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出土一史前头骨,考古发现令人不解:中国人是中欧混血后代?

 百家杂评 2021-02-23

2005年,在许昌市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专家挖出了一史前古人类头盖骨化石,随后将其命名为“许昌人”,经北京大学周力平光释光实验室测定,年代为距今10.5—12.5万年。

然而,在对这一头骨化石具体研究时,发现了具有欧洲人种的特征,这一考古发现令人不解,难道中国人是中欧混血的后代?与此同时,许昌人的出现,还将终于人类非洲起源说?

1965年,在河南许昌灵井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中石器时代的遗存,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视,随后进行了初步挖掘考古。

真正取得重大发现的是在2005年正式考古挖掘之后,直至如今,一共发掘遗址面积26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时代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共计3万余件,最重要的就是许昌人头骨。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头骨令世界学术界震撼。

由于灵井遗址中,出土的最早人骨化石是“许昌人”,那么这就必然带来一个问题:许昌人来自何方?许昌人头骨提供了来源信息。

通过检测研究,许昌人头骨的特征表现为:低矮的头骨穹隆、扁平的脑颅、最大颅宽的位置靠下、短小并向内侧倾斜的乳突。

学者研究发现确认:许昌人具有周口店北京猿人、和县猿人等中国北方古老人类的原始及共同特征。

也就是说,许昌人是从北京猿人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国人种中的一环。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等,都是中国本土文化面貌,少见外来因素影响,这也佐证了许昌人源自北京猿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见下图)认为,“许昌人上承周口店北京猿人,下连中国北方早期现代人”。

然而,对许昌人的进一步研究过程中,考古专家却又有了重大发现。

尼安德特人(距今13万年至3万年),是以德国尼安德特地区命名的古人类,主要活动范围在欧洲、北非、西亚地区,头骨上有两个独特之处,即:枕骨上有结构性凹窝、颞骨内耳迷路模式。

令人意外的是,在许昌人头骨上,也出现了类似尼安德特人头骨的这两个独特特征。尽管不是100%相同,但却高度相似。

对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认为,许昌人可能就是中国远古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后代。

研究表明,许昌人头骨具有中国境内古老人类、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三位一体’的混合特征,可能是中国北方古老人类与欧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结果。

尼安德特人活动在欧洲、北非、西亚地区,而中国与之相隔万里,两种古人类为何走到一起,又如何混血的呢?

学者通过东亚大陆气候分析,确认在许昌人之前,东亚大陆极度寒冷,因此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为了躲避严寒天气,许昌人不得不西迁,寻找温暖的地方,于是来到温暖的欧洲地区,与尼安德特人相遇,由此杂交混血;距今12.8万年至7.4万年间,由于天气转暖,许昌人又重返故乡中国。

上述学者李占扬认为,“这种迁移可能因气候波动进行过多次.....因此,许昌人可能是人类进化中出现的一个新人种”。

不过,这只是一个猜想,如今还没有进一步考古和科学证据支撑。

如果许昌人真是中国古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混血,那么这代表现代中国人是中欧混血的“新人种”吗?

其实,许昌人存在一个断层。在灵井遗址中,最晚的是旧石器时代,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迹,这就带来这么一个思考:“许昌人”究竟去哪了?是延续下来了,还是已经灭绝?

总之,截止到目前,还没有找到“许昌人”与炎黄子孙联系的可信证据链,中间存在数万年的断层。

因此,最多只能说“许昌人是中欧混血的新人种”,但却不能肯定的说“现代中国人是中欧混血新人种”。

值得一提的是,许昌人的出现,或将颠覆人类起源非洲(上图,人类非洲起源说的扩散图)的观点,所以引起世界学术界震撼。

古人类学研究表明:在6万年前,智人( 现代人)大规模离开非洲,现代人类是非洲智人的后代。

然而,许昌人和灵井遗址证明,在此非洲智人全球扩散之前,中国可能就有了现代智人。原因很简单,研究发现许昌人呈现出向早期现代人过渡的重要特征,如脑容量增大(许昌人颅容量约为1800毫升)、头骨变薄、眉脊较为纤细、头骨结构呈现纤细化等。

经过数万年的演化,许昌人完全可能演变成为现代智人,由此也可能是许昌人向世界扩散,而不只是非洲人向世界扩散。因此,世界人类起源格局,就不是单纯的“非洲起源说”,也可能存在“中国起源说”。

上述学者李占扬更是肯定的认为,“(许昌人)终结了中国北方现代人来自非洲的假说”。

总得来说,许昌人的出现,虽说不能100%推翻“人类非洲起源说”,但至少给现代中国人的起源,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恰如美国科学院院士埃里克·特林库斯的观点,“将极大改变世界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格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