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学术语上

 东海潮水 2019-10-16

 气

    气,在古代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唯物论者认为它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唯心论者认为它是客观精神的派生物。先哲普遍认为,气无处不存在,气构成万物,气不断运动变化。《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宋张载在《正蒙·太和》云:“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气,在风水术中是一个很普遍、很重要的概念。有生气、死气、阳气、阴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等。气是万物之源,气变化无穷,气决定人的祸福。人要避死气、乘生气,就得请风水师“理气”。“理气”是十分复杂的,要结合阴阳五行、实地考得“旺象”,才能得到“生气”,有了“生气”就能富贵。因此,风水术实际是“相气术”。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管氏地理指蒙》卷一《有无往来》云:“未见气曰太易,气之始曰太初。……一气积而两仪分,一生三而五行具,吉凶悔吝有机而可测,盛衰消长有度而不渝。”这就是说,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这段话,是对《周易》“太极说”的发挥,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色彩。

    风水术认为,气是无穷变化的,它可以变成水,也可以积淀为山川。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论“气机妙运”时说:“太始唯一气,莫先于水。水中积浊,遂成山川。经云: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子。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也。夫溢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形者为气。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气趋东趋西,即其水之或去或来而知之矣。行龙必水辅,气止必有水界。辅行龙者水,故察水之所来而知龙气发源之始;止龙气者亦水,故察水之所交而知龙气融聚之处。”由此可知,山脉和河流都可以统一于 
   “气”中,寻找生气就是要观察山川的走向。

    风水术还认为,气决定人的祸福。有土就有气,人生得于气,人死归于气。郭璞《古本葬经》论述得很详细:“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丘陇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这一段话,可谓风水的总纲,而这个总纲的核心是气。由手段话,我们可知风水师对气的总看法:生气是一元运化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地无此则形无以载。生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唯循地之理以求之。葬者若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则能得福。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子孙形体乃父母之枝,本与枝相应,得吉则神灵安、子孙盛,这叫作“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不论是阴宅还是阳宅,都要注意乘生气、避死气。《黄帝宅经》云:“每年有十二月,每月有生气死气之位。……正月生气在于癸,死气在午丁;二月生气在丑艮,死气在未坤;三月生在寅甲,死气在申庚;四月生气在卯乙,死气在酉辛,五月生在辰巽,死气在戌乾;六月生气在已丙,死气在亥壬;七月生在于丁,死气在子癸,八月生气在未坤,死气在丑艮;九月生气在申庚,死气寅甲;十月生气在酉辛,死气在卯乙;十一月生在戌乾,死气在辰巽;十二月生气在亥壬,死气在已丙。”这是说,每个月都有生气和死气,具体的方位,则是罗盘上用八卦、天干、地支表示的方位。风水先生看地时,手持罗盘,首先看清本月中生气和死气所在的方位,以生气方位动土为吉,以死气方位动土为凶。

     因此,“理气”是风水术的关键之一。风水师认为,理寓于气,气固于形。形以目观,气须理察。天星卦气,为乘气之法则。以伏羲先天八卦配合阴阳,以文王后天八卦推排爻象。以内卦为天地日月,六十卦为阴阳气候。以各卦之下配分六十花甲子,并纳五行,取其旺相,以合卦气,这样可以推知万事万物只要理气适宜,乘生出煞,消纳控制,精辨入神,就可达到相的目的。实际上,“理气说”是虚无飘渺的,谁又能看得见气?只能靠“意会”,这就凭风水师任意解释了。

     此外,又有望气说。宋黄妙应《博山篇》云:“既明堂,要识堂气。一白好,五黄好,六白好,八白好,九紫好,此为五吉。又忌四凶,二黑宜忌,三碧宜忌,四绿宜忌,七赤宜忌。”这种吉凶划分,不知依何为据。明缪希雍《葬经翼》有《望气篇》,云:“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据风水师说,望气可以知道朝代更替、官场人事、家业兴衰。卦建社会的统治者很相信望气说,其实,这是毫无依据的。

 阴阳

     明阳本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用以说明万物的本源,说明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情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本府也。”人们将万事万物都归于阴阳两个方面: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至为阳,去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速为阳,迟为明;昼为阳,夜为阴;等等。

     风水术以阴阳解天地,《管氏地理指蒙》卷八《阴阳释微》云:“混沌开辟,江山延衰。融结阴阳,磅礴宇宙。冈骨既成,源脉已透。以钟形势,以通气候。以清以浊,以奇以偶。精积光芒,呈露星宿。以孽衰微,以孕福寿。”又说:“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并且说阴阳之气不得有损伤:“阴阳之气出于天造,非人力所能成。一有增损,不但无益,且所以伤之也。肤腠割之,小者耳鼻伤之,大者伤至于丹元,则无用矣。”依照这个观点,风水先生很忌讳挖山开塘,以为伤了阴阳之气。

    风水先生又认为,人是由阴阳二气派生出来,因此,人要适从于阴阳,不得违背阴阳,顺者昌,逆者亡。俗语云:“大门朝南,子孙不寒;大门朝北,子孙受罪。”南为阳,北为阴;住宅朝南,为阳,有吉。住宅朝北,为阴,有凶。

    相地点穴离不开阴阳。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指出:“太极既定,次又分其阴阳。晕间凹陷者为阴穴,晕间凸起者为阳穴。就身作穴者为阴龙,宜阳穴。另起星峰作穴者为阳龙,宜阴穴,反此皆有凶咎。”

    风水以阴阳交感为吉。谢和卿《神宝经》云:“阳作必借阴气一吸,阴作必借阳气一嘘,即阴来阳作,阳来阴作之义。若阳来阳受者,则见福舒徐;若阴来阴受者,则见祸惨急。”这就将人事祸福与阴阳联系在一起了。不仅如此,阴阳还可以作为各种术语的本义词,如逆顺即阴阳的别名。看地形时,“逆中取顺者,因脉逆转而求。顺中取逆者,因脉顺流而出。三阳从地起为逆,三阴从天降为顺。阳脉为逆,阴脉为顺。”

四象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先哲在天文学中也有“四象”一词,不过,这与《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观察星辰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每个七宿联系起来想象很象一种动物。如,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象龙角,氐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它们连起来象一条腾空而起的龙,于是先哲称东方为苍龙;南方的并、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融,它们连起来象一只展翅飞翔的鸟,于是先哲称南方为朱雀。此外,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象一只缓缓而行的龟。因位于北方放称玄。因身有鳞甲,故称武。合称玄武。西方有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象一只跃步上前的老虎。白虎是已经绝种的大毛虫之长,《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盂山“其兽多白狼、白虎”。这四种动物的形象,称为四象,又称为四灵。

    “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这里,朱鸟即朱雀。“左东有西”的概念与我们看地图有区别。现在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古人的地图是倒过来的,下北下南,这样就成了“左东右西”。

     风水先生将“四象”运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动作譬喻地形,又附会吉凶祸福。《三国志·管辂传》记载:“格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间其故,辂曰:林木虽茂,开形可久。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这就是根据四象处于四危状态,判断毋丘俭二年之内灭族。

     郭璞在《葬经》中也宣扬这一套,他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葬以左为青龙,有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形应,忌夫湍流,谓之悲泣。”

    “四象”对民俗有很深的影响。如果我们到北京中山公园去看社稷坛,就会发现坛中的土色各有不同。由于东方是青龙。土色为青;西方是白虎,土色为白;南方是朱雀,土色为红;北方是玄武,土色为黑。中间的土色是黄的,象征人。这些土,是明清时期由四方的府县专程运来,表示四方朝贡,天下祥和之征。

五行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穑。”五行之间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见图,圆圈线表示相生。五角线表示相克。五行学说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它贯穿于我国古代思维现象的各个领域。

    风水术认为,相地奥妙,尽在五行之中。山川形势有直有曲,有方有圆,有阔有狭,各具五行。概其要,惟测其气验其质而已。质以气成,气行质中。地理千变万化, 
    关键在五行之气。

    风水五行有许多分类:

    正五行,其诀云: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正五行用以定方位。 
     八卦五行,其诀云:震庚亥未巽辛木,乾甲兑丁巳丑金,坎癸申辰水,离壬寅戌火,坤乙艮丙土。八卦五行以司形局。这是以八卦配合干支而论其所属。震属木,庚纳配于震,亥朱合于震,故庚未俱属木。冀属木,辛纳配于冀,故辛亦属木。乾属金,甲纳配于乾,故甲属金,兑属金,丁纳配于兑,巳丑合于兑,故丁巳丑亦属金。坎属水,外阴而内阳,故坎之外三爻癸配之,而癸亦属水,申辰以合于坎而属水。离属火,外阳而内阴,故乾之外三爻壬配之,而壬亦属火,寅戌以合于离而属于火。坤属土,乙纳配于坤,故乙亦属土。艮属土,丙纳配于艮,故丙亦属上洪范五行,又名宗庙五行、大五行。其诀云:甲寅辰巽大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震艮巳三原属木,离壬丙乙火为宗,兑丁乾亥金生处,丑癸坤庚未土中。洪范五行以穷山音。它以八卦交通,演而伸之为二十四位五行变化之情。所谓八卦变通,十分复杂,是由爻变而成:甲本届木,纳于乾宫与坤交,以坤之上下二爻,交换乾之上下二爻,化成坎象,甲随坎化,遂属水。乙本属木,纳于坤宫,与乾交,以乾之上下二爻,交换坤之上下二爻,化成离象,乙受离化,遂属火。丙本属火,纳于艮宫,艮与兑对,以兑之下爻,交换良之下又,化成离象。丙随离化,遂属火。丁本属火,纳配艮宫,兑与艮对,以兑之上爻;交换良之上爻。化成乾象。丁受乾化,遂属金。庚本属金,纳配于震,震与巽对,以巽之下爻,交换震之下爻,化成坤象。庚受坤化,遂属土。辛本属金,纳配于巽,巽与震对,以震之上爻,交换巽之上爻,化成坎象。辛受坎化,遂属水。壬本属水,纳配于离,离与坎对,以离之中爻,交换坎之中爻,化成乾象。壬受乾化,本当属金,因纳于离火,火焰金消,不能自立,退而附于离,遂属火。癸本属水;纳配于坎,坎与离对,以离之中爻,交换坎之中爻,化成坤象。癸受坤化,遂属土。

    以上三种是最常用的五行,此外又有:

