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晴雯的真正死因,都隐藏在这个故事里

 新用户2698dTT8 2020-12-09
作者:刘永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在行文叙述中,作者突然安插进一段“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前后连接显得比较突兀,而且这个故事与小说的主题思路、情节发展毫无关联。莫非这又是作者故弄玄虚,敷衍出来的一段文字游戏?亦或是作者前面用大量笔墨描述的都是闺阁女儿文弱、秀丽的形象,这里搬出一段巾帼英雄的故事,来换换读者的口味?由于离题万里,与《红楼梦》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有人怀疑,这段故事是后人添加的,根本就不是曹雪芹的手笔。当然,猜测归猜测,我们还是可以追根溯源,尝试去探寻曹雪芹讲述“姽婳将军”林四娘故事的真实用意。

(一)林四娘的故事来自于一段“鬼话”

清代,关于鬼故事的小说盛行,其中蒲松林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还号称是清代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虽然牛鬼蛇神,子虚乌有,满纸荒唐言,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小说艺术形式。透过这些荒诞的鬼故事,也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讽喻世事的意味。《红楼梦》中林四娘的故事就是来自于一段“鬼话”。


林四娘是以鬼魂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据清代文学家林云铭的《损斋焚余》记载,康熙二年(1663),福建晋江人陈宝钥出任山东青州道佥事。夜间,衙署里时常闹鬼,不得安宁。陈宝钥率领仆人请来神巫驱鬼,也不起作用。后来同学刘望龄劝告他,用不着惊慌,不妨听其自然。于是,那鬼魅就化身为一位美女,自称林四娘。她与陈宝钥结为诗酒朋友,还成为陈宝钥处理公务的得力助手,帮助陈宝钥侦破了许多疑难案件,惩治了不法之徒。后来陈宝钥询问其身世,林四娘告诉他:自己是福建蒲田人,明朝崇祯年间,父亲为江宁府(即金陵,南京)库官,被冤枉下狱。林四娘与表兄一心设法营救父亲,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半年时间,但并无私情。父亲出狱后,听闻流言蜚语,对他们产生了怀疑。林四娘于是上吊自杀,以示清白。她的冤魂久久不散,因为和陈宝钥是同乡,才现身出来述说自己的冤屈。十八个月后,陈宝钥调官别任,不得不离开青州。他对林四娘念念不忘,常常和人摆谈自己的这段传奇经历。

林云铭还在《林四娘记》笔记末尾告诉读者,林四娘的故事是陈宝钥在康熙六年(1667)亲口讲述给他的,真实可信。

林四娘的故事在康熙时期引起了众多名士的关注,流传颇广。王士祯的《池北偶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陈维崧的《妇人集》等笔记、小说中都记载有关于林四娘的事迹。王士祯记录的林四娘生长在金陵,身份也变为衡王的宫嫔,衡王以千金聘入后宫。这对林四娘为什么会从江南金陵现身到了山东青州的缘由,做了合理解释。林四娘不幸得病早逝,其魂魄仍逗留在衡王故宫,才得以和青州道陈宝钥相识相亲。蒲松龄记录的林四娘也是衡王宫女,遭遇国难,逝后化作鬼魂,十七年后,仍然身为美丽处女,与陈宝钥发生了一段缠绵悱恻的人鬼之恋。

这三个关于林四娘的鬼故事,情节略有不同,但都与福建晋江人陈宝钥有关,只是故事在传播过程中演化成了不同的版本。

(二)曹雪芹笔下的林四娘故事

林四娘的形象来自于鬼故事,但《红楼梦》关于林四娘的记叙却并非鬼故事,其侧重点反而是表现林四娘化为鬼魂之前的事迹,完全排除了故事亲历者陈宝钥的因素。也可以说,曹雪芹根据众多记载,有意编写了林四娘鬼故事的前传。

事情的缘起,是由于贾政与众幕友谈及到林四娘的事迹。话说当年有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在王府后宫里豢养了众多美女,还对她们进行军事训练。中有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命她统辖众美女,号称“姽婳将军”。恒王后来不幸被四处作乱的“流贼”杀死。凶猛的敌寇如狼似虎一般向青州袭来,文武官员吓得屁滚尿流,纷纷要献城投降。不料林四娘却带领众美女出城应战,夜袭贼营,可惜力战不支,最后英勇殉国。贾政称赞林四娘“风流隽逸,忠义感慨”,真是千古佳话,就命贾兰、贾环和贾宝玉分别作挽词以示纪念。

