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不起,我太玻璃心了。”不,你没必要为自己的优点道歉

 冲霄3e8ixadnpn 2019-10-15

转载授权请在本文后留言

问你几个问题:

你是不是睡觉睡得很浅,很小的声响都能把你弄醒?

你是不是非常讨厌喧闹的声音、刺激的味道、强烈的光线?

你是不是在人多的社交场合,就会感到一种莫名奇妙的压力,很容易感到非常疲惫?

你是不是经常发现,别人觉得很小的一件事、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也能打击到你?

你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是并不容易觉得无聊孤独,反而经常觉得很享受?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是”的话,那你很可能就属于“高敏感人格”。

不光是你,其实一些我们熟悉的名人,也是这种人格类型。比如,前几年在一档亲子类的综艺节目里,伊能静就被网友说成是一个“高敏感”的人。原因是她跟秦昊说了这样一段对话。

对话大致如下:

伊能静:“我们两个在上海的时候,那时候去了好多漂亮的餐厅,你还记得吗?”

秦昊:“没印象了。”

伊能静:“我记得你在上海跟我说的,‘想要去做试管婴儿吗?’那时我还哭了呢,在外滩。你记得吗?”

秦昊:(沉默)。

伊能静(接连发问):“你记得你第一次送我的是什么吗?”“你知道你送我的礼物里面,我最喜欢什么吗?” “你觉得我什么时候最漂亮?”“你现在还觉得我漂亮吗?”

秦昊:(沉默)。

伊能静:“我跟你还在恋爱,你已经把我当亲人了;我跟你还是爱情,你跟我已经是亲情了。”

秦昊:“你在跟我说相声,而我在跟你生活。”

在那期节目之后,伊能静没有否认“高敏感”的问题,而是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谢谢你们懂我,高敏感度的人不是错,相反高敏感度的人应该爱上自己内在被赋予的敏感,并且勇敢的让世界知道。”

这条微博文字的后面,伊能静还顺带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高敏感是种天赋》

不过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倒没有这么“理直气壮”,而是叫做“Highly Sensitive People in an Insensitive World”,直译过来就是“在这个不敏感的世界里,那些高度敏感的人”,听上去多少有点无奈。

本书的作者是丹麦的一位心理咨询师,名叫伊尔斯·桑德(Ilse Sand)。她在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接触到了很多“高敏感人格”的人。

她发现这些人的身上,其实有很多闪光点,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却活着很不容易,于是她就写了这本书,提醒那些“高敏感人格”的人,那些被别人称之为“玻璃心”的东西,其实很可能是你的一种天赋。

这本书一出版就很火。原版问世还不到1年,就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意、韩等18种语言;日语版上市3个月就销售了3万册,简直就是走到哪儿,都会在当地成为畅销书。

为什么它这么火呢?因为翻开这本书,你很可能会发现,书里说的就是你。

作者说:全世界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高敏感人格”。根据最新统计,如果按照全球人口75亿来算,那么“高敏感人格“的人大约有15亿,如果组成一个“高敏感国”,那就比整个中国的人口还多。

然而,现实中并没有什么“高敏感国”,这些人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可能就是你自己,或者是你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可能是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

我们对这些人也并不友好。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给“高敏感”的人贴上一些比较负面的标签,比如“矫情”“玻璃心”“神经质”等等。可能说得多了,连他们自己也都觉得这是一种“人格缺陷”,最好改掉;

然而,作者告诉我们:这些认知都是错的!

高度敏感不是“神经质”,不是“玻璃心”,不是“脆弱”的表现,更不是什么人格缺陷。

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

它有它独特的光芒、独特的力量;

它是一种被遮盖的“天赋”;

你需要的,就是把这个“天赋”发挥出来。

· 01 ·

“高敏感人格”的人有什么过人之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作者看来,“高敏感人格”的人,至少具备3个过人之处:

1.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容易感知到别人的情绪

科学家发现,高敏感的人之所以“敏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高敏感”的人神经系统往往非常发达,远远超过了常人。

这种发达的神经系统,让他们变成了一台更加精密的“探测仪”,可以感知极其细微的感觉。比如说,同样程度的创伤,在他们身上往往会更有疼痛感。

感官上是这样,心理上也是这样。“高敏感”的人对别人的情绪很敏感,当别人的情绪产生了一点微小的起伏变化,一般人很难感觉到,但是他们很容易就能感觉到。

这就会让他们拥有非常强大的“共情”能力,特别擅长跟别人分享同一种情绪或者感情。

2.天生就有强烈的责任感

有研究显示,高敏感的人往往要比其他人更自律。早在4岁左右,有“高敏感”倾向的儿童就会表现出更好的自律能力。就算那些孩子知道,并没有人看着他们、管着他们,他们仍然不愿意欺骗别人和破坏规则,更不愿意做出那些损人利己的行为。

等到那些孩子长大以后,在面对一些两难选择的时候,尤其是在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选择的时候,跟大多数人都会优先选择个人利益不一样,这些人往往纠结到最后,依然会更倾向于选择对群体利益更有好处的行为。

3.拥有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

还记得《红楼梦》里面“黛玉葬花”的情节么?

