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具一格的通山布贴

 晓峰书阁 2019-10-15

   通山布贴,是由当地农村女性灵活运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料,在底布上构图设计,经裁样、剪拼、粘贴、锁绣制作而成的一种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它吸取了民间剪纸、刺绣、壁画、雕刻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融为一炉,形成独有风格,整个图案看上去就像一幅具有浅浮雕效果的剪纸。

  

别具一格的通山布贴

  作为古老的民间美术品种,通山布贴的起源至今尚无文字可考,但民俗专家对其源流有两种说法:一是刺绣说。刺绣,又称丝绣,即是用针、彩线在丝绸上绣出各种精美图案的丝制品。由于它取料珍贵,技术要求高,制作耗工费力,难以在民间普及,于是心灵手巧的通山妇女创造出一种物美价廉类似于传统刺绣的替代品——通山布贴;二是剪纸说。剪纸是民间百姓喜爱的一种民俗艺术,但由于它主要用于装饰和欣赏,实用价值不大,勤劳务实的通山妇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便逐渐将剪纸手艺移植到剪布上,发明了通山布贴。20世纪80年代,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民间艺术普查与收集时,在通山发现了这一珍贵的乡土民间艺术奇葩。1995年,大畈镇送展的布贴壁画和布贴围巾,在北京展出深受人们好评,并被选送巴黎参加“中国民间艺术展览”。

  通山布贴图案,主要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民俗风情、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图案中主要人物有观音、罗汉、仙女、童子等;主要动物有凤凰、老虎、麒麟、鲤鱼、蝴蝶、蝙蝠、喜鹊等;主要植物有莲子、荷花、桃子、梅花、石榴、牡丹、金瓜等;其它物象有花瓶、花篮、如意、八卦等。每种图案各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表达一定的寓意。如用老虎是镇邪祛灾,用葫芦表示“福禄”,用喜鹊、铜钱表示“喜在眼前”,用石榴表示多子多孙等等。图案处理夸张、变形,只求神似,物象造型原始稚拙,色彩处理对比强烈,组合构成自由无羁,表现主题浪漫吉祥,整体风格古朴、粗犷、豁达、洒脱,乡土气息浓郁。且因通山古代属楚地,布贴中楚文化特征明显,如布贴底色多用红色、黑色,图案中凤凰千姿百态,这些都与楚人崇凤、喜红、尚黑的传统有关。

  通山布贴虽然构图复杂,但表现的主题非常鲜明。从总体上看,表现的主旋律是喜庆、吉祥、祝福之意。但细细区分,其主题又千变万化,主要有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金线吊葫芦、凤穿牡丹、虎佑平安、喜鹊登梅、鱼戏莲荷、榴开百子、观音坐莲、天女散花等等。少数布贴还直接绣有汉字,如吉祥如意、金玉满堂、花开富贵等。一般每幅布贴表现一个主题,或祈求人寿年丰,或祝福婚姻幸福,或寓意子孙繁衍,或希望子孙早日成才等等。这些主题均反映了通山人民向往幸福、追求美满的良好愿望。

  通山布贴虽制作精巧,但工艺并不复杂。一般要经过构图、剪布、粘贴、缝制、补绣等五道工序。即先选好一块质地较厚的单色底布,确定构图主题后,将各色花布(大都是缝制衣物时剩下的边角余料)贴在“衬帮”上,巧妙搭配,按范本或纸样剪成各种图案,再用糯米将图案粘贴在底布上,然后,用针线沿图案纹路锁边并整体绲边。对贴布无法表达的内容如花蕊、动物爪牙、毛发等,用刺绣法进行补充,使整个构图完整协调。有的还要连缀铜铃、铜钱、流苏等饰物。

  通山布贴用途广泛,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用途有三种:一是儿童用品。有布鞋、暖帽、夹袄、背心、包裙、涎兜、肚兜、披风、书包、玩具等;二是婚嫁用品。有披肩、绣鞋、围裙、荷包、枕片、轿帘、帐幔等;三是宗教用品。有薄团、僧帽、垂幡、对联、台布、香袋等。

  通山布贴深受妇女儿童喜爱,许多姑娘在出嫁时都将亲手制作的布贴画作为镇箱之宝。过节、赶集、走亲串友时,布贴衣物俨然成为妇女儿童的盛装礼服。过去,农村女孩一般在十几岁就开始在母亲教习下学习布贴,一般一两年后就可以基本掌握制作布贴技巧。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物美价廉的商品琳琅满目,布贴这种“土玩艺”逐渐被追逐时尚的姑娘们冷落,几乎没有人愿意学习布贴了。掌握布贴手艺的绝大多数是农村中老年妇女。

  可喜的是,近些年来,返璞归真的自然风尚兴起,通山布贴的艺术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可以相信,通山布贴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老民间艺术,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