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的真相:比“三观一致”更舒服的,是我们不一样

 东山高山图书馆 2019-10-16
昨天我的树洞邮箱收到一封这样的来信。

很短,但充满无奈。

“暖暖妈,你好。

我几个月前刚拿到离婚证,现在跟六岁的孩子一起生活。

很多时候过不下去,各种鸡毛蒜皮。恋爱的时候,怎么都好,结婚之后,一切都变了味道。

努力维持了七年婚姻,实在走不下去。

丈夫不坏,但控制欲强,比如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我觉得没什么,但他就必须让我赞同他的。我知道很多时候是为我好,但内心总是很拒绝这种强势的“呵护”。

我曾经做全职妈妈三年,后来上班,不管我多努力,多自得,总会被他否定。但我知道我自己的价值。

离婚之后,对方甚至我自己的父母,都在说我不知好歹,但只有我自己知道,现在独身的每一天我是多么快乐。”

读完后感叹:好残酷的现实啊。

之前写的《好的婚姻,就是要谈钱》一文里,我说过,两个人一起生活,一定要能玩在一起,能睡在一起,能花在一起,这三点决定了两个人能不能生活得长久。

但问题是,这三种生活方式能过到一起,并不是两个人必须一模一样啊。

我发现但凡是生活或者婚姻出了问题,很多人就会说,三观不一致,没法生活下去。

在这个论点上,我一直存有疑虑。

我想说的是:三观一致其实是婚姻的根基。我们对这个世界和生活的认知大致相同,但不强求完全一样——

尊重彼此的不同,正是婚姻的延展。

只有尊重了对方跟自己的不同,生活才能充满意外的惊喜。

但现实中很多恋爱、婚姻甚至是亲子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以爱的名义灌输各种思想控制,不尊重对方,甚至还会用言语攻击和打压对方,以便获得关系中的掌控地位。

这种想要“三观一致”的做法,才是最可怕的。



写公号这四年来,每每写有关婚姻家庭的文章,我的后台总是挤满了各种跟我倾诉的留言。几乎所有的留言都是妈妈给我的。大概率上来说,女性在婚姻中更容易觉得不公平,不平衡。很多妈妈都会跟我说:“我根本没想到,结婚后生活会变成这样……”


是啊 ,恋爱不是婚姻,恋爱更简单些。

但结婚之后,很多人的婚床上躺了六个人。

再简单的一件小事,一旦经过两个家庭的干涉,就会衍生出巨大无比的后续问题。

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

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总是居高不下。就连最新修订的《婚姻法》也处处透露出些许不公。

在法律层面,为了维护双方的利益相对公平自然无可厚非,但在情感层面以及现实中,却忽视了女性在婚姻和亲子中的巨大付出。

职场上的妈妈和爸爸基本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付出。一旦职场妈妈回家不陪孩子忙着做第二天要用的ppt,她得到的会是:这怎么当妈的?工作和孩子哪个重要?

而职场爸爸回家之后在沙发上陪孩子坐上一小会儿,他得到的将会是:你看人家爸爸,都能陪孩子玩。

社会和家庭对男性和女性要求的区别太大了。

公平吗?

没有人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相。所有跟真相有关的答案,都埋藏在家里的各个角落,由自己亲手撕开。但有时候,答案也会突然自己揭晓。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同学中曾有一对非常“合拍”的恋人,工作后两人也顺理成章组成了家庭。但结婚没几年,朋友们就收到了女生的哭诉,说想离婚:“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电视剧,邀请他一起看,但他总是人坐在旁边,手机刷球赛看。我把他手机抢过来,他就生气,说我无理取闹。你们说这球赛有什么好看的?!还诋毁我最喜欢的演员,简直三观不合!”

男生喜欢球赛,女生爱看电视剧,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同的爱好,互相迁就,你放下手机陪我看看电视,我也陪你看看球赛,再不行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在各自的世界里找到快乐,也没什么不好啊。

求同存异,彼此保留一点空间,给予对方基本的尊重,才保证了婚姻无限的包容性啊。大方向和原则保持一致,生活小事睁一只眼闭一眼,这一点点难得的糊涂不就是婚姻里最智慧的部分吗。


心理学家雅各布·拉姆兰兹和雅艾尔·本雅米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非整合”,即“维持着的不一致”,指的是一种“人类忍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 

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人,在面对人和人之间的“不一致”时,能够维持这种“不一致”、承受矛盾、以及悖论,同时不感到紧张不适—— 

他们不会通过操控自己的认知、价值观、情感等,去解决紧张和不适,而会允许矛盾的多种认知、价值观、情感同时存在,接受并且维持它们。同时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会让他们感到分裂,他们仍然感觉到自己是“整体的”。

简单说,就是“尊重”。 

日本有一对老夫妇,在网上很有名——修一和英子
 
结婚65年,从未吵过架,但他们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


但他们互相尊重彼此。
 
修一爱吃土豆,英子虽然最讨厌土豆,却愿意想办法变着花样做土豆的菜给他吃;

修一爱吃传统早餐,英子偏爱西式早餐,那就做两份,谁都可以吃到自己爱吃的那一份。


英子从少女时期就很喜欢收藏各种餐具,修一说,那就买咯~

英子说:“修一从来没有干涉过我的自由,现在回想起来,我想做什么,想买什么,他都由着我。这很难得。” 

修一在做出重要的决定之前,会征求英子的意见:这样做,你觉得合适吗?

英子总会支持他,说:“你去做吧。”

连岳说过一句话:允许他人的道德观、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将消除世上90%以上的烦恼。

这对日本老夫妻就是如此,我亦深以为然。


几年前,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唐晶有一句话说得好:

两个人在一起,进步快的那个人,总会甩掉那个原地踏步的人,因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够更多地,探求生命的外延和内涵。

这就是人的本性。而婚姻真正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世界上最现实的博弈。

日本的修一和英子,彼此尊重,却依然相互保留自己的独立性,相爱了一辈子,这场博弈,双方都是赢家。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封给我的信。

一个总想着控制对方,一个总得不到对方的肯定,得不到有效的沟通,互相得不到满足。这局棋注定惨败。

而我们年轻时候总幻想着自己如愿以偿,却全然不知,失意才是生活的真相。

一个好的爱人,不会把你变成他的全世界,而是彼此带领对方,去认识更大更好玩的世界。

而勇敢的人,会勇于去面对真实的生活,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尊重和欣赏自己的爱人。

两个人需要沟通,情感也需要经营,两个人坐下来慢慢聊对未来的规划和想法。这是一起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彼此期待,彼此尊重,彼此努力,彼此满足。

争对错很容易,但爱更重要。

我们尊重彼此,看见彼此的情绪,才能更好地爱下去。

即使经历了许多事情,我们发现很多并不能完美存在,但在眼前的这条未知的路上,有人愿意牵起你的手一起披荆斩棘,就没什么可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