    四经五行。木居东,火居南,金居西,水居北,各有其位,惟土不属四方而居中宫,风水术讲究坐山、向上,舍弃中宫。所以,五行实际上只用了四行,故称四经五行。

    三合五行。由四经中以类合而得名。寅午戌合成火局,已酉丑合成金局,申子辰合成水局,辛卯未合成木局,由生旺墓三方结合而成,故名之三合五行。

    四生五行。四隅有四长生,甲木长生在亥,丙火长生在辰;庚金长生在巳,壬水长生在申,乙木长生在午,丁火长生在酉,辛金长生在子,癸水长生在卯。

    双山五行。两字同宫合干支,以纳音五行为标准。如民丙辛合寅午戌为廉贞火,巽庚癸合巳酉丑为武曲金,坤壬乙合申子辰为文曲水,乾甲乙合辛亥卯为贪狼木,俱属二字合为二宫,故名之双山五行。

    玄空五行。取生入克入,生出克出,以定吉凶。玄为神明变化,空为无所倚著。立穴定向,全凭虚灵之水法,水性玄空。有诀云:丙丁乙酉原属火,乾坤卯午金同生,亥癸艮甲是木神,戌庚丑未土为真,子寅辰巽辛兼已,申与壬方是水神。

    此外,又有向上五行、纳音五行、星度五行‘浑天五行、河图五行、宿度五行、甲子五行、天干五行、地支五行,不胜枚举。

    风水中对五行的运用一直很混乱。宋代的褚泳在《祛疑说》指出:“向为先子卜地,遍叩日者,就参地理之学,虽各守其师说,深浅固朱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两说,莫之适从。自古所用大五行,虽郭璞《元经》亦守其说,谓之山家五行。然先辈皆谓莫晓其立法之因,既无可考之理,古今岂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蒋文举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为水,丙丁已午为火,一如三命六壬之说,自谓得杨人参筠之学。又有蜀中一家,谓是希夷先生之传,亦以子亥为水,已午为火,与蒋说同,而独以壬位为火。”希夷先生即陈抟,他传授的五行与杨筠松传授的五行有同有异,没有完全统一。

    清朝康熙年间,汤若望、杜如预等人在选择荣亲王葬期时,不用正五行,而用洪范五行,使山向、年月俱犯忌煞,得罪了皇帝,险些杀头。可见,选择五行是很严肃的事情。

     风水师认为,五行是阴阳之纲领,造化之权衡。拔砂、放水、辩方;立向都得依靠五行。刘基在《堪舆漫兴》叙述:“金星形体净而圆,弓起浑如月半边。秀丽骂生忠义士,高雄威武掌兵权。木星身耸万人惊,倒地人看一树横。有水令人身贵显,歌斜不正反遭刑。涨天水星浪交加,或落平洋曲似蛇。智巧聪明多度量,荡然无制败人家。火星作祖似莲花,贪巨相承宰相家,只有开红堪作穴,亦须平地出萌芽。土星高大厚而端,牛背屏风总一般,若在后龙兼照穴,兄弟父子并为官。火南水北木居东,西有金星土在中。此谓五星来聚讲,天壤正气福无穷。”五星中,金星头圆而足阔,木星头圆而身直,水星头平而生浪,火星头尖而足阔,土星土平而体秀。用图可表示为:不仅是地形取决于五行,风水术中的所有理论都要以五行为指导。《管氏地理指蒙》说:“推星必由于五行,言天必由于五土,仰佑善之五音。”此书又说:“五行之五位,五方之五色,五性之五神,五正之五德,五象之五兽,此皆不可差而不可易。”为什么风水要如此重视五行?此书论述说:“葬者乃五行之反本还元,归根复命,而教化之达变也。嗣续因之,而盛衰消长。”子孙的祸福,取决于葬者的五行。五行盛,子孙长;五行衰,子孙消。

八卦

     八卦是由阴阳派生出来。《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分别是≡乾、坤、震、 艮、离、 坎、兑、
            巽。它们代表许多自然现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以之推衍,乾又可以作为君、宗、门、首、德等;坤又可以作为臣、城邑、田、宅、陆;震又可为主、坦道、善、左;冀又可为女、风俗、床;坎为江河、大川、渊、井、寒泉;离为户、牢狱、灶;臣为石、庙、宫室、穴;兑为妹、右、西等。

    八卦主要用于表示方位。先哲把空间分成四维四隅,共八个方向,以八卦分别代表八个方向。《周易·说卦》指出:“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势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响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依照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画出方位图,这就是文王后天八卦。据说是西周初年周公所制。在这个图中,乾在西北,代表天,最吉利,这大概是因为周代倔起于西北的缘故。

     民间还流行伏羲先天八卦,方位于后天八卦不同,这也是根据《周易·说卦》中的一段文字推演而出,其文;“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气相薄,水火不相错,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据此,宋代大儒陈抟画出了先天八卦图。在这个图中,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艮与兑对立,巽与震对立。乾、兑、离、震为阳,坤、坎、巽、艮为阴。从乾l、兑2、离3、震4、为顺,象征天左旋。从器5、坎6:艮7、坤8为逆,象征阴阳相错。按照这个顺序可画出中间的太极图曲线,这个曲线表示阴阳消长的旋转运动。

     风水先生在使用罗盘时,有的用后天八卦,有的用先天八卦,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两个图形所代表的方位都背熟,否则就会被搞糊涂。

    风水先生以为每个住宅都有自己的属性,就将后天八卦中的乾、兑、艮、坤作为西四宅,以离、震、巽、坎作为东四宅。具体的判断方法是依据住宅的朝向,如子山午向就是坎宅,坎宅属于东四宅。风水先生又认为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宅命,凡东四命就适宜住东四宅,西四命就适宜于住西四宅,否则有凶。至于如何推算主人的宅命,那是很复杂的,类似于八字算命;我们不必去学这一套。

    风水先生常以八卦论述都城的吉凶。明清时代的风水先生为了说明北京建都的合理性,就依后天八卦说:天之象以北为极,则地之势亦当以北为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今之京师,居乎良位,成始成终之地,介乎震坎之间,出乎震而劳乎坎,以受万物之所归。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 
     八卦每卦有三爻,以棗代表阳、一一代表阴。八卦相重可以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卦有势名、卦形、卦意。如乾卦,乾是卦名,阳爻是卦形,它的卦意是元亨利贞,这可以作多种解释,有人说表示美德、吉祥,有人说表示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卦形是六条阳爻,每条阳爻都体现一定的意义。

    古代的风水先生常常根据卦形相地。如,他们对长安城的地形,就是按乾卦的六五划分,以别贵贱。张礼在《游城南记·永乐坊》说:“宇文恺城大兴,以城中有大土岗,东西横互,象乾之六爻,故于九二置帝王之居,九三置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都观,大兴善寺以镇之,元都观在荣业坊,大兴善寺在靖善坊,其岗与永乐坊东西相宜。”宇文恺是隋代的建筑家,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城(今西安)命宇文恺总体规划,他把土岗譬如成六条阳爻,由下往上,在第二条土岗修宫殿,第三条土岗修衙门,第五条土岗修寺庙。这样的市局能与乾卦的卦意达到一致。

龙脉

    脉,本义是血管,《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包。”引伸为事物的连贯性。《国语·周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指土壤开冻,如人身脉动。后人常喻地势有条理和联系,《史记·蒙恬传》:“(长城)起临挑,属之辽东,成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可见,先民限早就习惯称山川之间的联系为脉。

     山川高低起伏、绵延盘豆,如龙伏、龙舞、龙腾、龙飞。所以,风水先生称山川为龙脉,我国大陆有2/3的地带都是山止;这样,处处都有龙脉。

     风水先生对我国的山势走向有一套独特的看法。他们认为:我国在昆仑东南,而天下山脉成祖于昆仑,外国亦不例外。其河北诸山,自北寰乘高而来。山脊以西之水,流入龙门西河;脊东之水,流入幽冀,入于东海。其西一支,为壶口奉岳,次一支包汾晋之原。另一支为恒山,又一支为太行山。太行山一千里,其山甚高。最长一支为燕山,尽于平乐。大河以南诸山,则关中之山,皆为蜀汉而来。一支至长安,而尽关中。一支生下幽谷,以至嵩少,东尽泰山。一支自汉水之北,生下尽扬州。江南诸山,皆祖于岷江,出岷山,岷山夹江两岸而行。左边一支,去为江北,许多去处。右边一支,分散为江南闽广,尽于两浙建康。其一支为衡山,尽于洞庭九江之西。其一支度桂岭,包湘沉而北,尽于庐阜。其一支自南而东,则包彭蠢之原,度歙黄山,以尽于建康。又自天目山分一支,尽于浙。江西之山,皆自五岭赣上来,自南而北。闽广之山,自北而南,一支则又包浙江之原,北首以尽会稽,南尾以尽闽粤,此中国诸山,祖宗支派之大纲也。

    风水先生将这些山脉分为三龙,认为:昆仑的东南支流布于中国,又分为三支。左支环阴山贺兰,入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为北龙。中文循西蕃入趋岷山,沿岷江左右,出右江者叙州而止;江左者北去,趋关中,脉系大散阙;左渭右汉为终南太华。下泰岳起高山,右转荆山,抱淮水,左落平原,起泰山入海为中龙。右支出吐番以西,下丽江,趋云南,绕沾益、贵州关索,而东去沉陵。分其一由武关出湘江,西至武陵止。又分其一由桂林海阳山过九疑衡山,出湘江东趋匡庐止。又分其一支过庚岭,渡草坪,去黄山天日三吴止。过庾岭者又分仙霞关,至闽止;分衢为大拌山,右下括苍,左为天台四明,渡海而止,总为南龙也。

    对于这种划分,风水先生的观点不一致,各人又有解释。如,《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乐郊私语》介绍明代刘基对“南龙”的阐述:“中国地脉俱从昆仑来,北龙、中龙人皆知之,唯南龙一支从峨眉并江而东,竞不知其结局处,顷从通州泛海至此,乃知海盐诸山是南龙尽处。……天目虽为浙右镇山,然势犹未止,蜿蜒而来,右束黟浙,左带苕云,直至此州长墙秦驻之间而止,于是以平松诸山为龙,左抱以长江淮泅之水;右绕以浙江曹娥之水,率皆朝拱于此州,而后乘潮东出,前后以朝鲜、日本为案,此南龙一最大地也。”这就是说,“南龙”出自峨眉,不是吐番以西,“南龙”渡海后,以朝鲜、日本为朝拱的案山。

