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鸡汤推理:做大事,需要的几个前提和步骤

 李涣 2019-10-16

本周的学习,总结起来就是怎么看赛道,怎么砍冗余,怎么抓本质,怎么做大事。

本周学习总体的逻辑就是,首先要有双看得远的眼睛,要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律,大家都在怎么玩,都玩成什么样了?其次要看自己,看看你的条件,你的资源,明白什么是有所不为,明白少则多的道理,不要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用力过猛,或者是到处用劲儿,接着再去看你要做的这件事情,要弄明白你做的事情,本质到底是什么,它核心是在解决什么问题,它应该有的样子是什么?最后就是怎么把一件复杂的事情,通过分拆和重组,出色的完成。

第一关,一双眼睛。其实是一种分析的方法,比如分析一家企业,第一步是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在什么行业,这个行业的规模怎么样?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有时候行业就是一家公司的天花板,这个行业的顶在哪里,决定这个公司的顶。

第二步要分析一下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往往赚钱的领域,竞争格局都是比较白热化的。行业的前三是谁?这家公司有可能进入到前三吗?这老大占多少,老二占多少?老三过的好么?

第三步看公司的盈亏。从财务报告上来具体看,看毛利率,看现金流,看资金结构,看股权,看财务报表附注,如果是创业公司,则是看创始人,看团队,看核心技术,看融资。

三步分析法结束之后,我们再看看自己需要怎么做?这个怎么做,其实还真是个有意思的思考游戏。

早年很多公司,奉行一句顾客就是上帝。那么生意其实很简单,就是客官需要啥,我就提供啥。于是产品线越来越多,拿下低端市场,就冲击高端市场,拿下高端再去拿下女性市场。上个世纪的手机市场就是如此,层出不穷的手机型号,价格不同,为的就是满足不同的需求。包括现在移动联通手机套餐,也还是这个套路。还有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传统媒体,今天搞个新闻频道,明天搞个少儿频道、体育频道,恨不得一个行业搞一个频道,为的都是满足不同的需求。但这个模式运行到现在,其实是有一些问题的,因为这样的扩张导致公司的业务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庞大机器,虽说你大,虽说你全,但你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在人们的印象中越来越模糊,你做的事情也越来越难以有质的飞跃。

我个人看这个事情,我觉得越是需要人力投入,需要创意,需要创造,需要发挥空间的行业,越是很难把产品线扩的太大。道德经说“少则得,多则惑。”现在传统媒体的问题就是包袱太多,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同样,对于类似于餐饮这样的行业来说,也是一样。菜品上百,分店众多,我如何把控菜品的品质,如何把控服务的品质,如何把控新品的研发,如何控制好这一切?这实在是有难度。但是同时,你也可以看到一些快速扩张有趣案例。比如火锅,虽说也是一个餐饮的品类,但是扩张很快,复制很快,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流程短,操作简单。火锅拼的无非就是原料的品质和火锅汤底,再加上门店装修和服务质量,OK了。比传统的中餐厅,运行起来要简单很多。而传统餐厅当中,也有一些做减法的案例,比如西贝,原来就是上百种的菜品,如今却精简到了三十几种,减少了顾客选菜的焦虑,同时更减少了自身品控的压力。

所以,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总是看到一个机会就冲上去,看到一个山头就杀上去,这是一种本能的扩张冲动,但同时也可能会给自己的管理埋下了雷。真正智慧的做法,是断舍离,是只做我能做好的事,只做我最看重的事。让自己需要投入的事情变少,自然这些事情就会做好。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或者是进入到了某一个衰退期,更是如此。

比方说本周学习的大英帝国的扩张,当时英国为了保护印度的航线,于是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为了保护苏伊士运河,占领了埃及,为了保护埃及,又占领了苏丹。在扩张中,为了扩宽自己的护城河,就不断的占领,不断的做加法,最后变得沉重而庞大,变得力不从心。

再拿电视台举例子,我小时候的电视台很少。打开电视机,往往就那么四五个电视频道,看的非常爽。后来电视台大发展,大扩张,无数个频道开启。看似是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实是给观众带来了选择焦虑。而现在呢,大量的电视频道生存维艰,成了各个广电集团的包袱。似乎也到了一个需要做减法的时刻了。

