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盲从,要坚持正确的养生观

 昵称64275818 2019-10-17

1、“生命在于运动”应该改为“生命在于动静之间”

人们往往认为锻炼身体或健身健美可以长寿,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统计,我国科举时代武艺高强的武状元平均寿命67.5岁,书法家73.9岁、医生81岁。同样,世界各国最著名的超级大力士其平均寿命也只有62.7岁。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只有55岁,属短命。德国科学家皮捷尔·阿克斯特著《懒汉的快乐》一书中说:长跑运动员到50岁后呈现明显早衰迹象。很多非常杰出的著名长跑运动员都在不到50岁时死于心脏病。如,挪威的长跑奇才俄斯特·门森44岁死于心脏病;苏联功勋运动员库茨48岁死于心脏病;蝉联1960年罗马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埃塞俄比亚“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40岁死于心脏病……

在中国,天天一大早就叫人们起床健身的马华41岁就走了,大家想过没有,她是那么地充满活力,为什么生命这么短暂呢?你可能说她生病了,那么病是哪来的呢?

体质虚弱者是不适合运动的,只适合静养。有趣的是,长寿的偏偏是体质虚弱者。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曾对100多名长寿老人作过调查,发现其中体弱者竟占多数。正所谓“壮而寿不长,寿而体不壮”,运动员体壮结果短寿,体弱者偏偏长寿,这既是“柔弱胜刚强”之理也是“弯扁担不折”之理。

佛道两家都推崇静养。一切自然而然、不刻意为之,无为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而传统的中医更是如此,“养神为先”是中医的养生观点。前一段时间,我谈过中庸问题,在动静问题上也要采取中庸的态度,把握好“度”。所谓“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心要静养,身体要适当地动。这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所以“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应该改为“生命在于动静之间。”

大家应该注意到,人的肉体和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是一样的,同样吃喝拉撒睡。几乎不动“静养”的乌龟寿命最长,其次是动作缓慢的大象,而整天动个不停的鹿、兔、鸟却短命。有一个观点认为,任何动物的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比如: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40次,寿命80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20年;乌龟的心率10,寿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900次,寿命却只有2年。

养生就是要顺应自然,一个人爱好运动无可非议,但为了健康长寿而运动则是糊涂的。散散步是应该的,南宋诗人陆游享年86岁,他说:“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98岁去世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养生无术是有术”。他说他是“三不主义”,第一条是不锻炼,第二不挑食,第三不嘀咕。刻意就是术,有术就是无术。无为而无所不为。

2、荤素搭配,刻意吃素不好。

食肉动物吃肉,食草动物吃草。人是杂食动物,老天爷既然这样安排了,那么为什么偏要吃素呢?不论是传统的儒释道文化还是今天的科学结论都不提倡吃素,只有不懂佛学的人和伪科学在扰乱视听,释迦摩尼和科学家都是吃肉的。

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所谓合理饮食就是根据自身的需要饮食,除非病态,凡是心里想吃的东西都是身体需要的东西,这是心灵的暗示。身体的神秘远非我们能够想象,不要说吃素,就是从来不吃素也没有问题。自古,游牧民族祖祖辈辈从不知蔬菜水果为何物,但他们身体强壮健硕,每每把我们汉民族打得稀里哗啦,不是把公主送去讨好就是和谈。

广东有位著名的百岁老中医的长寿秘诀是八个字:“不必跑步,无需吃素”。南京中医药大学九十多岁的老教授说:“从我所好以享天年,我喜欢什么就干什么”。他不锻炼、不挑食。他说:“不管哪一国的食品,只要合我的口味,张嘴就吃,什么胆固醇、高脂肪通通见鬼去吧。”

3、除非饿了,否则不必吃早餐

一天三顿不是老天爷安排的,和尚一天一顿,过午不食,一点没事,为什么非要吃早餐?毛泽东下午两点才吃“早餐”,而且是饿了才吃,一天吃几顿没谱。所以,在吃的问题上不要太执着。

中国10大名老中医,98岁的徐文兵,退休中南海,国内最权威,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找他看病,仅挂号费就1200元,但拿的中药却几块钱。他说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徐文兵说:“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我自从工作以来,三十多年不吃早餐,因为早上没胃口。

4、按照自己的身体特性睡觉

保证睡眠的质量很重要,《黄帝内经》说,“一夕不卧,百日不复”。睡觉最重要的是“先睡心,后睡眠。”。心神不宁,辗转反侧地躺在床上并不是睡眠,而是折磨。

在睡眠问题上不要绝对,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同样也没有性格、体质、习性都一样的人。比如,达芬奇创造的“达芬奇睡眠法”,即每4小时睡15-2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睡2小时左右,余下大把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杰”之一,他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是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其博学在历史上可能只有亚里士多德堪与媲美。