     明缪希雍在《葬经翼》云:“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冀州者,太行之正,中条之干也。洛阳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燕都者,北龙之尽,鸭绿界其后,黄河挽其前,朝迎万派,拥护重复,北方一大会也。”这段话,将天下之脊说成是关中,连基本的地理知识都没有。又为了奉承明都北京,将鸭绿江和黄河作为前后相拥之水,这都是信口雌黄。

     每个地方都各有龙脉,清代桂馥在《晚学斋集》有《答周书昌论山东地脉书》,对山东地势有全面的说明:“龙入山东有分水三:其一为峰之阴平岭,二为泅水之陪尾,三为芜莱之原山。过此三峡,则东岳插天矣。祖袜,岳之几案也。岳即起祖,遂多分披。其正脉转西南,经东阿、肥城,逆涕水而尽于东平,非大干安能逆此大水?若取其远势,今黄河入海处即水口也。收其近局,巨野泽即水库也。盖泰山以北之水,尽归丑艮;以南之水,尽归辰冀。其趋未坤者,惟有随龙之汶水。龙气即止于东平,背乾面巽,其水缠戌,乾元武而去,然后与大清河众水同归丑良以入海。山东地脉,起止如此。”

    我国的山势到底应怎样表述?山势走向如何?是怎样划分的?科学的观点是: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以青藏高原为基点,呈阶梯状至太平洋。这种态势,早在二千年前的《史记·天官书》就作过说明: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

    我国陆地可分成三级阶梯,这三级阶梯是由东、西两列山脉呈现出来。西列山脉是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大雪山,它们从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向东倾斜,构成一级阶梯,海拔在4000米左右。东列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东、西两列山脉之间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至2000米,构成二级阶梯。东列山脉以东,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构成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与海洋之间是大陆架和岛屿带。

    在宏观的地形中,各种山势并不是都由西而东。我国有东西向山脉,如北有天山、阴山;中有昆仑山、秦岭;南有南岭。我国也有南北向山脉,如北有贸兰山、六盘山;南有横断山。我国还有东北棗西南向山脉,如西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山;东有长白山。此外,我国又有西北棗东南向山脉,如阿尔泰山、祁连山等。这些山脉相互交织、纵横罗列,呈网格状。

     造成这地势的原因是由于太古时期的两次大的造山运动。一次是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奠定了高低起伏的格局。另一次是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产生了明显的地势高低差别。

     以武汉为例,武汉附近有两条山系,一条是从锅顶山到九峰山,另一条从金口到纸坊,都是东西向。这两条山系由许多小山组成,如马鞍山、磨山、喻家山、南望山、珞珈山、元宝山、洪山、蛇山、龟山、扁担山,这是九峰山棗锅顶山山系。马龙山、大军山、神山、铁锦山、公子山、鱼尾山,这是金口棗纸坊山系。根据地层分析,这些山是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海水侵入而在水下沉积而成,平铺于海底。到了距今l亿5千万年时,长江中下游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发生了地壳运动棗燕山动,将海底变成了群山。武汉的山比世界之颠珠穆朗玛峰的形成要早得多,后者至今不过3千万年,堪称武汉群山的晚辈。如果说风水先生尊西贬东,那是最不讲“孝”道了。因为东部的长江中下游群山比西部的高山年龄大多了!

    将风水先生所说的“三龙”与科学的观点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风水中碱龙的是对中国山势的模糊认识,他们注意到山势之间的联系,注意到西北比东南地势要高,这说明他们具有较全面的地理知识。介是,晕种知识是不科学的全正确的的,没有真实地反映我国山势的实际情况。可笑的是,他们基于这种一知半解的地理知识,大谈山势与人事的关系,预测未来的吉凶,居然还有许多人愿意相信,这未免太愚蠢了。

附:《龙法》

    龙者何,山脉也。山脉何以龙名,盖因龙妖娇活泼,变化莫测,忽隐忽现,忽大忽小,忽东忽西,忽而潜藏深渊,忽而飞腾云霄,忽而现首不现尾,忽而兴云而布雨。而山脉亦然,踊跃奔腾,聚散无定,或起勤务仗,或高或低,或转或折,或则迤逶千里,

    或则分支片改,或则穿田而过水,或则截断而另起。龙不易令个全见,而山脉过峡处,亦必有掩护。龙有须角颈眼,而地之结处,亦必有砂案。山脉之结美穴,亦犹龙之得明珠,二者开一不相类似,用是以龙定名,山脉直呼之曰龙脉,遂为万古不易之美称。

    龙脉要细嫩活泼,空落传变者为好龙。粗蠢硬直、劫煞翻花者无论矣。但是,龙脉千变万化。欲知龙穴之吉凶,先审龙脉之真伪,此为追本求末之要道。欲知真伪,先辨龙之干枝,干者大龙也,犹树之本身。枝者小龙也,犹树之枝叶。树身大者,枝叶必繁。故论龙之大小,当先取象于此。然而,枝干有大小,枝叶有横直,故龙有大干龙、小于龙、大枝龙、小枝龙、横龙、直龙等区别。名目虽多,看法当先审定其来龙之祖山,则龙脉之大小可辨,力量之轻重可知矣。

     审辨之法,以水源为定。大干龙必以大江大河夹送,小干龙则大溪大涧夹送。大枝龙则以小溪小涧夹送,小枝龙则以田源沟渠夹送者也。然而,审辨枝干,仅识来脉之大小与兴衰耳。欲知龙之贵贱与真假,当先看入局与入首。看入局入山,先寻水口。水口者,辰戌丑未四墓库也。四局之生旺死绝,由水口而分,下罗盘测定,即古云先看金龙动不动之法也。如水口在辛在乾是乙龙,在癸在艮是丁龙,在乙在冀是辛龙,在丁在坤是癸龙。四局既明,次看入首生旺与丰肥。从乾方入首,而形象又肥丰圆满有生气,便是到头一节,发富发贵之真龙。龙脉来得绵远者,发福亦绵远。龙脉来得短促者,发福亦短促。倘若入首与前四局生旺相反,适当死绝,反犯八煞。如坎龙坐戌、艮龙坐申,震龙坐寅、巽龙坐卯、离龙坐巳、坤龙坐酉、兑龙坐亥、乾龙坐子,乃是犯龙上八煞。任他形象丰满之真龙,皆成假矣。既受八煞之克制,轻则减富贵,重则破家绝嗣。同一前朝后拱之美地,一则入首逢生旺,官禄丁财俱旺。一则入首犯八煞,飞灾横祸频来。是则只知以形象定吉凶,不从入首处审慎详察,差以毫厘,谬以千里,遗害有不可胜言者。所以研究龙法,当以入首为前提。

形势

    形势,相地术指地形和地势。形与势有区别。风水先生认为,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形比势小,势比形大。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形是势之积,势是形之祟。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立于形之先,形成于势之后。形住于内,势位于外。形得应势,势得就形。势居乎粗,形居乎细。势背而形不住,形行而穴不结。势如城郭垣墙,形似楼台门第。形是单座的山头,势是起伏的群峰。认势惟难,观形则易。由大到小,由粗到小,由远到近。来势为本,住形为末。左右前后谓之四势,山水应案谓之三形。

    风水先生是怎样判断形与势的好坏呢?缪希雍《葬经翼》云”:“势来形止,若马之驰,若水之波。形近而势远,形小而势大。审势之法,欲其来,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强,不欲其弱。欲其异,不欲其常。欲其专,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顺。”对势的要求是:势必欲行,行则远,远则腾。势不欲止,止则来无所从。势欲其来,势不畏露,势必欲圜,圜则顺。对形的要求是:形不欲露,露则气散于飘风。形必欲圜,圜则气聚而有融。而有融。形不欲行,行则或东或西。形必欲方,方则正。

     风水先生之所以要这样看待形与势,是因为他们把势作为来龙,只有来龙大、强、异、专、逆,才会带来好运气。来龙如果太小、太弱、太平常、太多分支、太直奔,那就不会造成好形。形,实际是指一隅环境。形由势造成,形又决定了穴的好坏。形要厚实、积聚、藏气,这样才能结得好穴。有好穴,葬者就会安逸,生者就会发达。为了安逸和发达,就要择好形好势,这是相辅相成的。

    风水先生的形势观念主要用于看山。山有五势、五势是按方向划分的:

    龙北发朝南来为正势。 龙西发、北作穴、南作朝为侧势。 龙逆水上朝、顺水下此为逆势。

    龙顺水下朝、逆水上此为顺势。 龙身回顾祖山作朝为回势。

    按照山的形状势态,又可分为九龙:

     回龙,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出洋龙,形势特达,发迹蜿蜒,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降龙,形势耸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马开旗。生龙,形势拱辅,支节楞层,如蜈蚣槎爪、玉带瓜藤。飞龙,形势翔集,奋迅悠扬,如雁腾鹰举,两翼开张,凤舞鸾翔,双翅拱抱。

            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

            隐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如浮排仙掌、展诰铺毡。

            腾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

            领群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

昆仑

     巍巍昆仑,位于我国西北。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延于青海境内,介于柴达木、塔里木与藏北高原之间,长约2500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高峰有公格尔山,山上有高峰和冰川,号称亚洲脊柱。

    在先哲眼中,昆仑山是很神秘的。《山海经·海内西经》描述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下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仍。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昆仑山在哪里?古人都说不清楚。《禹本纪》说昆仑在天地之中。《禹贡》中记有昆仑,注释家各持己见,郑康成说是山,马融说在羌西,孔安国说是国。《淮南子》认为昆仑呈梯形三层:“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风水以昆仑为龙脉之源,是地首,认为天下的大山都是昆仑的延伸和支脉。唐杨筠松在《龙经》说:“昆仑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心为巨物;如人骨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几。四支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脉,西北崆{山同}数万程,东入三韩陷杳冥;唯有南龙入中国,分宗孕祖来奇特。”刘基在《堪舆漫兴》说:“昆仑山祖势高雄,三大行龙南北中。分布九州多态度,精粗美恶产穷通。”