好了,当你看清了行业,看清了对手,看清了自己,同时想明白了自己只做哪些,不做哪些以后。接下来就要考虑你要做的那些事情,到底是些什么事情。

很多人会说,这个世界是被技术推动的。这话貌似没错,因为每次技术革命,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想象空间。就像这几年区块链,VR,说实话是催生了不少的行业和利润。但说实话,他们改变什么了吗?貌似也没有。所以概念,风口,现在看来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人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任天堂早年做游戏机,结果索尼的PS出来快速占领市场。任天堂着急了,于是搞了一个N64出来,最后一败涂地。后来才发现,用户使用PS的真实目的,不是打游戏,而是看DVD。最后通过调查,任天堂才发现,整个游戏市场都在萎缩,而萎缩的真正原因是游戏越来越复杂,人们都开始望而却步了。这个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就是当你的产品有了用户以后,这些用户又形成了一个小群体,然而你的产品很好的满足了这个小群体,却在满足这帮人的同时无法满足大多数了,你该怎么办?你是放弃你熟悉的小群体,去攻打大群体?还是守着一亩三分地呢?

我们讲到这个时候,其实所有的思维方式都还是有点像相亲心态。就是我到底该怎么打扮自己,她才能看上我呢?我穿什么衣服?带什么皮带?穿什么鞋呢?但如果换个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去努力洞察的是,对方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对方的需求,对方的焦虑,对方的担忧,根据这个来设计产品。比方说,马斯克设计的电动卡车。一辆卡车后面还可以自动跟着三辆,这就大大节省了运输过程中司机的成本, 以及燃油的成本。马斯克说,这就是他在设计产品时一种推崇的第一性原理。

我们一方面可以扩展产品的边界,一方面还可以扩展用户的边界。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接近用户最根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的产品跳出原来服务的那帮小群体。比方说,以往我们觉得游戏都是男孩子的,所以设计的时候都是竞争性的,暴力的血腥的。但女孩子和老年人呢?他们也会玩游戏?任天堂的设计师,宫本茂,看到地铁上女孩用手机快乐的发短信,就设计了《动物森林》这款游戏,它让玩家可以在这片森林里无忧无虑的交流游戏,交朋友串门。这就无形中,扩展了用户的边界,让游戏=男孩的用户边界,得以扩展和改变。

所以,扩展边界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我们人类的思维就是边界思维,或者说是惯性思维形成的。比如说,开水一定烫手,人的头上一定有头发,下雨一定会淋湿等等。但是当要去突破边界的时候,则是需要忘记原来的边界,再去重构边界,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最后,我再来说说最后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把复杂的事情,出色的做好。有了以上的眼睛,做减法的价值观和扩展边界的方法论,最后就是谈谈如何落地了。这是工程师最牛的地方,面对万水千山,各种复杂条件,各种外部的不确定,也要解决问题,而且要漂亮的解决。

什么叫做漂亮的解决呢?就是1+1=2 ,你看这个公式,多么漂亮,它正确,简洁,稳定。这就叫漂亮。所以工程师,建筑设计师等等工作,都是需要有漂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先要有拆解它的欲望。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难题,我觉得我靠我一个人的能力确实可以去解决。但发现如果贯彻到团队里,这个难题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靠个人能力去解决的了。如果要找到能够独立解决这种难题的人才行,那无疑会增加人力成本,不但得不偿失,而且会加重公司负担。后来我想到了电视直播的运行方式。电视直播是一个超复杂的协作体,需要有主播,需要有现场记者,需要有后台的音频、视频控制,需要有动画,需要有技术支持,需要有内容编排和把关,但所有的这些都并不是一个人去搞定的,而是最大程度的分工来保证的。一档直播,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出色完成,那么只需要让每个环节上的人,把自己环节上的任务做好就行,而不用让一个人去胜任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所以你看,复杂问题拆解开,就会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简单问题。我后来也拆解了我的那个难题,让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也有保证了。

当然,在拆解问题以后,真正落地,还是要重组起来,要让各个拆解以后的问题模块最后拼成一个大组。这个其实需要一种想象能力了。你必须要考虑各种情况发生以后的应对方法,必须思考在流程运转的时候会不会出现bug。比如一档直播,一旦技术故障了该咋办,一旦主持人说错了,该咋办。补救措施要提前设计,亡羊补牢,也就为时不晚了。

我们再顺着这个逻辑思考,当补救措施越来越完善了,也会有一个风险,就是系统越来越复杂了,怎么办?因为你的设计里面,防火墙越来越多了,密码锁越来越多了,最后好像又成了英国当年保护印度的做法,一环套一环,造成这个系统沉重不堪,团队运行起来举步维艰,效率受影响,最后反而会增加系统性的风险。所以这个就是我说的,要漂亮的解决问题,要像一个公式一样,简洁,有效,明确,否则很可能又会衍生出新的问题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要做简化,怎么去删掉冗余,保留核心。让规则简单,要运行自然,让问题解决于无形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