一阵风来,片片桃花瓣落下。

景区游客看到这种情形,感到的可能是“呀,快来拍照”,环卫工人感到的可能是“呀,该扫地了”,林黛玉感到的却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在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高敏感”的人内心或许翻腾着30米高的巨浪。他们自带了“风浪发电机”,根本不需要依靠别人来获取能量。

他们深知自己心灵世界的复杂和丰富,也愿意时不时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经这样说:“内向”就是“能自己产生能量”;反过来,“外向”就是要“依靠别人提供能量”。

此,“高敏感”的人往往是内向的,至少在那些不敏感的人看来是内向的,甚至是木讷的。

然而,这些“木讷”的人,还有很强大的艺术感知力和艺术想象力。在面对文学、绘画、音乐的时候,你的体验能达到高潮,你经历着别人想象不到的身心愉悦。

相当多的大艺术家,就是“高敏感人格”。比如诗人海子、画家梵·高、音乐家舒伯特、小说家沈从文等等。如果列一个名单,这个名单会长到无法想象。

所以,高敏感的人,只要利用好自己的这3个特点,那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敏感的缺陷”,变成一种优势。

那怎么做,才能利用好这三个特点呢?

· 02 ·

“高敏感”的人,怎么发挥出优势?

具体的做法也是3点。

第一,利用好你的“共情“能力,把自己变成善解人意的“情商”高手。

因为“高敏感”的人能更迅速、准确地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那如果你能利用好这一点,在别人跟你谈话的时候,多理解对方的情绪,而不是在意自己的情绪,那对方就不会觉得你敏感了,反而会觉得你善解人意,特别能理解他,很可能还会从此对你另眼相看。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你还可能把这次谈话变成一次高质量的沟通,和对方聊出很多非常微妙的话题。也会让对方觉得跟你聊天是非常受用的,其他人都达不到你的高度。

那在他眼里,你自然就成为一个高情商大师了。一旦他以后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或者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想找人聊天的时候,就很可能会来找你。

另外,一颗敏感丰富的心灵,本能地厌恶肤浅无效的交流。所以“高敏感”的人在交流当中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你可以轻松达到“深度交流”的状态。

所谓的深度交流,就是交流彼此的思想,彼此内心的真实感受。因此,你可以把握交流深度的主动权,选择是要“浅聊”还是“深聊”:

“浅聊”的话,就是泛泛地谈,说些若有若无的话;“深聊”的话,就是“安静聆听 针对性提问”,比如对方说完了,你可以问对方“可以讲得更详细点吗?”“然后呢?”这样的问题,然后你们的交流就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

这么一来,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亲戚朋友当中,你都能凭借“高敏感”这个能力,和对方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社交关系。

不过有一点你千万要注意,那就是要避免成为别人的“情绪垃圾桶”。

你善解人意不假,但你不是沙袋,不能别人有了负面情绪,都来找你发泄。你要给别人设置一个明确的界限,一旦对方越界,明确表明立场“对不起,你越界了,请回去吧”。这样,你才能保持你的主动权,不至于被人利用和伤害。

第二,利用好你天生的责任感,把自己变成一个特别有担当的人。

之前已经说了,“高敏感人格“的人天生责任感强,道德感强,使命感强。这一点如果发挥好了,那就是两个字:靠谱!

就是说,交给你的事,不需要多嘱咐,你自然能领会到重要性;交给你的工作,你从不会糊弄,一定会尽力做好,让人一万个放心。

别的不说,光凭这个优点,你的爱人、朋友、同事和上司,就会对你这样:

第三,利用好你的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发挥出你无限的创造力。

作者建议,“高敏感”的人最适合通过欣赏艺术品,愉悦自己的感官。

因为你的感官十分灵敏,在面对艺术品的时候,你才有机会调动起所有敏锐的感官,去尽可能地吸收其中的信息而不感到疲惫。

如果你觉得内心有细腻丰富的想法和情绪需要宣泄,那么最适合你的仍旧是艺术活动,比如说画幅画,写首诗,唱首歌之类。

这里的“艺术活动”应该作广义理解,不光是那些纯艺术,也包括写文章、插花、陶艺甚至园艺活动,你还可以在家里播放音乐,然后自由地跳舞。作者把这些活动称作“能为高敏感一族带来喜悦与福祉的活动”

不仅如此,这些活动还可以激发你天生的创造力,如果你对某种艺术产生了持久的兴趣,你又能够在这方面十分努力,顺利发展下去的话,你还很可能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 03 ·

“高敏感”的人,怎么让优势可持续发展?