 山水

     山与水的关系,《管氏地理指蒙》是这样说的:“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山如兵,水如城,驻兵之地,非城不营。山如堂,水如墙,高堂之居非墙不防。山如君,水如臣,君臣都俞,风化斯淳。山如主,水如宾,宾主雍容,情味相亲。山为实气,水为虚气。土逾高,其气逾厚。水逾深,其气逾大。土薄则气微,水浅则气弱。然水不能自为浅深,气急而不凝者,实山为之也。山不能自为开拓,使堂气畅而不塞者,是又水以充之也。”

     这就是说,山水相依相存,不能舍山而言水,也不能舍水以言山。山属内气,如丘如堂、如君如主。水属外气,如城如墙,如臣如宾。内外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因此,任何风水先生在相地时都要看山看水,人称山水之士。

    怎样的山水就好呢?据说,山贵于磅礴,水贵于萦迂。萦迂则山与水而气聚,磅礴则水与山而气浮。山高水倾,山短水直,山逼水割,山乱水分,山露水反,这是五凶。池沼无源,田塍短促,坑壕潦涸,滩激喧嘈,洲移诸易,这也是五凶。

     以上这些认识,都是由“气”的观念引伸出来。古人认为气是一种物质形态,气凝而为山,气融而为水,山水都是气。水之所出,必本于山,山之所穷即寄于水,山水是气“虚”“实”的表现,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

     以上这些认识,还与古人的审美观有关。有山无水,有水无山,都不会美。山水相连才美。山势磅礴,水势萦迂,这是大自然的美,反之则不美。

     因此,风水术中的山水观念是有可取之处的。它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观和审美观。这种观念,我们是能接受的。试设想;堪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山无水,或者有水无山,那还美么?风水术的山水观念,还为我们提供了辨证统一的思维方法。看问题,不能只看山,也不能只看水。譬如我们研究长江,就不能不看秦岭大别山和南岭,这两座东西走向的大山,构成了长江与黄河、珠江流域的分水岭。长江在这两座山系之间,“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我们的先哲很早就在《考工记》中说过:“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科学的地理考察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我国境内,每隔八度左有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棗阴山、昆仑山棗秦岭、还有南岭。如果我们治理黄河、长江,不考察沿线的山脉,就不可能控制水源,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水患。
水 龙

    “山水为乾坤二大神器,有山之龙,亦有水之龙。只看山,不看水,算不上是好的风水师。”风水先生如是说。

    《管氏地理指蒙》卷三对我国的水龙作了宏观的介绍:“龙探其祖,水溯其源,探其祖固贵,其入首之兴宗,溯其源尤严。夫出口之归替,北以河汾为宗,东以江海为宗,西以川洛为宗,南以闽浙为宗。谓山不独贵承其宗,水亦各有其祖宗也。河水出昆仑山,汾水出太原,晋阳山,江水出眠山,洛水出家岭,浙水出歙县玉山。”这些提法虽然不确切,但却勾勒出我国水势的来龙去脉。

    风水先生又认为,天下之水,唯有黄河之水发源最远,但河水汹涌,造化不可妄测。河水四时皆浊,五百年一澄清,明主应之。这是一种历史循环论的观点。又认为长江为四渎之长,其势浩荡,九曲肠回,所以南京成为天下都会。这又是地理决定论观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从宜昌至武汉一段如此屈抱,而武汉怎么没能成为都会。而长江一泻不止,在南京也不回顾,南京却成了六朝故都。

     山龙和水龙是什么关系呢?山有行止,水分向背,乘其所来,从其所会。寻龙点穴,先观水势。观水之法,凡两水之中必可观山。水会即龙尽,水交则龙止。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为龙之血脉,穴之外气。龙非水送,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无以明其止。凡属龙穴,端赖水为证应。山管人丁水管财,山水都造福于人。这里,水即水龙,龙即山龙。谈到龙,就必然扯到穴。《管氏地理指蒙》卷十云:“产龙长者水会于江湖,龙短者水会于溪涧……以千百里之势为襟带者,其气概自可见矣。然亦有穴结于此而水媚于彼者,穴上虽不见水,暗拱之势为力更大,不可谓非将相之穴也。”

     水龙有分有合有聚。水自穴前一分合,至龙虎所交二分合,少祖山处三分合。小合为小明堂,大合为大明堂。合聚之水,又有许多分类,十分复杂。如:

            太极晕水,远看则有,近看则无,圆晕在微茫隐显之间。

            天心水,穴前明堂正中的天心处有融聚不涸之水。

            真应水,穴前应真龙结作之水。

            缘储水,穴之四周的积水。

            朝怀水,层层投入穴怀之水。

    此外,又有聚面水、卫身水、荡胸水、穿臂水、割脚水、淋头如绕带形,不但荣华及富贵,满门和顺世康宁。屈曲之玄号水城,盘桓故宅似多情,贵人朝堂官极品,更夸世代有名声。峻急直流号本城,势如冲射最有凶,军贼流离及少死,贫穷困苦又伶汀。破碎尖斜号火城,或如交剑急流争,更兼湍激声澎湃,不须此处觅佳城。方正圆平号主土城,有吉有凶要详明,悠扬深涨斯为美,争流响峻贼非轻。

水 口

    水口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读读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民划着一条小舟沿溪而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逢到一片桃林。那桃林夹岸而生,桃林的尽头在溪水发源之处,这儿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个不大的山口,渔民便舍船登岸,由山口钻入。开始口内十分狭窄,刚能挤过一个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明亮开阔了。眼前出现了平旷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肥沃的良田,清澈的池塘。田间小路纵横,鸡鸣大吠,人们身闲心安,自得其乐。渔人在此受到感情朴实的款待,住了几天才回家。等再想到桃花源中去游玩,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路。这个故事虽然有些离奇,但却是我们了解水口的最好注脚。

     水口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读读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民划着一条小舟沿溪而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逢到一片桃林。那桃林夹岸而生,桃林的尽头在溪水发源之处,这儿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个不大的山口,渔民便舍船登岸,由山口钻入。开始口内十分狭窄,刚能挤过一个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明亮开阔了。眼前出现了乎旷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肥沃的良田,清澈的池塘。田间小路纵横,鸡鸣大吠,人们身闲心安,自得其乐。渔人在此受到感情朴实的款待,住了几天才回家。等再想到桃花源中去游玩,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路。这个故事虽然有些离奇,但却是我们了解水口的最好注脚。

     水口是相地的重要内容。所谓水口,就是在某一地区水流进或水流出的地方,一般指出水口。凡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一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宣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 
    水流去处的两岸之山,称为水口砂。水口若无砂。则水势直奔而出。砂要周密交结,狭塞高拱、犬牙相错、群鹅相攒、高峰特立、异石挺拔。其形如印笛、禽兽、龟蛇、旗鼓。其势如猛将当关、卫士护驾、车马盈塞、剑戟森立。凡重叠不计其数、迂回至数十里,有罗星、华表、捍门、北表、关砂排列的,属于水口砂的贵格。

    为什么说这样的水口砂为贵格呢?这是以山水喻人情。山水情意顾内、横截逆转,犹如人步步回头,恋恋不舍。山水层层排列、密密集集,犹如人团团朝拱、簇簇拥拥。从生活需要看,四周的水越多,资源越丰富。所以风水先生说:水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财用不竭。

    水口的范围有大有小。从水入至水出,水所流经的地区即是水口的范围。《入地眼图说》卷七《水口》云:“自一里至六、七十里或二、三十余里,而山和水有情,朝拱在内,必结大地;若收十余里者,亦为大地;收五、六里、七、八里者,为中地;若收一、二里地者,不过一山一水人财地耳。”这就是说水口范围与富贵成正比例。水口包容的地面越大,所能承受的容积越大,

     造福的涵盖面越大。水口的概念是相对的,大水口内有小水白,许多小水口的面积构成大水口面积。每村有村里的水口,每县有县里的水口,每省有省里的水口。有水就有水口,有水口就圈定出一特定地围,依地围而讨论吉凶,讨论人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通常情况下,入水之口多在西北,出水之口在东南。风水术以西为尊,西来之水为吉,出水之口在、东南亦为吉。风水罗盘上巽位表示东南,属吉方,我国农村乡镇的出水之口多在东南,并且有特定的标志。一般有桥梁、大树、词庙立在水口,这些标志是不能损坏的,它关系吉凶。不仅风水先生,即使是村民亦如是说。

     以桥梁为例。桥梁不仅是交通设施,也是村镇居民进出的咽喉;反映村镇面貌的窗口。桥梁内是一个小世界,桥梁外又是一个大世界。桥梁如果被大水冲坏了,预兆着不幸的事将要发生。因此,农村中修宗谱都要记桥梁,把桥梁作为地理的重要标志。徽州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记载地形说:“东流出水口桥,建亭其上以扼要冲,而下注方塘以入大溪为村中一大水口,桥之东有长堤绵豆里许,上有古松树十株。”民间常常为桥梁设置引起纠纷,福建蓬岛《郭氏宗谱》记载一件诉讼案:“安民桥,我蓬岛之关键也,左收新桥龙州诸水而过于面,右收后寮新宫诸水而入于怀,盖以东北之水涧而冲,东南之大涧最有关系于我郭之风者也。……邻乡听地师之讹言,以为此桥利于郭不利于邻,遂以逼近伊乡为嫌,力阻挡,致讼公庭。”

    何晓听在他的《风水探源》一书对水口理论和营建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类似现代建筑中的给排水,但作用与象征意义又远非给水排水所能比及。水口很值得现代建筑学、建筑美学、建筑心理学、建筑环境景观学乃至建筑卫生学来共同探讨和发掘。”他这是从建筑角度提出了研究水口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水口营建是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村镇建设模式。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农业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采取水口营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方便,必然要考虑人与山水的关系,这样,就有了水口营建。人们不能任意建立村落,村落要发展下去,必然要选择最佳环境。因此,水口营建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农村建设是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几千年来,我们的先民以小生产的生产方式生活在“小国寡民”的水口范围内,一村一姓,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爱护一山一水,熟悉一草一木,尊老爱幼,传宗接代,不与人争,少与人往,心理稳定,民风纯朴,怕然自乐,构成了封建社会的细胞,创造了封建社会的繁荣。但是,这种水口营建无疑是把人们圈围起来,建立起相互隔绝的高墙。它妨碍了人们的视线,束缚了人们的双脚,影响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它使人们的知识停滞不前,科技得不到传播,思想顽固、僵化、保守。桃花源中的人只知道秦朝,向渔人打听外面是秦朝的第几代皇帝,根本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知道魏朝和晋朝,这是多么的闭塞2按照系统论观点,一个村就是一个关闭的黑箱,或者说是半封闭的灰籍,这样的社会细胞是不利于社会前进的。因此,我们在研究水口时,既要看到它对封建社会所起的作用,看到它在建立村落所主张的合理观点,又要看到它所造成的保守性和局限性,使水口的理论和实践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推陈出新,发挥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泉的国家,东南西北,到处有泉。

