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见唐代小楷,气质绝对不一般!

 攸州刀郎 2019-10-16
千唐志斋博物馆旧藏一方题名为《唐故泗州司马叔苗善物墓志铭并序》(简称《苗善物墓志》)的青石质墓志,镶嵌于二号窑洞的墙壁上,志石长、宽各70cm,整体保存完好,局部有残损,但不影响整体释读。志文由苗善物的侄子苗延嗣所撰,苗延嗣时官卫州刺史,后官至中书舍人。据《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可知,《苗善物墓志》民国十六年(1927年)出土于洛阳城北小梁村一带,后入藏本馆。
近现代出土了大量墓志,这些墓志的作用是什么?《苗善物墓志》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夫碑志者,纪其德行,旌乎功业”,这句话明确了墓志的用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石刻文献。但是“俗多以文词藻饰,遂使道失其真”,很多碑刻因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失去了石刻本身的真谛,所以作者说“家叔壮能,愿存实录”。

《苗善物墓志》

苗善物,山西上党人,卒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终年82岁,则他约生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年),生活在初唐至开元盛世。其祖父苗筠,生活在隋末唐初,因拥戴李唐政权建立有功,官至“正议大夫,本郡中正”。其父亲苗璡(jìn),不曾入仕做官,但是担任了家族的教育工作,抚养宗族子侄,文称“时伯叔总有廿,不逾数岁,孝廉擢第者一十有三”。苗善物同辈者20人,在苗璡的教育抚养之下,数年之间,凭借孝廉入仕者竟有13人,可见家族文化熏染之深厚,苗璡在子侄的教育上很用心。苗善物,以宿卫出身入仕做官,共有五次转任,分别为“宣州泾县尉”“婺州东阳县尉”“许州鄢陵县丞”“邢州沙河县令”和“泗州司马”。这几任官品并不算高,但逐级擢升,属于正常迁转,政绩平平,并无特别之处。

《苗善物墓志》局部

苗善物的夫人徐氏,在他之前两年卒于泗州公馆。然而,苗善物却卒于汴州(今开封)私第,也就是说他在汴州有自己的宅院,为什么他的府宅在汴州而不在洛阳?我们认为这和汴州的经济日益繁荣有关。汴州在五代乃至北宋时代能成为都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汴州是运河上沟通东西、南北(隋唐的京师在西安,洛阳是东都,江淮鱼盐之利通过大运河输送至两京或河北一带)的重要口岸之一,因此有唐一代,汴州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最终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代都城。

《苗善物墓志》局部

唐代书法面目的形成,虽然与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昌盛密不可分,但有一点也是值得重视的,那就是初唐时期太宗皇帝对大王书法的推崇。大王书风对初唐书法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时著名书家或多或少都受到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当然,有的影响是隐性的,有的影响是显性的。《苗善物墓志》便是一方深受羲之书法影响的楷书墓志,特别是中间些许行书字体显示了大王书法的风范。但不可否认的是,唐代楷书的发展虽然受到帝王意志的影响,毕竟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方墓志秉承了魏碑、隋志书法的特征,字势扁平,多用方笔,方圆结合,字态虽受唐法规约,但又有自家意趣,规整中透出盎然生趣。墓志不大,字径较小,但却能显出大气象,这也是此墓志书法的一大特征。(原标题为“《苗善物墓志》”)

苗善物墓志欣赏

《苗善物墓志》局部


供稿:2019《书法报》第31期


来源:书法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