达芬奇睡眠其实是一种多相睡眠。所谓多相睡眠,就是一会儿醒一会儿睡,狗和猫就是例子。人从子宫里出生,无论谁都是多相性睡眠。那时会不分昼夜地睡16个小时左右。长到3~4个月左右时,就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变成晚上睡觉。75岁以后深度睡眠几乎完全消失,剩下的是浅度睡眠和做梦睡眠。人又会再次回到多相性睡眠。

5、节制房事

告子曰:“食色性也”。为了繁衍,所以带来了男女问题,按照老天爷吩咐的办就行了,传宗接代。动物有发情期,老天爷照顾人类,天天可以做爱,但是,过了同样伤身体,色伤身,情伤心。所谓“色欲耗神,恣淫伤身,纵欲催人老,房劳促短命。”,“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人之所以贪吃贪色是因为人类大脑有个正性奖励区,它鼓励并奖励人们去食色。吸毒成瘾也是这个原理,你一吸,神经受到了刺激,在大脑的奖励区就形成了伏隔核,它鼓励你奖励你,希望你进一步吸食。这样,你就上瘾了,从此万劫不复。

6、劳逸结合

道家谈“不妄作劳”。人有个身体,身体要吃要穿,没办法,必须为它服务,否则我们就没地方呆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调整心态愉快地工作,养家糊口呗。这里要学习老子的“功成名遂身退”的智慧,不要傻乎乎的一辈子干活,那是动物。

我们应该了解,人既然是动物,就是想动,但这个动不是吃苦,而是玩,愉悦心情。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如果人不需要吃饭穿衣以及要面子,估计是没有人愿意干农活和做工人的,谁愿意在烈日下种地?谁愿意在炼钢炉旁烘烤?谁愿意加班?双休最好改成三休四休。

现在有的人参考自己的生辰八字、五行、风水等等,有意识地调节生活节奏和规律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你要真懂,否则调节乱了就得不偿失了。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要注意劳逸结合。我们来看看陆游的养生之道。他生活在战乱之世,一生戎马,但却平静淡然,修行高深。陆游《野兴》有言:“晨脯节饮食,劳逸时卧起。”陆游还爱好坐禅,追求外息诸缘、内心清净,“默视鼻端白,正气徐自还”,就是眼睛微闭,意在鼻端,观呼吸,观念头。

7、心情第一位

以上所说加起来都抵不上一个心情。70%以上的病来自于心情。心乱了,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乱了,饭也不想吃了,觉也睡不着了。心可以指挥和干扰肉体的任何部分,中医说的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等就是这个道理。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包括大脑在内的肉体也就不作为了,五脏六腑也不工作了,胃也不饿了。不调节了,怎能不生病?心不死,肉体必然还要按照心的意图有所作为。万念俱灰,这个念就是心,大家想想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所以心情是决定身体健康的第一要素,养生就是养心。

陆游非常重视乐观养生,即使家中揭不开锅依然快乐地吟诗作词。对于人生的态度是:“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什么荣辱、贫富,面子,在他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笑口常开才是人生应该秉持的态度。陆游晚年曾写了一首游戏诗:“整书拂几当闲嬉,时与儿孙竹马骑。故而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我师。”,这就是快乐的根源——童心未泯。

8、贪婪财富是健康的大敌

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既然“富贵在天”,那么养心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对于一个温饱没有解决的人,金钱是重要的,但今天普通的中国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样就应该在赚钱养家的同时关注一下自己心灵的成长了,因为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活着的,也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

佛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之所以烦恼就是因为人们错误地把财富与快乐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妄念和无明。当今社会的问题就在于人们不知财富的根本,不知快乐的根本,从而烦恼一生,离快乐越来越远,大部分人都迷失了。对财富的渴望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大敌。财富让中国人焦虑烦恼,心乱了,如何养?只能是疾病丛生。

9、夭寿天定

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的寿命是遗传决定的。也有的人说长寿靠养生,其实,寿命是有定数的,心跳次数注定,吃东西数量注定,意味着一切注定。想长寿只是人的主观愿望而已,追求长寿与追求财富同样是自私、贪婪和愚昧的,一则它本身不可求,二则它是烦恼和痛苦的因。

圣人智者为什么对生死看得很淡呢?就在于通过修行致良知,唤醒自己的智慧,心行和大道融为一体就无所谓寿命的长短了,这就是夭寿不二的境界。人一旦知道自己是谁就超越生死了,活着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死亡降临高高兴兴地走就是了。王阳明临终前说:“我心光明,夫复何言。”;苏格拉底临死则轻松地问道:“你怎么知道那里不比这里更好呢?”,这都是一种觉醒后心灵喜悦的状态。

因此,不管是养生还是生活和工作,都要智慧,“人一动脑筋,上帝就发笑”,所以,不要搞小聪明,不盲从,不刻意,随遇而安,自然而然。这就是我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