    风水以泉为水龙的进出口,水龙运行的路线为泉脉。《水经注·河水》:“涅水又东运允街县故城南,……县有龙泉,出允街谷,泉眼之中,水文成交龙。”我国云南腾冲县有黑龙泉,西畴县有疯龙泉。疯龙泉或称疯龙潭,当洪水来临时,井水就变浑,起泡,并有隆隆吼声。

     风水对泉水进行了分类。认为:汤泉,即温泉,有硫磺在下,水上出而沸腾,冬烫夏凉,主富贵。矿泉,即红泉,水呈红色,其下有矿,早晚必然开掘,毁伤龙脉,不宜作葬地。冷浆泉,味淡、色浑、气腥。又有涌泉、溅泉、漏泉、龙氵秋泉、瀑布泉之分。凡泉水冷冽异常,如窃如射,则属凶泉。

     风水以泉为穴,作为墓穴的代名词,如泉下、泉路、泉壤、黄泉。唐孟郊在《悼亡诗》云:“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老百姓常说“九泉之下”“黄泉路上”,这些都是受了风水观念的影响。

      风水又认为,有龙脉就有泉,点穴就是要善于识泉。这样,葬者才会得到生气。其实,风水这一套都是错误的。

     泉与山脉确实有关联。大自然的造山运动往往会拉裂山岩,形成缝隙,雨水或雪水渗入地下,蓄积或潜行在裂缝之中,这就是泉水。如福建福州市处于山岩的冲积层之上,周围尽是花岗岩,所以处处可以掘得温泉。又如台湾、云南、福建、广东、河北经常发生地震,岩层褶皱断裂,也导致泉眼增多。

     泉水的温度与山脉有关。凡在地下表层,水经岩层裂蹿而流出,水温就不高。凡由地层深处,加上地下高热物质如岩浆上升,或是火山活动衰歇后,水从地下涌出,则温度很高。

    泉水与人的吉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饮用泉水,或用泉水休浴,对身体有一定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由于泉水在地下运行,必然内含着硫磺、盐等矿物质,对人有疗效。我们可以举出不少这样的例子,如:广西凤凰山有眼乳泉,终年不涸,颜色似乳汁,以之泡茶,茶水一星期不会变味;以之泡腌肉,肉能保鲜。江西永丰县富溪乡九峰岭脚下有个一平方米的泉,泉水有鲜啤酒那种酸、辣、苦、清、甜的味道,人称五味水。广东汕尾市陆河县有一天然矿泉水,含钠、钙、钾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口服、冲洗、浸浴。福建省发现一千多处矿泉,可供医疗、饮用的泉水有八百多处。这些都是有科学道理的。而风水观念认为泉“主富贵“‘不宜作葬地”等,都是迷信的说法。

 明 堂

    上古,明堂是天子理政、百官朝见的场所。风水中的明堂是穴前之地,诸山聚绕,众水朝拱,生气聚合。

    明堂有内明堂和外明堂之别,亦称大小明堂。穴前是小明堂,龙虎山里是中明堂,案山内是大明堂,凡山势缓和,平平结穴,龙虎环抱、近案当前,就称为内明堂。怎样的内明堂为好呢?不可太宽,宽则近乎旷荡,旷荡则不能藏风。又不可太窄,太窄则气局促,局促则穴不显贵。须要宽窄适中、方圆合格,不歌侧,不卑湿,无圆峰内抱,无流泉冲破,不生恶石,这就是最好的内明堂。外明堂在内明堂以外,山势急迫,垂下结穴,龙虎与穴相登,前安较远。对外明堂的要求是不可狭窄,四山围绕而无空缺,外水曲折,远远朝来。

    凡称得上是大富贵墓地的,都有内外明堂。内明堂欲其团聚,不欲其广阔。外明堂欲其开畅,不欲其逼窄。内明堂宽则气不融聚,外明堂窄则局不开展。

     明堂又有吉格和凶格。交锁、周密、朝进、宽畅、大会、广聚诸明堂为吉格。交锁明堂最吉,因明堂中两边有砂交锁而得名。周密明堂因四周因西四围拱固无得名。朝进明掌因堂前有特朝之水而得名。宽畅明堂因穴前开广明畅而得名。大会朋堂因众水归堂而得名。广聚明堂因众山众水团聚而得名。此外,劫杀、反背、倾倒、旷野、破碎诸明堂为凶格。劫杀明堂因尖砂顺水而得名。反背明堂因悖逆之象而得名。倾倒明堂因水倾砂飞而得名。旷野明堂因穴前空旷而得名。破碎明堂因窟窦尖怪而得名。

    黄妙应《博山篇》指出:“水上堂,穴即是。低平洼,方是处。要藏风,要聚气,良可喜。……堂内聚水,名蓄内气。洁净为佳,塞块为病。增高就卑,谬妄自若。您意穿凿,伤残真气,反惹祸基。堂之广狭,随龙长短。龙远堂宽,斯为正法,龙近堂小,形势乃宜。”又云:“忌有土山,忌有巨石,忌有土堆,忌长荆棘,忌作亭台,忌多种植。”

附:《明堂入式歌诀》

    寻得真龙与的穴,须把明堂别。明堂贵乎能聚气,散气却非宜。凡是穴前平垣处,便是明堂位。明堂区别本有三,取用必须相参。小明堂在圆晕下,立穴辨真假。中明堂在龙虎里,交会要推详。大明堂在案山内,必须四水舍。小明堂详入门篇,入式不重宣。中明堂不重形体,妙在雌雄喜。大明堂要水口栏,真气聚其间。辟栏譬如为纫锁,勾廉亦其内。或是山脚亦田垄”,锁结喜重重。更有横龙来作穴,背后要堂塞。须把三堂一齐看,祸福一般论。明堂光明照万方,宽阔始为良。好砂好砂常聚面,种种皆可见。若然狭窄岂能容,犹如坐并同。明堂宽阔人轩豁,聪明且特达。若然狭窄人蠢顽,畏袁更贪坚。古云堂宽容万物,亦忌广且野。外栏若在渺茫间,虽兰如未兰。万山取宽为正法,平洋则取狭。万山若狭平洋宽,此格不须看。先贤于此分公位,长房居左,二房居中,三房居右,此理最优长。水居左位长房兴,聚中诸子富。若居右位小房发,经旨要分明。明堂龙穴俱是凶,永世不兴隆。龙真穴正堂气聚,富贵必非细。龙穴若凶堂熬好,二纪尚温饱。龙穴若好明堂凶,初葬便贫穷。一纪之余堂气遇,发福必然大。我今著歌名入式,句句无差失。若能熟读悟玄微,赛过得名师。

 水之吉凶

     相地术不仅要相山,还要相水,相水就要评判水的好坏。

    怎样的水为好呢?水源深长则龙气旺而发福悠久,水源短浅则发福不远。水要入堂,又要有下关收水,或者水龙暗拱,都,是好水。凡水之来,欲其屈曲,横者欲其绕抱,去者欲其盘豆,回顾者欲其澄凝。如果是海水,以其潮头高、水色白为吉。如果是江河,以其流抱屈曲为吉。如果是溪涧,以其悠洋平缓为吉。如果是湖泊,以其一平如镜为吉。如果是池塘,以其生成原有为吉。如果是是天池,以其深注不涸为吉。人们不可任意填塞池塘湖泊,也不可贸然开凿土坑,这会伤地脉,脉伤了就不会有好水。

    怎样的水不好呢?凡水之来,若直大冲射、急溜有声、反跳翻弓都不好。水若无情而不到堂,虽有若无。如果是视之不见’水,践之鞋履尽湿,或掘坑则盈满,冬秋则枯涸,此乃山衰脉散所致,不吉。至于腐臭之水,如牛猪涔,最为不吉。如果是泥浆水,得雨则盈,天晴则涸,此乃地脉疏漏,也不吉。

    水所处的地点也关系到对水的评价。《水龙经》说:“东浜深百尺,西住有干粮。”“西北池塘近家边,子孙不孝叫皇天。”“门有横沟,足疾难愈”“前山如木构,媳妇抱公脚。”这些评价都不足取,毫无科学根据。连风水先生自己也常常说话相抵牾,一会儿说:“宅后有池塘亦人财之地”,一会儿又说“屋后有池塘,寡妇守空房”。我们千万不要相信这一套。

     风水术认为水关系到人的吉凶。如臭秽水,主女人崩漏,男子痔痿,门户衰落。天应水,主大贵。真应水,如果能够春夏不溢,秋冬不枯,主大富。缘储水,主厚禄。山泉水,风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不溢,冬暖夏凉,主长寿。黄妙应《博山篇·论水》云:“寻龙认气,认气尝水。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责。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足论。”水质对人体是有影响的,但若说水可以主大贵、中贵、下贵,则太玄虚。我们知道,在同一水源情况下,有人富,有人穷,穷富的决定因素不在于水。 
    风水先生往往根据河道的形状评论地形的吉凶。如《水龙经》有图有文,现介绍几条:

    干水散气:干水斜行,似有曲折而非环抱,又无支水以作内气,总不结穴。

    干水成垣:水派过大,如树之身。水城回绕,有结穴处。

    枝水交界:右边的上下都有水流过来,左右朝抱,中间结穴,福力甚大。

    曲水朝堂:曲水而至,抱曲而去,此处可结穴。

   支干:大水汪洋是干龙,支龙作穴出三公。

   反水:龙头水反,家破人离。

    兜抱:右畔有池兜,富贵永无休。

  飞龙:飞龙之水腹中求,子孙去败凤池头。

    二龙:二龙相会号雌雄,富贵出三公。

    对于风水先生的这些观点,我们应当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他们注意到保护生态平衡,反对擅自开挖、填埋池塘。这方面教训是很多的,如果破坏了水源,势必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气候及资源也造成不良影响。他们注意“人与环境”的关系,认为环境直接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污秽的水会导致疾病,这些都是可取的。应当否定的方面是:他们片面地强调水的决定性作用,用保守的地脉观念反对开掘池塘,将人与的吉凶关系夸大化和极端化,说什么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破人亡”“出三公”。他们将看水的目的用于丧葬,使那些合理的知识被歪曲,这都是不可取的。