 
于是,贾宝玉即兴创作了《姽婳词》,这首歌行体诗词,铺陈渲染,匠心独运,被称赞为贾宝玉的压卷之作。“姽婳”形容女子娴雅、美好,其谐音正是“鬼话”。诗歌末尾写道,林四娘为国捐躯的消息传到京城,人人悲愤,“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一个巾帼英雄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五代时期花蕊夫人的那首《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国难当头,却是女儿家在冲锋陷阵,真是愧煞天下男儿了。
(三)“姽婳将军”的故事隐含着晴雯之死的惊人秘密
《红楼梦》又称《金陵十二钗》,故而曹雪芹关注林四娘,首先因为她也是一位生长在金陵的美丽女子。
我们再来看第七十八回,“姽婳词”、“芙蓉诔”都是围绕晴雯之死这个焦点来展开叙述的。文章开头就讲述王夫人先斩后奏,向贾母汇报,谎称晴雯得了女儿痨,已经打发她出去了。紧接着,传来了晴雯身亡的消息,王夫人闻知,便命赏了前来通风报信的晴雯哥嫂十两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化人厂焚化了罢。女子痨死的,断不可留!”。细想这句话,令人毛骨悚然。这真的是那位整日里吃斋念佛的王夫人说的吗?何其狠毒的妇人心啊!化人厂即火葬场,在古代,只有极端贫困的死者、冻饿而死的乞丐以及被处死的罪犯才会被拿去焚化。按照汉族传统,死者为大,无论如何也要为死者保留个全尸。晴雯死得不明不白,还落得个灰飞烟灭,实在是太悲惨了。
晴雯冤魂哀鸣之时,她的主子们还在把酒言欢,他们谈及林四娘,不由得诗兴大发。“姽婳将军”林四娘给人以美丽英武的女儿形象,纵观《红楼梦》能够配上“英勇”二字的闺阁女儿只有晴雯。第五十二回回目名为“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个“勇”字高度慨括了晴雯爱憎分明的个性。她的这种勇猛作风在第七十四回查抄大观园时发挥到了极致,面对入侵者,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哐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又朝着气势汹汹的王善保家的,劈头就是一阵痛骂。为了维护贾宝玉的荣誉、尊严,她真的可谓是奋不顾身了。这是不是和那勇猛杀敌、以身报主的林四娘有得一比呢?

如此看来,贾宝玉是在借写“姽婳词”暗赞晴雯的英勇,而“芙蓉诔”倒是公开的悼唁书,只是词句太过晦涩、凄楚而已。

按照王夫人的说法,晴雯是死于女儿痨。女儿痨就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即便得病也不至于很短时间就取人性命,晴雯匆匆而逝,死得太过蹊跷。王夫人对晴雯哥嫂下的命令只能解释为毁尸灭迹,企图掩盖贾府逼人致死的罪行。再联想到林云铭《损斋焚余》中记载的林四娘,为了证明自己与表哥的清白,而上吊自杀。晴雯在临死之前,不是也在反复强调自己与贾宝玉的清白吗?翻开故事的另一面,我们这才发现这个隐藏在“姽婳将军”故事背后的惊人秘密,原来晴雯也是上吊自杀的!她用自己的生命与这个污浊的世界进行了最后的抗争。

(四)林云铭在《红楼梦》中留下的痕迹

话说回来,林四娘的故事版本众多,曹雪芹到底有看没看过林云铭的《损斋焚余》呢?《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宝玉无聊之中翻读《庄子》,看到外篇《胠箧》一则,意趣洋洋,就仿其笔法,趁着酒兴,在书上写了一段感想,说宝钗、黛玉、袭人、麝月这些闺阁女子随时都在迷惑自己,让自己方寸大乱。后来,黛玉看到了他写的这段妙文,又气又笑,便提笔续书一绝云:“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这里的“南华”指的是庄子,而《庄子因》正是林云铭的著作,这是一本解注《庄子》的著作,在当时很流行。这说明曹雪芹对林云铭的著作是颇有研究的。
  
林云铭(1628-1697)字西仲,号损斋,福建闽县林浦乡(今福州市)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徽州府通判。康熙十三年
(1674)三月,耿精忠叛乱,林云铭不愿附逆,被耿精忠拘囚十八个月,至清兵破闽始获释,后寓居杭州著述。卒葬杭州西子湖畔。林云铭逝于康熙三十六年,曹雪芹应当是在这一时段的前后研读过林云铭的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林云铭的女儿林瑛佩是一位女诗人。林云铭下狱时,她才十四岁。她临危受命,支撑起家庭重任,保护幼弟,赡养母亲。藏利刃衣袖间以自防,变卖家产为父亲赎罪,每天坚持为狱中的父亲送饭,终于盼来了父亲出狱。林瑛佩堪称是一位具有侠肝义胆的孝女。林四娘也是一位孝女,两相比较,在林四娘这个艺术形象的身上大概也有林瑛佩的影子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