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逆汤加人参方治疗腹胀一则

 MSFC 2019-10-16

罗俊1,陈学忠2△

(1.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眉山市彭山区62068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610031)

作者简介:罗俊,男,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本科毕业,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医师,4722370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四逆汤加人参方出自《伤寒论》,为少阴寒化病代表方,现举陈老运用四逆汤加人参方治疗腹胀一则。

陈学忠老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今举陈老应用四逆汤加人参方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1.案例

患者杨某,女,42岁, 2017年10月17日初诊。

主诉:反复腹部胀满不适3年。

现病史:3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感觉腹部轻微胀满不适,无其它不适症状,未进行诊治,后腹部胀满感逐渐加重,自服药物(用药不详)后缓解,停药后腹胀同前,渐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去医院体检提示甲功能减退,继续时有服用药物(具体不详)期间缓解,停后腹胀渐同前。

现见症:患者精神稍欠佳,言语较低微,面色稍少华,腹胀感不适,触之柔软,无压痛,尤其以每日凌晨五至七点胀甚,畏寒明显,常被冷醒,饮食欠佳,时有疲惫乏力感,手足不温,冬季加重,腰部微冷感,自诉年轻时喜食冷食,大便偏稀,夜尿2-3次,体重无明显改变,舌体略胖大,边有浅齿印,舌淡偏瘀暗,苔白微腻,脉沉弱。

既往史:曾查出甲功能减退。

中医诊断:腹胀--脾阳虚证

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

治疗:温中散寒

方剂:四逆汤加人参方

药物:

党参30g 炮附片30g(先熬半小时) 干姜20g 炙甘草15g

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2017年11月7日二诊:患者诉药后腹胀好转,大便较前成型,夜尿次数有所减少,精神饮食改善,畏寒怕冷稍改善,舌质瘀暗不明显,脉沉微有力。患者病情好转,继续予以前方6剂。

2017年12月5日三诊:患者腹胀明显进一步好转,仍时有轻微腹胀感,便质同前,夜尿1-2次,正值冬季畏寒怕冷感缓解不明显,余同前。患者经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但以往素喜冷食,久则阳气亏损太甚,方中温阳之力稍欠,故加大附子干姜用量,处方如下:

党参30g 炮附片60g(先熬半小时) 干姜30g 炙甘草15g

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2.讨论

《伤寒论.太阴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痛。”又少阴篇“脉沉者,急温之,四逆汤主之”;寒者热之,四逆汤以附子、干姜辛温,《本经》皆载温中之效,附子味辛善走散,干姜味辛善守中,二者合用一走一散温补阳气,以消阴翳;脾欲补,以甘补之,炙甘草甘温以补中焦脾胃。所谓理中焦以行气。“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人身所赖者,气与血耳,脾胃虚损日久,故予以党参健脾益气,且与甘草益气生津阴,阴充则阳盛,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患者自诉凌晨五至七时腹胀为甚,以子午流注图示(如下图),昼则阳气在外,夜则阳气在内,一日之中,升降出入,阴阳循环,平旦则阳气始生,日出则阳气升,凌晨五至七点正日出之际,乃属手阳明大肠经主升,中焦虚寒,枢机不利,阳气欲升,与寒邪相争于中,故见此时腹胀尤甚。脾胃中焦枢纽,胃为阳土,素纳冷食,寒则伤阳,谷气不消,故见纳差;脾为己土,胃气不降,则脾气不升,经云: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故腹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故大便偏稀;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纳谷无力,生化不足,形体失于濡养,故见面色少华、精神欠佳;母病及子,肺气不足,气不足以言,故言语低微;脾主四肢,四维相代,阳气乃绝,故四肢不温;肾为土之母,久病及肾,肾阳虚衰,肌肤失于温煦,不耐风寒,故见畏寒;冬则阳气闭藏,阴气用事,则畏寒怕冷加重;腰为肾之府,故见腰冷;膀胱气化不足,故见夜尿次数多;舌胖齿印、舌质偏瘀暗、脉沉弱皆为脾胃阳虚之证。


陈老在门诊极短时间里,从患者疾病部位及症状,辨病辨证为脾阳虚亏,仅四味药,患者效若桴鼓。陈老常常教导我们要“理论自信”。再次让我们见识了陈老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同时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重视理论基础,重视中医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