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出炉!抗感染用药仍排第一位,肿瘤药风险被指需警惕!

 donghailongwag 2019-10-17
20191015日,最新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8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49.9万份,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49.5万份。按照怀疑药品类别统计,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化学药品占83.9%、中药占14.6%、生物制品占1.5%。
 
值得注意的是,在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体排名中,抗感染药的报告数量最多,肿瘤用药的严重报告构成比居首位;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及严重报告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公众关注情况,提示关注抗感染药用药风险、心血管系统用药风险、肿瘤用药不良反应/事件。
 
其中,2018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2018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血管活性药。
 
抗肿瘤用药方面,除了传统的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等化学治疗药物,近年来,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制药企业,也在朝分子靶向抗肿瘤药、免疫治疗药物发力,这些新型药物如分子靶向抗肿瘤药,与化疗相比,患者的骨髓抑制、脱发发生较少,恶心、呕吐程度较轻,但是其引起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或者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应受到医生和患者重视。
 
根据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及时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一)发布停止生产销售使用吡硫醇注射剂、特酚伪麻片、磺胺索嘧啶片和特洛伪麻胶囊的公告;

(二)发布含钆对比剂、甲巯咪唑片、双黄连注射剂等药品说明书的修订公告33期,增加或完善说明书中的警示语、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相关安全性信息;

(三)发布《药物警戒快讯》12期,提示国外药品安全信息59条。
 
回顾历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不难发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一方面,这意味着更多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被发现。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监管部门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全面,对药品的风险更了解,风险更可控,对药品的评价更有依据,监管决策更加准确。同样,在医疗实践中,能及时地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