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引起头皮屑的真菌促进“癌王”生长!科学家发现,马拉色菌属真菌在胰腺癌组织中暴增数千倍,促进...

 龙在天中 2019-10-16

微生物啊微生物,人体身上发生啥事,都少不了你们。远的就不提了,还记得不久前奇点糕们唠叨过,“癌中之王”胰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可能和胰腺内的细菌种类有关系吗?

同样是微生物,真菌们也决定要在癌王的舞台上,来个强势出镜。而且这次登场的,还是我们头顶上最熟悉的陌生人,错了,陌生菌。

近期,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胰腺癌患者胰腺中的真菌数量,会暴增到正常状态下的3000倍,在这些真菌中,导致头皮屑过多的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会直接促进胰腺癌的生长!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上[1]。

《自然》:引起头皮屑的真菌促进“癌王”生长!科学家发现,马拉色菌属真菌在胰腺癌组织中暴增数千倍,促进胰腺癌生长丨科学大发现

对这种一件好事不干的真菌,就得加大力度打击

(图片来源:Nature)

在说细菌的时候,奇点糕们就提到过胰腺癌的凶险,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9%。觉得“癌中之王”够狠了?很遗憾,这个9%可能还是严重的高估。

很多“胰腺癌长期生存患者”,其实患的并不是胰腺导管腺癌(PDAC),而是其他类型的胰腺肿瘤,这些预后好的患者,拉高了数据。从芬兰国家癌症数据库的资料来看,PDAC真实的5年生存率,大概只有0.2%[2]!

所以上次的研究里,科学家们能找到20多位长期生存的PDAC患者,也是够厉害的。细菌对患者生存有那么明显的影响,那同是微生物的真菌,会不会也掺了一脚呢?

《自然》:引起头皮屑的真菌促进“癌王”生长!科学家发现,马拉色菌属真菌在胰腺癌组织中暴增数千倍,促进胰腺癌生长丨科学大发现

一般人听到真菌,可能会想到发酵、酿酒还有蘑菇,但真菌也不是个个心善的

(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Benjamin Wolfe, Tufts University)

由George Miller带领的纽约大学医学院团队,2018年就发表过胰腺细菌促进胰腺癌的论文[3],这次把研究重心转移到真菌上,也是顺理成章。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DNA测序确认,胰腺癌患者肿瘤样本中的真菌,数量会比健康状态时暴增,而且是3000倍的暴增!这么一比,细菌才增长1000倍,好像都弱了点儿。

这些真菌是从哪儿来的呢?借助荧光标记的手段,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上证实,被小鼠口服进入肠道中的真菌,只用30分钟,就能通过Oddi括约肌移动到胰腺当中,这条移动路径,和George Miller团队研究胰腺细菌时的发现一致。

《自然》:引起头皮屑的真菌促进“癌王”生长!科学家发现,马拉色菌属真菌在胰腺癌组织中暴增数千倍,促进胰腺癌生长丨科学大发现

左边图中紫红色的光点,就是被荧光标记的口服真菌;而右边的数量对比,就不用奇点糕说哪边是癌症状态,哪边是正常状态了吧?

第一步证实了有没有真菌,第二步确定了这些暴增真菌的来路,第三步就该搞清楚,到底有哪些真菌搅进来了。菌群分析显示,马拉色菌属在发生胰腺癌的胰腺中最多,占了全部真菌数量的20%,同时也是净增数量最多的真菌

这马拉色菌属,对熟悉微生物的人来说可绝对不陌生,它常见于人体皮肤表面,是导致脂溢性皮炎、花斑癣等皮肤浅部感染的人体常见真菌,也可能会出现机会致病。但对一般人来说,最常见到它们,却是因为烦人的头皮屑。

老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暴增这么多的真菌,会不会就是胰腺癌的幕后推手呢?要证实这一点,方法倒是不难。

首先,研究团队对胰腺癌模型小鼠使用了常见的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清除真菌,胰腺癌的生长速度立马就降了下来。抗真菌药和化疗药吉西他滨一起使用,甚至让化疗的杀伤力增强了15-25%!

《自然》:引起头皮屑的真菌促进“癌王”生长!科学家发现,马拉色菌属真菌在胰腺癌组织中暴增数千倍,促进胰腺癌生长丨科学大发现

这当然不是说抗真菌药本身能抗癌,在没有真菌的裸鼠身上,就见不到像图中第四组抗真菌药+化疗(Ampho+Gem)这样的效果

真菌促癌,这算是实锤了。而把胰腺癌时数量增加的各种真菌,重新移植回被药物扫荡过的小鼠身上时,只有在马拉色菌属真菌,确切的说是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移植回去时,胰腺癌的生长才明显加速。

《自然》:引起头皮屑的真菌促进“癌王”生长!科学家发现,马拉色菌属真菌在胰腺癌组织中暴增数千倍,促进胰腺癌生长丨科学大发现

对比一下肿瘤体积和重量,球形马拉色菌的助推力很直观;而这里另外几种菌看似有抑癌效果,但注意上面的NS,数据没体现统计学差异

那么问题就来了,马拉色菌属是怎么帮了癌王一把呢?借助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数据,研究团队注意到了人体内一种名叫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蛋白,它的表达与患者预后不佳,存在明显的关联

