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缁门崇行录》严训侍者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9-10-16

《缁门崇行录》严训侍者

《缁门崇行录》注译

明·莲池大师著

演莲法师注译

严训侍者

唐智正,定州安喜人。开皇十年,奉敕住胜光、仁寿,复入终南至相寺,与渊法师为侣,二十八年不涉世谛。弟子智现者,伏承法教,正凡有著作,端坐思惟,现执纸笔立侍,随出随书,累载。初不赐坐,一日足疼心闷,不觉仆地。正呵责曰:“昔人翘足七日①,汝今才立颠坠,心轻故也。”其严如此。

赞曰:仆地而犹加诃责,不已甚乎?噫!古人忘躯为法,少室齐腰②,程门三尺③,未足为过也。今坐而论道,尚有厌倦者,师严道尊,敝也久矣,悲夫。

注释

《缁门崇行录》严训侍者

①翘足七日:《佛本行集经》云:佛告阿难,我念往昔有一如来出现于世,号曰弗沙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时彼佛在杂宝窟内。我见彼佛,心生欢喜,合十指掌,翘于一脚,七日七夜,而将此偈赞叹彼佛。而说偈言: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②少室齐腰:昔神光禅师闻达摩祖师住止少室,乃往彼晨夕参承,达摩始终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思惟:“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雨大雪,光坚立不动,至天明积雪过膝。祖知是法器,乃传心法,而为二祖。见《五灯会元》。

③程门三尺:《宋史·杨时传》载:宋游酢、杨时,初见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不去。既觉,谓二子曰:“贤辈犹在此乎?”命之退。出门,门外雪深三尺矣。

译文

唐朝终南山至相寺智正法师,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广访英贤,获悉智正法师乃当代法门泰斗,因敕命住持胜光院。隋仁寿元年(601年),智正法师听说终南至相寺渊法师,解行并重,遂往终南与渊法师结为道侣。此后二十八年间,专心修习止观,不涉世俗尘缘。他有一位弟子名智现,多年随侍他,时聆法教。智正法师每要著作时,必先端坐思惟,智现便准备好纸笔,侍立在旁,随述随录。如是数年,法师从来不曾让他坐着听写。有一次,智现站久足痛心闷,不觉跌倒于地。智正法师当即呵责说:“过去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翘足七日七夜,以偈赞佛。你今才站一会儿,如何便站不稳,这分明是你心里轻法的缘故啊。”他对弟子的教育是这样的严格。

赞言:弟子劳累至于仆地,不予抚慰,反加诃责,似乎太过严厉了吧。但比起古人为了求法,不惜身命,如神光参达摩祖师于少室,雪没齐腰;又如杨时谒伊川先生于程门,积雪三尺,也就不见得过分了。然而现在的人坐着谈经论道,还有感到厌倦而不耐烦听,可见师严道尊的美德早已不再讲究了,实在可悲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