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玉镞(A面) 龙山文化—玉镞(B面) 1989年出土于山东省临朐县,现存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玉器为墨绿色,镞身横截面呈扁菱形,两面有脊,两侧锋略弧凸,尖部向内弧收成尖峰,两侧锋及尖峰较锋利,有铤,呈锥状,镞身和铤分界明显,通体打磨抛光精致。 如果您对我们有好的建议或者有新的见解和发现,欢迎您与我们联系:gyyjlhgzs@163.com。我们期待您的消息。 玉镞局部放大图 玉镞局部放大图 扩展文献 冶金术的发明,被许多学者看作是人类文明时代开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当然并不是帷一的标志。中国史前铜器的发现多限于黄河流域,其它地区发现极少,其实早在仰韶时期就已有小件铜器出现,只是谨慎的考古学家们还不敢贸然认定它的真实性。在山东龙山文化中已有一些小型铜工具发现,在稍晚一些的齐家文化中,不少遗址都发现了铜器,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一处就出土30多件。齐家文化铜器的器形主要有锥、刀、凿、匕、斧、镜和指环等,以小形工具为多,出现个别大型铜矛,基本没有发现容器。 出土铜器经过鉴定,铜料既有自然铜,也有人工冶炼铜。先民制作铜器最初使用的是自然铜红铜,后来用单金属矿冶炼出了纯铜红铜。冶炼纯铜的熔点为1084℃,在史前时代要得到这个温度并非易事。先民还尝试利用多金属共生矿冶炼铜合金,得到青铜、白铜和黄铜。青铜具有两大明显的优点,一是熔点较低,比红铜更易于冶炼;二是硬度大,适宜制作生产工具和容器。红铜加锡15%,熔点可降低到960℃,加锡25%则可降到800℃。硬度为35度的红铜,加锡10%后硬度可达到165度。青铜冶铸的成功,并且冶铸技术得到一定的普及,合金的配比方式渐趋合理,这就是青铜时代的开始。中国早期铜器的成形技术,已经有了锻打和浇铸之分。当发明了青铜冶炼技术以后,铜器的成型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对于这些铜器资料的发现,有的考古学家在考虑重新评价中国新石器时代两大文化体系---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认为它们已不完全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新石器时代,至少仰韶晚期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而龙山时代则已是标准的铜器时代了,或者称为早期铜器时代。龙山时代的整个黄河流域都有铜器实物出土,铜器的冶铸与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这已越出了新石器时代的范畴。 琢玉是在制石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的技术,玉为美石,它坚实的质地和晶莹的品质,早就引起史前人的注意。考古学家们陆续在大溪、大汶口、仰韶、红山、齐家和龙山文化中都发现了不少精美的玉器,良渚文化的玉器更有惊人的发现,史前玉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学者甚至激动得将中国的历史划分出了一个“玉器时代”,以为非如此便不能引起学术界应有的关注。早期的玉器加工技术,主要运用了切割、钻孔和打磨的方法,后来逐渐采用镂雕、线刻、抛光、减地浮雕和线刻技法,复杂的图案装饰开始出现在玉器上。 《每天美玉》扩展链接部分为网上资料或坊间流传的说法,不代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特此说明。 撰稿 琳琳 国际珠宝鉴定师 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在山吟馆古玉研究中心联合创立,其宗旨是推动和促进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以考古出土的古代玉器为研究对象,与考古单位及科研院所合作从事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开展中国古代玉器科学检测分析的专项研究,创建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实验室,从事中国古代玉器数据库建设。服务学术,服务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