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多以失败而告终,我们提供我们认为穷人需要的东西,数以万计的食品补贴、小额信贷、帮扶创业司空见惯。 然而穷人需要的真的是这些吗?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又有哪些不同呢? 了解穷人是怎样应付贫穷的,或许我们可以知道贫穷的本质,即为什么有人摆脱不了贫穷。 “穷人”基本被定义为吃不饱饭的人。因此我们对穷人的大力援助势必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即穷人迫切地需要食物。 食品补贴在中东司空见惯:
然而穷人需要的真的是这些吗?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又有哪些不同呢? 哦,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 在摩洛哥的一个偏远山村,我们遇见了一个叫欧查·姆巴克的人。 我们问他,如果有更多的钱,他会用来做什么,他说会用来买更多的食品。我们接着问他,如果有更多更多的钱他会买什么,他说会买更多好吃的食品。 于是,我们开始为他和他的家人感到遗憾,因为在我们坐着的房间里,我们注意到了一台电视机、抛物面天线及DVD播放机。 我们又问他,如果他觉得一家人都吃不饱的话,为什么还要买这些东西呢? 他笑着回答道:“哦,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 在摩洛哥的这个村子待了一阵子之后,我们很快明白,为什么欧查会那样想。村子里的生活十分乏味,没有剧院,也没有音乐厅,甚至没有可以坐下来看看行人的地方。而且,村里也没有多少活儿可干。 欧查和他的两个邻居(采访时他们一直在一起)一年只干了约70天的农活儿,还有约30天的建筑活儿。一年中,他们除了照顾自家牲畜,就是等着拿到干活儿挣的钱,这使他们有大量的时间看电视。这三个男人都住在小房子里,没有可用水,卫生条件也不好。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他们拼命地找工作。不过,他们家里都有电视机、抛物面天线及DVD播放机,还有移动电话。 资料图 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印度的食品消费一直都在下降。这一现象在奥威尔的《通向威根码头之路》一书中也有所涉及,他描述了穷人是怎样逃避沮丧的:
这些“嗜好”并非那些行为不慎重之人的冲动消费,而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不管内心的冲动如何驱使他们、外界如何对他们施压。 欧查·姆巴克的电视机并不是赊账买的——他为此攒了几个月的钱。印度母亲也是一样,她们会提前10年或更长的时间,开始攒钱为自己8岁大的女儿准备婚礼,在这里买一件小首饰,在那里买一个不锈钢水壶。 |
|
来自: 昵称6609973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