 附:《水法》

    穴虽在山,祸福在水。所以点穴之法,以水定之。山如妇,水如夫,妇从夫贵。如中原万里无山,英雄迭出,何故?其贵在水。故曰有山取山断,无山取水断。夫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只用天干,不用地支,水法皆然。乾坤艮巽大神,甲庚丙壬中神,乙辛丁癸小神,谓之内三神。寅申巳亥大神,子午卯酉中神,辰戌丑未小神。地支不问坐向,放水来去并凶,逢太岁冲动则见祸。依金木水火土定吉凶,或往来双行,干多支少,半吉。支多干少,大凶。干清流长,支浊流短,双行双去,谓之驳杂。如法者,八干来,四维去为妙。若小神不入中神,中神不入大神,则不吉。有大神,若八干水不来,只平稳无福不发,谓之无禄马贵人。如水神不相克,纵为不大发,无祸。寅申巳亥乃亡神劫杀之地,子午卯酉乃桃花咸池之地.辰戌丑未乃墓库魁是之地,水法皆忌之。             

            《放水歌》

            若论门庭先论水,家道兴隆从此起。  中堂天井两分流,引得外人相窥视。

            其次精详总出水,水要流行须吉位。  阳山宜放阳字水,阴山须放阴水去。

            合得阴阳不驳杂,去来皆要星辰利。  假如坐亥向巳方,巽巳长生去有妨。

            但得斜穿丙丁去,不然左穿出乙方。  折归已巽横斜过,却穿丙丁去亦良。

            仍忌午与坤申位,更有吉辰非去方。

 砂

    砂,穴四周的山。风水观念认为: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贵,山破人悲,山归人聚,山走人离,山长人勇,山缩人低,山明人达,山暗人迷,山顺人孝,山逆人嘶。山形变化不定,有左观方者而右观圆者,高视而正,低视而偏,正视而丑,侧视而美。要使山形变化,关键在点穴。穴点得好,就能使远山变近,高山变低,恶山变秀,丑山变美,去山回还,斜山端正。砂形之情态万殊,咫尺之移颇异。砂水相连,砂关水,水关砂。抱穴之砂关元辰水,龙虎之砂关怀中水,近案之砂关中堂水,外朝之砂关外龙水。穴前两边是侍砂,能遮恶风。从龙抱拥的是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绕抱穴前的是迎砂,面前特立的是朝砂。水左来,砂右转。水右来,砂左转。

    黄妙应在《博山篇》论砂说:“水口之砂最关利害,交插紧密,龙神斯聚。走剧顺飞,真龙必去。砂有三类,肥圆正为富局,秀尖丽为贵局,斜臃肿为贱局。砂砂有杀,汝知乎?有尖射的,破透顶的,探出头的,身反向的,顺水走的,高压穴的,皆凶相也。又有相关的,破碎的,直强的,狭逼的,低陷的,斜乱的,粗大的,瘦弱的,短缩的,昂头的,背面的,断腰的,皆砂中祸也。”这就将那些看起来不舒服的砂统统归于“凶”“祸”之相,在这些地方不得点穴。

     风水还讲究砂的宏观布局,凡穴四周都有富贵之砂,主吉。砂的排列要层层叠叠,前后有序,一律内倾,似有情之意。砂脚有潺潺流水,环绕缓流,就是好砂。(见砂法全图)

    风水的这些观念,提出了山与人的关系。山势与人的肥、瘦、勇、贵、高、低、离,聚、明、暗是有关系的。桂林山水中生活的人,具有南方人的秀丽之美。大别山中生活的入,具有纯朴厚实之美。海滨大山中生活的人,具有彪悍旷达之美。

    风水的这些观念,又提出了山形与视角的关系。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左右高低皆不同。看山时,从左、右、高、低、正、侧审视,就会得出不同认识。地点选得好,远近、高低、恶秀、丑美、去回均可变化。这实际上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朝 案

    朝和案都是山。离穴近而小的称案,高而大者称朝。案,如人据案之义。朝,如宾主抗礼之义。

    风水先生看朝山,有专门的歌诀:点穴先须要识朝,朝山不识术非高,纵有真龙朝对恶,亦须凶报不相饶。朝山有各种分类:两水夹来为特朝,朝山此格最清高,尖秀方圆当面起,子孙将相玉横腰。其次还求横朝山,横开帐慢于其间,或作排衙并唱喀,亦须情意两相关。伪朝之山形不一,过我门兮不入室,翻身侧面向他人,空使有凶而无吉。平原看局取回环,高一寸兮即是山,但得水缠看下手,窝钳乳突是元关。

    风水先生看案山,也有专门的歌诀:面前有案值千金,远喜齐眉近应心。案若不来为旷荡,中房破败祸相侵。案山最喜是三台,玉几横琴亦壮哉。笔架眠弓并席帽,凤凰池上锦衣回。案山虽有亦嫌粗,臃肿斜飞不若无。压穴巉岩并丑恶,出人凶狠更顽愚。案山顺水本非良,过穴湾环大吉昌,若有外砂来接应,举人榜上姓名香。外山作案亦堪求,关抱元辰气不流。纵有穴情无近案,中房颠沛走他州。

    为什么风水先生要讲究朝案呢?他们认为,有近案则穴前收拾周密,无明堂太旷、气不融聚之患;有远朝则有配对,有证应,无逼窄窒塞之弊。

    实际上,“朝案”观念是封建伦理思想的反映。他们把那些达官贵人生前享受的礼仪运用到丧葬中,使陵墓的四周仍然体现尊卑秩序。所谓朝案,就是讲究有情有礼,宾见主,臣见君,子奉父,妻从夫,贵贱分明。那些达官贵人葬在突出的山上,山前有案,如玉几、横琴;倒笛、按剑;山远处有林立的朝山,如宾、臣、子、妻,这是何等的威仪!

点 穴

    穴,本义是土室。《诗·大雅·绵》:“古公直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穴又有孔洞、巢穴、扩穴、针灸部位等义。风水先生把穴作为死者的葬地或生者的住所。

    风水先生认为穴是天造地设,既有生存之龙,必有生成之穴。怎样的穴才好呢?首先是要龙真。看地重在择穴,择穴重在审龙。龙真必结穴。其次看龙虎明堂、罗城水口,要威风排场。凡山水向是为真,山水背是为假;风藏水逆气聚是生,风飘水荡气散是死。龙逆水方成龙,穴得水在砂逆。

     风水先生认为点穴是一件很难的事。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点穴是相地术中最关键一环,看过龙脉和明堂后就要点穴,穴点错了则一切枉然。《玄女青囊海角经》卷三《点穴》云:“定穴之法如人之有窍,当细审阴阳,熟辨形势,若差毫厘,谬诸千里,非惟无福荫祐,抑且酿祸立至,可不慎欤!”

     点穴有什么奥妙呢?《海角经》又亏:“点穴无他法,只是取得气出,收得气来,便是妙手。若悟得时,横裁直剪,直裁横剪。自是明眼。若仿效比拟,依样画葫芦,何时是了。”这就是说要随机应便,不可生搬硬套,弄巧成拙。《海角经》特别强调灵活性和悟性,接着云:“山川之形,不外方圆曲直;山川之势,不外远近高低;山川之体,不外水泉土石;山川之变,不外合辟往来;山川之情,不外生克制化。探其赜,虽万变莫穷握其机,殆一笑可破。古人干言万语,皆为未悟者,设法若从头脑上见得,即所称方便法,亦属赘辞。”可见,奥妙在头脑里装着,有头脑就有奥妙。

    虽然如此,点穴还是有一定标准的。《管氏地理指蒙》卷十《形穴参差》指出:“穴于腹者有肠而有胃,穴于首者有鼻而有唇……穴钗股者柳梢之不等,穴鱼尾者羊蹄之不禁,如翔弯舞鹤者,形之结如;如惊燕走鼠者,势之棼;如禽闪弹者,势必惊飞;如蟹伏赘者,形必顾身。如拜思谢职者,形之拱;如拖蓑负斩者,势之屯。‘如辫式席帽者,形之聚。如娥眉新月者,势之淫。如灵龟覆釜者,形之积。如匏瓜瓢构者,势之峻。”这些穴的形与势,是风水先生评判穴的依据。

     点穴要考虑龙脉与穴的关系,黄妙应《博山篇》有论述:“五龙作穴,横直飞潜回,穴变多歧。高忽而低,亦低而高,北忽行南,亦西而东,有闪走的,有斜飞的,有背水的,有临岸的。穴有正体,有变体。……认穴法何者真?何者假?山水向是为真,山水背是为假。何者生?何者死?风藏水逆气聚是生,风飘水荡气散是死。龙逆水方成龙,穴逆水方得穴。何以故?龙得水在势逆,穴得水在砂逆。龙将入首,逆转收水,方得成龙;穴将融结,下砂逆水,方得成穴。”

     点穴还要考虑穴本身。《博山篇》又云:“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风,低宜避水,大宜同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阴阳相度,妙在一心。”

     点穴要考虑气。《博山篇》云:“气不和山不植,不可扦,或有奇纹土隐中,法宜扦。气未止山走趋,不可扦,或腰结,或横龙,法宜扦。气未会山而孤,不可扦,落平阳水局卫,法宜扦。气不来脉断续,不可扦,自然断,断了断,法宜扦,气不行山垒石,不可扦,或异骨土隐中,法宜扦。”这就是说,不能聚气的山不能点穴,但有解救办法,解救得宜,一样可以点穴。

     根据地形,穴可分为正受穴:刘基《堪舆漫兴》云:“迢迢特至为正受,正受之穴世罕有。万水干山结我坟,儿孙庆泽天壤久。分受穴:一枝臂上脱形来,亦有规模堪剪裁。莫谓分龙为小结,小以成小有余财。旁受穴:问君何者为旁受,正受龙身气脉洪。或在两边龙虎上,或于官鬼护缠中。”

    对土的要求,土要坚实,不得松散。谢和卿《神宝经》云:“土穴似土而非土,纹理紧密。”又云:“顽硬者生气不蕃,松散者真阳不居。”

