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没那么用功地读过书,可是,当她的名次远超妈妈定下的目标时,妈妈却食言了。 张歆艺说,那时候她就立誓,以后要给自己买很多很多白球鞋 / 《做家务的男人》 她知道,那时候家里没钱。 可是,99块的白球鞋,还是成了她成长中抹不去的执念。 长大后,她疯狂给自己买了无数双白球鞋,只为了弥补当年的失望。 许多网友留下了“感同身受”的评论: 被父母“放鸽子”,太常见,也太难以释怀。 有些事情,理解是一回事,看开又是另一回事。 新快报的调查中,有95%的孩子都觉得,自己的父母经常食言: 工作忙、没时间、没放在心上、本就是开个玩笑…… 父母们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推翻自己许下的承诺。 可不公平的是,大人的难处轻易就能被体谅,孩子的感受,却被下意识地忽视。 一位小学生在日记里提到父亲: “爸爸是个程序员,经常加班。本来说好了一起去海洋馆,可是爸爸又要上班了。” 一次又一次失望后,他写道:“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
不少网友看着日记,感慨父亲的不容易: 既要赚钱养家,又要陪伴孩子,食言也是身不由己。 少有人注意到,父亲一再承诺、一再做不到时,孩子的失落和无奈。 在大人眼中,孩子的烦恼总是过于简单。 即使这会儿不开心,好好哄一哄,也很快就能“雨过天晴”, 孩子的感受,成了一件可以“日后弥补”的事。 一位博主回忆童年:父母答应第二天去给自己买东西,结果家里来了客人。 客人一坐就是一整天,自己的心愿完全泡汤。 这么多年过去,再想起这件事,他还是会觉得委屈。 如果表现出不高兴,还会被骂不懂事 / 微博
“每当家长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爽约时,孩子在乎的从不是理由,而是结果。” 做不到,可以不承诺。苦衷,不该是任意违背约定的理由。 以“难处”为自己开脱,可能会让孩子承受更多伤害。 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常常是无所不能的完美存在。 有人调查询问孩子们最崇拜的榜样是谁,小学组和中学组里,绝大多数人都把“父母”排在了第一位。 但期待越高,希望落空时受到的伤害,也越深。 一位网友回忆,小时候学校举办节目,需要穿白衬衣才能参加。 他向父母提出要求,两人爽快地答应。 没想到,到了买单的时候,父母不约而同地变卦了。 那次表演,他只能临时借同学的衣服穿。 在敏感的年纪,承受的这份失望和窘迫,是最亲的人给的。 后来,爸妈又为他买回了白衬衫。 他却觉得已经没有必要:“我再也不穿了。” 迟来的,没有用了 / 微博 蒋方舟说,孩子世界的比例和大人是不一样的。 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被孩子放大,一直记在心里。 一些父母不以为意: “他们还小,长大就懂了。” 可正如《四重奏》里的那句台词:“比悲伤更悲伤的是,空欢喜。” 负面情绪埋在心底,没有及时的沟通疏导,在往后的日子里,就会不断生根发芽。 有的人用激烈的方式对抗: “你不带我出去玩,那我自己去。” 因为父母没兑现承诺,14岁男孩逃课独自爬泰山 / 微博 有人从此失去努力学习的动力: 读者留言 有人不再信任父母: “不管妈妈许诺时多么的信誓旦旦,我都会忍不住一遍遍确认。” “我宁愿相信陌生人都不会相信我爸。” 还有的人如张歆艺那样,因为儿时父母一次次的“空头支票”,在成年后的报复性消费,填补内心的匮乏感。 没有任何哪种信任,经得起肆意挥霍。 更可怕的是,父母轻视承诺,孩子也很容易学着耍赖。 《武林外传》中,莫小贝逃课不想上学,佟湘玉承诺,只要她能在三天之内赚够三两银子,就不再限制她。 佟湘玉以为小贝不可能做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的兑现承诺。 不料,小贝想了很多办法,一天就赚到八钱银子。 眼看着小贝就要胜利,佟湘玉和伙计一起装病骗走了小贝的钱。 她“耍无赖”的这一套,小贝立刻学会。 小贝用银耳代替燕窝,粉丝冒充鱼翅,通过出售“假冒伪劣”的方式增加利润。 千万别低估孩子。 他们懂得的,比父母想象得多。 你总让孩子失望,孩子就会对你死心 / 读者留言 父母的每一次敷衍、搪塞、欺骗,都是真真实实扎在心里的刀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不论对错,都可能被他们在日后模仿、重复。 教育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的模板。 但有一些共性的准则,是相通的、不可轻易打破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