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第七卷——道虚第二十四(20)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5

2019年6月14日,星期五,农历己亥年【猪年】五月十二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七卷——道虚第二十四(20)

《论衡》第七卷——道虚第二十四(20)

【原文之二十】

道家或以导气养性度世而不死,以为血脉在形体之中,不动摇屈伸,则闭塞不通。不通积聚,则为病而死。此又虚也。

夫人之形,犹草木之体也。草木在高山之巅,当疾风之冲,昼夜动摇者,能复胜彼隐在山谷间,障于疾风者乎?案草木之生,动摇者伤而不畅,人之导引动摇形体者,何故寿而不死?夫血脉之藏于身也,犹江河之流地。江河之流,浊而不清;血脉之动,亦扰不安。不安,则犹人勤苦无聊也,安能得久生乎?

【拙解】

道家或许认为通过引导气息滋养心性而度世成仙不死,他们认为血脉在身体之中,如果不活动不屈伸活络,则会闭塞不通。血脉积聚不通,便会生病而死。此又是虚言。

人的身体,犹如草木的形体一样。草木长在高山之顶,当受疾风冲击,昼夜摇动,能够胜过那些隐在山谷之间,免受疾风冲击的草木吗?观察草木初长之时,若受摇动则受伤而不能正常生长,人经气息引导、身体活动,为何就能长寿而不死?血脉隐藏于身体之中,犹如江河流淌在大地一样。江河在大地奔流,水会混浊不清;血脉在人体中流动,亦会扰动产生不安。血脉不安宁,那么便会像人勤苦却无聊一样,怎么能使人得以长生不老呢?

【小议】

老子所言之道,讲究的是无为、无欲。在黄老道学渐成道教的过程中,学道者几乎都在追求实现成仙、升天的欲望,这岂不是与“道”之本相悖?血脉之躯的肉体凡胎的人们,怎么偏就醉心于成仙?离不开大地土壤的人们,为何偏要追求升天?这其中,有人是聪明的,将授人以“道”作为自己的生存之“道”,广收信徒,能得名,更能获利;更多的人则是愚不可及,将身体、精神、财产尽献于学道,以求圆梦成仙、升天。梦,世人都做,但不是什么梦都可以圆。现实就是,不是你的,求也没用。先走好今生的路,至于寿终之时是否能升天,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去了,你就知道了。别急!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