话虽如此,不过MBL一般情况下是位好同志。被肝脏合成,进入到血液当中后,遇到表面带有甘露糖的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时,MBL就会主动结合它们,并且激活补体系统,让人体的炎症反应,清除掉入侵的不速之客。

众所周知,炎症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炎症相关通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可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次也不例外,研究团队很快找到了MBL激活的下游通路:血清中重要的补体C3,它的促癌效果也是早有研究证实的[4]。

为了确实验证马拉色菌属-MBL-补体C3促癌通路的存在,研究团队也对MBL和C3分别作了单独消除,结果不出意料,没了后续路径,马拉色菌属的促癌作用就被切断了。

《自然》:引起头皮屑的真菌促进“癌王”生长!科学家发现,马拉色菌属真菌在胰腺癌组织中暴增数千倍,促进胰腺癌生长丨科学大发现

这个流程图就非常直观和清晰了吧?

总结起来,这项研究证实了马拉色菌属-MBL-补体C3对胰腺癌的促癌作用,把真菌和癌症的关系,推到了聚光灯下。《自然》同步发表的社论就表示,对特定真菌或者对MBL和补体进行调节,都有希望成为抗击胰腺癌的新战术[5]。

而其他科学家想得更远。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胰腺癌专家Christine Iacobuzio-Donahue就表示,如果真菌对胰腺癌的影响进一步被证实,影响的不仅是胰腺癌的治疗,甚至可能为胰腺癌的预防和筛查提供全新角度[6]。

这种美好的展望也不算过分。胰腺癌冰冷的生存率数字,就反映了手术、化疗等各种治疗方法,多年来一直无法突破瓶颈,早期患者的预后都不算好。而由于缺乏筛查和预防方式,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就是晚期。

《自然》:引起头皮屑的真菌促进“癌王”生长!科学家发现,马拉色菌属真菌在胰腺癌组织中暴增数千倍,促进胰腺癌生长丨科学大发现

胰腺、胰岛,可别分不清楚

(图片来源:密歇根大学)

不过展望归展望,药可别急着给患者吃。论文通讯作者George Miller就表示,人体和真菌的关系非常复杂,真菌的组成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抗真菌药的副作用往往不小,直接使用是有问题的。

而从科研层面来说,未解之谜也同样很多,《自然》的社论就抛出了几个问题:现实中真菌和细菌往往并存,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互相影响?它们加在一起对胰腺癌是好是坏?除了MBL-C3,其他抗真菌的免疫通路影响又如何呢?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William Kaelin说过,“大多数伟大的发现,都始于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和一个善于接受的头脑”。一篇《自然》的真菌促癌论文,当然也不是终点啊,等成果转化到临床的那天,奇点糕绝对前排鼓掌。

顺便一说,谁把洗发水的钱报一下……

编辑神叨叨

全体奇点糕呕心沥血呕心沥血呕心沥血打造的重磅音频课程《医学趋势50讲》终于上线了。我们一口气帮你同步了全球医学前沿领域最重磅的进展。只需500分钟,让你彻底搞懂最重磅的医学前沿进展。

课程亮点如下:

1、全面:一网打尽最重磅的医学前沿进展。

在这套《医学趋势50讲》中,我们囊括了免疫治疗、干细胞、微生物、人工智能、二代测序,抗癌新药研发等15个重要的前沿领域,帮你将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成果一举收入囊中。

2、紧跟趋势:帮你无缝同步全球认知。

奇点跨学科专业知识团队,依靠强大的自有数据库系统,每天跟踪全球3000多本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实时把握医学前沿科技最强劲的脉搏。和全球认知同步,你不需要费心费力,我们把全球脉动送到你的耳边。

3、有趣易懂:不用绞尽脑汁,就能理解全球医学顶尖难题。

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往往晦涩难懂,再加上语言的隔阂,导致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这一次,我们帮你把艰深晦涩的前沿学术调制成清新爽口的科学小品,让你在享受科学之美的同时,轻轻松松理解医学顶尖难题。和全球最聪明的大脑思考同样的问题,你也可以。

参考资料:

1.Aykut B, Pushalkar S, Chen R, et al. The fungal mycobiome promotes pancreatic oncogenesis via activation of MBL[J]. Nature, 2019.

2.Carpelan-Holmström M, Nordling S, Pukkala E, et al. Does anyone surviv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A nationwide study re-evaluating the data of the Finnish Cancer Registry[J]. Gut, 2005, 54(3): 385-387.

3.Pushalkar S, Hundeyin M, Daley D, et al. The pancreatic cancer microbiome promotes oncogenesis by induction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uppression[J]. Cancer Discovery, 2018, 8(4): 403-416.

4.Afshar-Kharghan V. The role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in cancer[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7, 127(3): 780-789.

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892-y

6.https://www.nytimes.com/2019/10/03/health/pancreatic-cancer-fungi.html

本文作者 | 谭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