    《青囊海角经》卷四《穴土》根据土的层次,把土分成三种,认为穴土最吉。其文:“破土之诀有三,有浮土,有实土,有穴土。实土在浮土之下,穴土在实土之下,如珠在渊,如玉在石,造化孕精,自然融结。”

    穴有残缺的“病”穴,缪希雍《葬经翼》云:“夫山止气聚名之曰穴,穴有真病,同乎废人,虽具形骸,神气伤于败缺,而中无所存,如是者法不可葬。”有哪些是病穴呢?穴有贯顶者,有折臂者,有破面者,有坠足者,有绷面者,有饱肚者,有割脚者,有漏腮者,有虎蹲者,有玄武拒尸者,有朱雀腾去者,等等,这样的病穴容易引起风、蚁、水三害,风水先生以之为忌。

    有的风水先生把穴分成福、贫、贱四种,说十个富穴九个离,恍如天堂一暖阁。十个贵穴九个高,气度昂昂压百僚。十个贫穴九无天,砂飞水直不湾环。十个贱穴九反弓,桃花射胁直相冲。这是诱人明白,点穴虽然复杂,花时间,费财力,但为了摆脱贫贱,得到富贵,点穴是有必要的。

     对穴的要求,《管氏地理指蒙》卷三《复向定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欲其正而不冲不兀,欲其辅而不倚不李,欲其横卧有怀而不挺,欲其蟠抱有蕴而不噎,欲其收拾而不隘不舒,欲其专一而不竞不泄,欲其骑而不卸,欲其怀而不别。”这真是不偏不倚、堂堂正正。天造地设,皆由人欲。象这样的完美地形,恐怕是很难觅得。

    风水先生常以物喻穴,凡如蛇之项,如龟之肩,如舞鹤翔弯之翅,如狂虾巨蟹之钳,如卧牛之垂乳,如驯象之卷唇,如鱼之腮鬣,如驼之肉鞍,如弯之机括,如弹之金丸,如波之游,如木之痕,如覆手之虎口,都是好穴。

     在点穴的实践中,风水先生是采取的哪些步骤呢?《博山篇》介绍说:“穴里玄玄,何以省得?审阴阳,定五行,决向背,究死生,推来历,论星峰,看到头,论分合,见其明暗,核其是非,察其缓急,慎其饶减,知其避忌,精其巧拙,定其正偏,审其隐露。”在实地考察时,应当“瞻前顾后,视左应有,依心为准。左一步,右一步。前一步,后一步。想一步,看一步。他是我,我是他。不要忙,不要乱。不可露,不可陷。案中准,心中验,眉上齐,心上应,浅中深,深中浅。”

     风水先生点穴,认为丝毫不能勉强。不能左,也不能右,差之毫厘,谬以干里,福必成祸。纵然有再好的明堂,皆非虚设,不为我用。“穴”一点偏,就走了邪道,等于徒劳。

    风水先生点穴,讲究深浅。当浅而深,则气从上过;当深而浅,则气从下过。虽得贵地,而效不应。也就是说,棺材放高了,蚁从盖入。棺材放深了,水从底浸。到底怎样掌握深浅,又没有一定之规。风水先生点穴,有以时间而论的,说什么阳年东西利,阴年南北利。也有以五行而论的,说什么木星葬节,火星葬焰,水星葬泡,金星葬窝,土星葬角。有的说很容易,有的说很复杂。每个人都说自己的一套方法最好,都说别人的不行。

     滏阳赵九峰《地理五诀全集》介绍风水先生是怎样覆验旧茔:“凡到一旧茔,先将左右前后皆看遍,再到穴前看大水小水。归何处。不辞劳苦。去水口上看法,先立一高杆,次到墓前顶正中下一罗针,用外盘缝针,看穴中穴前内水口两水交会于何处,或归库存不归库存。次看是地支向或天干向,生旺不生旺。再看龙是何字八首,是生龙还是死龙,龙水配不配,通窍不通窍,是水通窍还是龙通窍,或合元关通窍。再看贵人在干天或是地于:舍某贵人得位不得位,则知有无前程。看生方有山无山,有支,合某贵人得位不得位,则知明无前程。看生方有山无山,有财无财。看天柱训低,则知有寿无寿。将四维、八干、廿四字局围皆目的地遍,或在天干,或在地支,形象好不好。或是富穴,或是贵穴。穴暖不暖,风吹不吹,案眠弓不眠弓,有无不砂。然后照五诀书中图形看,吉则断吉,凶者断凶,断无不准。”

    有个自称佛隐的在《风水讲义》卷四云:“贵地寻来,何等艰难。轻轻断送于蠢牛之手,岂不可惜。爱立一定穴秘诀。予已屡试屡验,若能依法而行,可收大地大发,小地小发之妙用。按龙之结穴,大地多从腰里落穴,普通都行至尽头结穴。寻龙逐节行来,遇见束气清真,穴星特起,开口开手,即是结穴之地。当于龙虎砂之内,小明堂之间,下一罗盘,用绵牵在近穴两水交会处,看在何字上,先以定局。又用绵牵在后龙入首处,看在内盘何字上,以定龙之生旺死绝,即在此小明堂一块地内,不拘上下左右,务将水口拨在墓绝胎之方位。凡后龙入首丰肥,形如鳌盖者,方为真气。又要是龙之生旺方,左右前后,山峦山高耸者;又尽在吉秀官禄方,挪移转动,般般合法,然后酌量棺之当胸处,点作正穴。金井不宜过大,以防泄气。至于深浅度数,随地酌定。见浮土已尽,土色已变,或五色全备,或红黄滋润,即是得气之证。不必拘高山宜深、平洋宜浅。只须不犯二十四凶。”

     这位佛隐把点穴说得很容易,又无“私”的,把“真传”泄露出来,谓屡试屡验,说得何等容易,何等有效。但是,最末一句“只须不犯二十四凶”,这就非常复杂的,有死块、露胎、反肘、欺主、背主、白虎捶胸、吐穴、无辅、无实、擎拳、覆体、假抱、断颈缠头、操戈、相斗、龙虎成图、斜飞、边活边死、仰瓦、吹胎、龙衔虎、绷面、头破、青龙钻怀,这不是谁能搞得清楚的。搞不清楚,据说,点穴就会“家败人亡”“终日干戈”“奴强主弱”。

倒 杖

    倒杖是有关立穴放棺的准则。它要求各因其入首星辰脉络之势,顺适其情,不违其理,使前后左右合乎天然。倒杖的类别有:顺杖---凡龙势懒缓、脉微屈曲,就用顺杖,正对入脉,插中顺来之势以放棺。

    逆杖---- 凡龙势雄长、气脉急硬,就用逆杖,以避锋气。

    此外,又有缩杖、缀杖、穿杖、离杖、没杖、对杖、开杖、截杖、顿杖、犯杖等,都是讲如何处理穴位与来脉的关系。

 择 时

    风水先生以相地为主,兼之以择时,择时亦是相地术的重要内容及环节。

    风水很重视择日,《雪山赋》云:“山川有一节之小毗,不减真龙之厚福,年月有一端之失,反非吉地之祯祥。”这就是说,择时不妥,就会影响吉祥的大小多少。

    风水先生又说:“发福由其地脉,催福由于良辰。”只有选好时间,才能发福,否则,福就闷在地里了。在风水先生看来,“龙脉吉穴”是“物质”,“年月日时”是“精神”,有物质,还得有精神,缺一不可。

    风水先生甚至认为,择日可弥补地形的缺陷。“不得真龙得年月,也应富贵旺人家。”只要年月吉,没有“真龙”,一样可以富贵。也就是说,当你的汽车车况不好时,只要你车技好,一样可以不出车祸,甚至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择时的依据是什么?这首先可从“堪舆”二字考察。堪是天道,舆是地道,堪舆是天道与天道,堪舆术就是要使天道和地道配合好。要使它们配合得好,就要选择好时间。

    什么样的时间好?什么样的时间不好?风水先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试举数例:

    忌水日、土日。辰属龙、属土,是龙星,龙是雨师。亥属水。凡辰、亥日都与水有关,如果吊丧则不可哭出眼泪,否则等于求雨,大雨会冲垮坟墓和房屋。

     忌凶神。天地之间有吉神和凶神,当吉神“青龙”‘明堂”“宝光”“玉堂”“司命”等值班时,万事可逢凶化吉,是黄道吉日。此外,还有“天恩”“阳德”‘福生”也是吉神,但有宜有忌。凶神是“天是“劫煞“‘天牟“天火”‘灾煞”‘大败“死神”等,凶神值班是忌日。

     忌三杀(煞)。何谓三杀?寅午戌合火局,火旺于南方,北方(亥子丑)乃其冲,为三杀(亥为劫杀,子为灾杀,丑为岁杀亦称墓库杀)。申子辰合水局,水旺于北方,南方(巳午未)乃其冲,为三杀(巳为劫杀,午为灾杀,未为岁杀)。亥卯未合木局,木匠于东方,西方(申酉戌)乃其冲,为三杀(申为劫杀,酉为灾杀,戌为岁杀)。巳酉丑合金局,金旺于西方,东方(寅卯辰)乃其冲,为三杀(寅为劫杀,卯为灾杀,辰为岁杀)。用诀表示则为“寅午戌煞北,申子辰煞南,亥卯未杀西,巳酉丑杀东。”这三杀是怎样运用呢?以年为论,凡寅午成年,北方均为年三杀。申子辰年,南方均为年三杀。亥卯未年,西方均为年三杀。巳酉丑年,东方均为年三杀。如果所选择的地形属于犯杀的方向,就不可造葬。凡寅午成年月日时俱忌北方修造,申子辰年月日时俱忌南方修造,亥卯未年月日时俱忌西方修造,已酉丑年月日时俱忌东方修造。例如,壬山兼子,子是北方,就不能在正月(寅)五月(午)九月(戌)修造动土,否则犯杀。

    忌太岁。太岁就是当年的年支(十二地支分属于十二年,每年一支),是至尊之位,不能冒犯对冲。例如,癸亥年的“亥”为太岁所占之方,与“亥”相差五个年支的“巳”在“亥”的正对面,“巳”方不得兴土木,否则会导致岁破。风水先生以太岁比作君,相对的一方称为臣,或称支山,君臣不得为敌,为敌就会大耗,大耗就会破财。但是,“太岁可坐不可向”,如果是癸亥年,亥山为太岁占山,亥山可以兴土木。

