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廓2、外耳道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是自外耳门至鼓膜的"S"形弯曲 外耳道管道,长2.0~2.5cm。从外侧向内侧,外耳道先趋向前上,继而转向后方,最后向前下方。外耳道外侧1/3为软骨部,与耳廓的软骨相延续;内侧2/3为骨性部,是由颞骨鳞部和鼓部围成的椭圆形短管。由于牵拉耳廓可使软骨部随之移动,故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可使外耳道变直。婴儿外耳道几乎全由软骨支持,短而直,鼓膜近于水平位,检查时需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外耳道表面被覆薄层皮肤,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耵聍腺分泌的黄褐色粘稠物称耵聍,干燥后形成痴块可能阻塞外耳道,影响听觉。外耳道皮下组织极少,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紧密连接,不易移动,故外耳道发生疖肿时,因张力较大而疼痛剧烈。 3、功能外耳好像喇叭,能起到收集声音和辨别声音方向的作用。耳廓俗称耳朵。耳廓除了耳垂外,其内部由软骨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耳廓的后面平浅微凸,前面有些回旋凹陷,这些凹陷也起到聚焦和反射声波的作用。 低等哺乳动物的耳廓长而大,附着丰富的肌肉,可向不同的方向旋转,以便测定声音的方向并做出逃避或进攻的准备。人的耳廓运动几乎全部退化。人的耳廓虽然不动,但从前方或侧方传来的声音,可直接入耳。而从后方来的声音虽受到耳廓的影响,但只要将头转到合适的位置仍能判定声音的方向。实际上,准确分辨出声源的方向,需要两侧耳同时倾听,才能辨别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