志:

那就是从古到今,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大福大祸,都在对佛道正法的态度和所为中产生。
 
无论成与败、兴与亡,历史都在为最后的大事在演义、在铺垫,过程中我们无须太多慨叹。
 
在可惜的背后,也许还有更高的天机。
 
因为即使一个再完美的朝代也不能久驻世间,还有更多遥远天体的生命需要在这里留下文化,留下足迹,等待最后的救赎。
 
而所有的喜怒哀乐,也不过是三界内低层生命在无明中的执着。
 
只有把心静下来、空下来,才能领悟真机,才能更接近真相。

(未完待续)


凭虚御风工作室--我们只做天然香

凭虚御风香道文化工作室秉乘 “归正香道文化,净化香业市场“ 的初心,从配方的研制、原料的挑选、制作的过程与细致的窖藏,无不体现着"用心"与"诚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