    风水先生采用的择时方法很多,内容十分复杂,在此介绍几种:

     丛辰法:以神煞吉凶为主的选择方法。时间方面有“年家”“月家”“日家”“时家”等神煞。空间因时间不同而造成的吉凶为“山家”。

            禄命法:即造命法。认为,人有八字,造葬应当依照八字,依照八字则可以得富贵。

            天星法:即七政四余择日法。天星有七政和四余,天垂象,地成形,天地配合一

            运气法:以五运六气的周期模式,以律气候之变迁,吉凶之肆应。

            三式法:以兵家奇门遁甲法、六壬二傅四课之法、太乙神数之法合称三式,三式合一乃为神。

      以上这些方法,都依据了阴阳、八卦、河洛、五行等学说,考虑天时地利,以便趁吉避凶。据说,通过择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使人丁兴旺、财源滚滚、科场荣耀。

方 位

    方位,是人类最早具有的知识,前后左右上下,时时刻刻都需要辨别。所以,卜辞中表示东南西北的字比比皆是。《尚书·尧典》对四个方位有明确记载:“嵎夷、晹谷是东方,南交是南方,西日、昧谷是西方,朔方是北方。”

     先秦时期,有的地区尊右,有的地区尊左。周王室、郑国、晋国、赵国都尊右。秦国和楚国尊左。有的国家时而尊左,时而尊右。

     辩别在左右,一般是以坐北向南。风水先生以左右为龙虎,认为木色青德象龙,金色白德象虎,水色黑德象玄武,火色赤德象朱雀。如果四势不面南,其兽之色与德均非其位。

    不论是阴宅还是阳宅,风水术都很讲究左右的区别。《管氏地理指蒙·山水释微》论及山水的左右之形时说:“左形全而右势就,左势就而有形全。是则刚柔相得,牝牡相成之道,未为一胜而一偏。惟左抱而右反,右住而左奔。左举而右掣,左抚而有元刂,左停而右陷,左胜而右翻,左连而右断,右宽而左痕,左顾而右背,右去而左蹲,左防而右脱,右泽而左乾。”这是以左为刚,右为柔;左为牡,右为牝。掣,即曳。别,即削。

    《管氏地理指蒙》又有专篇《左右释名》论左右地形:“左右之形;谓之夹室;左右之势,谓之辅门。……左断而男不寿,右裂而女伤。……苟或如龙如蛇,盘身顾尾,则左右形足,四势成全。”这就将左右与吉凶联系在一起了。

    丧葬讲究方位,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在新石器时代,葬者的头部总是朝着一定的方向,大汉口、青莲岗朝东,半坡朝西。风水先生很忌讳地形的左右。谢和卿《神宝经》云:“左乘右接须防翻斗斧头。穴有宜左乘者,乘金也。有宜右接者,印木也。当左而右,当右而左,是斧头翻斗。”又云:“是以左来者,穴居右畔。右来者,坟在左边。”这就是说,砂水朝此而来,应有所回避。左来则右迎,右来则左迎。

    又有前后忌。《神宝经》云:“后缩前伸,切忌凿伤钗股。吉缩,吞葬也,穴土也。前伸,吐葬也,相水也。”这就是说要伸缩适宜,不可伤龙失穴。

     又有上下忌。穴上了则土薄蚁蚀,穴下了则土深水浸。要不高不低,上下适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住宅很早就讲究方位。邹衡《商周考古》说:“殷墟基址的方向,东西向者居多,南北向者较少,与一律南向的后世宫殿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的宫殿基址都接近磁针的正方向,即接近正南北或是正东西,说明当时测定方向的技术已经相当进步。”

     汉代对土建的方位颇多禁忌。《论衡·谏时篇》:“世俗起土兴功,岁月有所食,必有死者。假令太岁在子,岁食于酉,正月建寅,月食于巳,子寅地兴功,则酉巳之家见食矣。”

     汉代人普遍以西为尊,忌讳在西方盖房。《论衡·四讳》:“西益宅谓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风俗通。释忌》:“宅不西益。俗说:西者为上,上益宅者,妨家长也。”但是,《新序》和《孔子家语》都说不要在东方扩盖房屋。一个说东,一个说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一回事。对于坐北朝南的房子,东边是右;对于坐南朝北的房子,西边是右。汉人以有为尊为上,在右边盖房,就犯尊犯上了。

     建设住宅时,我们大可不必忌讳方向。但是,我们应当讲究方向。譬如,子午向为正南向,丑未向为南偏西30。的西南向,亥巳向为南偏东30。的东南向,这些朝向都可以使室内阳光充足,冬暖夏凉,有利于人的起居劳作,保护视力,调养身体。同一栋大楼,朝南的房子和朝北的房子至少相差几度温度。同样体质的人,在北房冻得四肢麻木,在南房则是红光满面。在南房经常得到紫外线杀菌,在北房则经常患感冒、风湿。在南房的居民一般心情都比较舒畅,而北房的居民总有一股沉闷压抑感。俗语说“向阳门第好风光”,不无道理。

 太 岁

    俗语有“花花太岁”、“太岁头上休动土”,如《水济》第二回九纹龙史进对陈达喝道:“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官人不要太岁头上动土,我媳妇不是好惹的。”“大岁”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作为不可触犯“太岁”到底是怎么回事?追根寻源,它本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太岁与岁星相对应。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岁星每十二年一周天(实际是11.86年),于是将黄道分成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部分为岁名,共有十二个岁名: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灼、烟营、降娄、大梁、实枕、鹑首、鹑火、鹑尾。所以,《国语》中有“岁在鹑火”“岁在星纪”这样的记载。岁星运行的方向自西而东,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古人就假设出一个太岁,太岁向与岁星实际运行相反的方向运行,古人就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纪年。如太岁在寅叫摄提格,在卯叫单阏。后来又配以十岁阳,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

     太岁每十二年绕天一周,与表示方位的十二地支正好相配。逢甲子年,甲子就是太岁。逢乙丑年,乙丑就是太岁,依此类推至癸亥年为止。

    风水观念认为,太岁星每年所在方位为凶位,如果这一年在这一方位破土兴建房屋或造坟,便会招致祸事。

    这种观念早在先秦就产生了。《苟子·儒效》记载“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南而迎太岁。”这个记载说的是武王伐纣时,是在兵家所忌的日子。当时的大臣劝谏说:岁在北方,不当北征。武王不听,结果与太岁相逆,武王的军队走到记水,汜水猛涨;走到怀水,怀水猛涨。天气变冷,日夜大雨,军心动摇。幸亏来了诸神相助,才逢凶化吉,灭了商纣。

    到了汉代,对太岁的禁忌十分盛行。王充为此写了《论衡·难岁》,他叙述说:“《移徒法》曰:‘徒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徒,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其移东西,若徒四维,相之如者皆吉。何者,不与太岁相触,亦不抵太岁之冲也。”

    后世的风水先生严格遵从这个观念,《土风录》云:“术家以太岁为大将军,动土迁移者必避其方。”

    不知什么时候,太岁又变成了一个肉块。《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引《酉阳杂俎》云:“莱州即墨县有百姓王丰兄弟三人,丰不信方位所忌,常于太岁上掘抗,见一肉块大如斗,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出,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子存焉。”又引《幽怪录》云:“董表仪,家住沙河塘,欲拆屋掘土,术者言:‘太岁方不可兴工。’不信,既而掘深三尺,得一肉块漫漫然。人言即太岁也。董甚悔恶,投诸河后亦无祸。”

     此外,元好问《续夷坚志》也记载说:“何信叔,许州人,承安中进士。崇庆初,以父忧居乡里……率僮仆掘之,深丈余,得肉块,如盆盎大,家人大骇,亟命埋之,信叔寻以病亡,妻及家属十余人继投,识者谓肉块太岁也。”

     袁枚《子不语》中记载了《遇太岁煞神祸福各异》的故事,说的是:“徐坛长侍进未遇时,赴都会试。如厕,见大肉块遍身有眼,知为太岁。侍讲记某书云:‘鞭太岁者脱祸。’因取大棍,与家丁次第笞击。每击一处,则遍身之眼愈加闪烁。是年成进士。蒋文肃公家中开井,得肉一块,方如桌面。刀刺不入,火灼不焦。婉蜒而动,徐化为水。是年文肃公卒。”

    这些古书都说太岁是肉块,也有说是饭团的。《酉阳杂俎》记载:“工部员外郎张周封言:旧庄城东狗脊嘴西尝筑墙于太岁上,一夕尽崩。且意其基虚、功不至,乃率庄客指挥筑之,高未数尺,炊者惊叫曰:‘怪作矣!’遽视之,饭数斗悉跃出,蔽也著墙,匀若蚕子,无一粒重者,矗墙之半如界焉。因诣巫酬地射之,亦无他焉。”

    据闻,1986年在甘肃省永登县连村十米深的地下,挖出一个直径14cm、高17cm的肉团,上白下黄,这就是古人所说勺太岁。经兰州大学鉴定,它是一种新菌种,专家将它命名为太岁菌。现在还需要研究的是,太岁菌与土壤有什么关系?太岁星与太岁菌有什么关系?太岁星、太岁菌与兴建土木有什么关系。笔者以为,凡是适宜太岁菌生存的土壤,其土质可能很松软,建房容易坍塌。大概风水先生借用了这种偶然的发现,大做文章。

     总之,风水术中的太岁不足信,也不可怕,更不必禁忌。对此,我们应向近两千年前的王充学习,他很早就在《论衡》中批评了对太岁的忌讳,说:“避太岁者何意也?令太岁恶人徒乎? 则徒者皆有祸。令太岁不禁人徒,恶人抵触之乎?则道上之人南北行者皆有殃。太岁之意,犹长吏之心也。长吏在途,人行触车马,干其吏从,长吏怒之,岂独抱器载物、去宅徒居触犯之者而乃责之哉!昔文帝出,过霸陵桥,有一人行篷车驾,逃于桥下,以为文帝之车已过,疾走而出,惊乘舆马。。文帝怒,以属廷尉张释之,释之当论。使太岁之神行若文帝出乎,则人犯之者,必有如桥下走出之人矣。方今行道路者,暴溺仆死,何以知非触遇太岁之出也?为移徒者又不能处,不能处,则犯与不犯未可知,未知,则其行与不行未可审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