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古民居,晋商万里茶路的起源 夷山市武夷街道历史最悠久、村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由于该村在梅溪下游,故名。清康熙、乾隆年间,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兴盛一时,现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这些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 清代茶市风貌街,感受古人生活 【市井百态】 沿街前行,古村的环境唤起对古时的憧憬 古村的居民休闲而自得的生活状态,也让在物质与快节奏中前行的我们慢慢放慢了脚步。 仔细的看一看,这一砖、一瓦。 【邹氏家室】 邹氏家祠是下梅古村的标志建筑,武夷山境内保存最为完善的一座祠堂建筑。 邹氏家祠代表了当时茶叶转运的兴隆及繁荣 下梅邹姓,原是古村的第一大姓 下梅现有人口500多户,其中邹姓已超过半数 【三坊七巷】 下梅的“三坊七巷” 三坊:少微坊、中坑坊、百岁坊 七巷:达理巷、鸭巷、新街巷、芦下巷、邹家巷、东兴巷和下陈巷 当年的三坊,坊坊繁华,当年的七巷,巷巷兴旺。虽然现在这些古坊古巷大多已成遗迹,但依然可以看出当年下梅村的繁华景象。 一带一路提出后,在武夷经常可以看到来自俄罗斯的客人。 在武夷茶传到俄罗斯三百多年后,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沿着当年的茶路来到武夷山,在武夷山亲自品茶,这种熟悉而陌生的茶香、似曾相识的东方生活方式散发的魅力令其迷恋追捧 外人如此,国人更应传承 茶村下梅,世事沧桑变迁 · 喧哗或耳语中流传了多少故事 · 弯弯曲曲、深深浅浅 · 我,等你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