我们刚才说的,都是高敏感的优势。但是我们前面说了,高敏感的人就像是一台非常精密的“探测仪”。所以对这样的仪器,一定要小心呵护它,不能让它在运转的时候伤了零部件。

也就是说,“高敏感”的人要想时刻发挥自己的优势,那就一定要小心,不能因为高敏感误伤自己,一定要避免“内耗”。

对他们来说,有2种情绪会极大地增加“内耗”,那就是:“内疚”和“羞耻感”

因为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发达的共情能力,“高敏感”的人常常陷入过度内疚当中。

之所以叫“过度”,是因为有些事情其实根本无法人为控制,或者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他们可能还是会在心里说:“那都是我的错”“都怪我没做好”。

其实这都是没有必要的,这只会徒增你的“内耗”,让你渐渐磨损你自己。

调整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主动思考,自己的内疚是不是合乎实际。

你要明确“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你要告诉自己:我没有能力去改变自己之外的其他人;

你要明确“责任”的界限,你要告诉自己:我没有义务为事情的任何一个结果负责,我也没有责任让所有人开心;

你要明确任何事情当中都存在“不可控性”,就算你做到百分之百,事情仍然未必按照你预期的那样发展;对于不可控的事情,你要告诉自己去放下。

二是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

“非黑即白”是一种二分法的观念,这种观念把所有的事物根据其属性分成两种,比如一个物体,不是动的,就是静的。但是,这种观念却忽略了相对性,比如一个花瓶,你可以说它是静止的,也可以说它是跟随地球一起运动的,就看相对什么而言。

“二分法”还忽略了中间状态,比如说一个动物,如果不是“大动物”,那就是“小动物”。实际上,大多数动物都是中等体型,不算大也不算小。

打破这种观念,就是说不要总是把一件事情分成“做对了”和“做错了”,不要总是把一个工作分成“做好了”和“做坏了”,大多数时候,事情都处在一个中间状态,评价它的标准也是模糊的。请你把自己放轻松一点,不要那么较真,不要那么钻牛角尖。

另外,高敏感的人也更容易产生“羞耻感”。

羞耻感往往是说不清楚的,可能只是一种模糊的、不对劲的感觉;你仿佛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缺陷,而且很害怕它会曝光。

问题是,你并没有什么缺陷。

作者认为,这种羞耻感可能起源于童年。

比如,小时候你拿着自己的某种成果向父母展示,或者送给他们某个你很在乎的东西,得到的却是忽视或者拒绝。而你敏感的心灵又很容易地察觉到了大人对你的忽视和拒绝。次数多了以后,你就会为类似的想法和做法而感到羞耻。

如果你刻意回避和压制内心的羞耻感,结果只能是离强大的自己越来越远,让“羞耻感”这头野兽愈加无法驯服。

所以,消除羞耻感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童年的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在心理咨询中,这叫“暴露疗法”。就是把你内心不愿意接受的东西,暴露出来,去分析和审视。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现在已经成年,再看到童年时的阴影,很可能就不觉得有那么可怕,或许还能同情和理解当时的情境,也更理解当时的自己。

一旦你做到了这种理解,你小时候积累的大量负面情绪会得到释放,你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你的羞耻感就会跟着消失。

总的来说,作者要说的就是这句话:你要学会接纳自己,你要学会爱自己,这样你才能去爱别人。

这是化“敏感”为“力量”的大前提。做到这个大前提,你再跟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不会紧张和犹疑,更不会自怨自艾,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展现“高敏感”的天赋和风采了。

到这里,《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就给你介绍完了,最后,我还想送给你几句话。

美国作家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里,有这样写一段话:

“我们确实活得很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希望你读过今天的内容,也感到了深深的“理解的目光”;也愿你用自己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理解能力,给更多的人带去那种“生命的暖意”。

今日话题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高敏感”的人吗?

你身边有没有一些高敏感的人呢?

如果你想测试自己的敏感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