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有过武士道吗?

 鹿鸣馆公子 2019-10-17

一览扶桑

从日常开始,带你重新发现一个深度日本

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其祖先恐怕都是农民或者小镇的人。其实,平民出身说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有人特想表白:“俺家的祖先是武士”,这也是事实,并不是说武士在“士农工商”里高人一等(武士阶级包括家属在内,约占全国人口的10%),因为实际上家境贫寒的武士也不在少数,还有个别武士就像电视剧里的大总管那样,缺少德行。

北海道大学的新渡户稻造雕像(图|库索)

但是,我认为既然是武士阶层的人,大都受过严格的素质教育,懂得什么是伦理,什么是道德,继承了文武双全、大义凛然、矜持自律的优良家风。我之所以这么想,根据就在《武士道》这本书里。这本书的作者是印在5000纸币上那个人——新渡户稻造,现名叫樋口一叶。让我们只看看这本书的部分目录吧!

第一章 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第二章 武士道的渊源

第三章 义

第四章 勇·敢作敢为与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五章 仁·恻隐之心

第六章 礼

第七章 诚

……

该书的内容也大抵如此,共有十七章,洋洋洒洒,道貌岸然,令人望而生畏,是吧?

如今,即便是平民百姓,如果真的是武士后代,他们的精神世界也该沿袭了这种高贵的道德品质。我想,他们是出于这种心情才总想自报家门:我的祖先是武士。

其实不然!

新渡户稻造的这本书,正式书名并非“武士道”,而是《Bushido:The Soul of Japan》,而且这本书最初是用英文写成的。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出版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才翻译成日文,而日文版的书名是《武士道》。那么,他为什么非要用英文写作,为什么要在美国出版呢?

1900年,出版于美国的《Bushido:The Soul of Japan》

尽管武士有武者、侍卫之类的别名,其起源也众说纷纭,但是,从源氏、平家的形成时期来看,武士应该出现在平安时代中期。不久,他们从贵族手中夺取政权,血流成河的权力之争反反复复,一直持续到江户时代。而我们现在对武士的印象,几乎都来自于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的武士形象

但是,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武士道”这个词几乎没有人用过。这位新渡户大人自己也在该书出版30年后指出:

“那时候,社会上还没有人用过‘武士道’这个词……研究日本问题的英国专家张伯伦等一批对日本了如指掌的学者都回顾说,他们在日本生活了很久,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武士道’这个词。日本以前也没有这种名称。”

新渡户的这番表白是想告诉人们,他知道有“武士道”这个名词,也有人告诉过他具体用例,所以这个词不是他自己杜撰的。

在江户时代初期出版的《甲阳军鉴》里,确实有过“武士道”的用例,但讲述的是沙场上排兵布阵的道理,而新渡户的“武士道”里充满了道德色彩。其实,他的初衷也不难理解,新渡户在德国留学期间就曾有人问过他:

“日本在学校里不设宗教课,怎么进行道德教育呢?”

新渡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许是被人家激怒了。

新渡户出身武士阶层,本人是基督教徒,教育家。十年后,他在美国生活的时候,终于抛出了“日本有武士道”的论断,而且认为“武士道与欧洲的骑士道是一对孪生姐妹”,主张“noblesse oblige”(位高则任重)。于是,新渡户用自己发明的观点回答了当年德国人的问题:“日本人是靠武士道实施道德教育的。

这本书出版的1900年也是一个节点。日本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获胜,开始走向世界舞台。可是,在国际上获得的评价却一直没有自己期望的那么高,日本仍然被西方各国看作野蛮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新渡户认为当务之急的是向世界上所有的人大声疾呼:“不,日本不是这样的!日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国家。”于是,他在撰写《武士道》这本书时选择了英语。

另外,当时的人都知道,新渡户把这本书赠送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看后颇为感动,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罗斯福曾经亲自出马调停媾和。

无独有偶,与新渡户的《武士道》遥相呼应的有国内出版的另一部著作。

这就是佐贺藩的阁僚山本常朝在江户时代中期口述的《叶隐》。书里有句名言:“武士道,求死之道也。”后来,经过断章取义的这句话,为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敢死队的组建以及战场上的“玉碎”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实,《叶隐》的大部分内容讲的不过是商业道德,向人们晓以“和气生财”的道理,类似于今天公司员工的处世准则。只是在战争已经过去的今天,很少有人出面揭穿这本书的真实意图。

再回到新渡户稻造著的《武士道》上,最后两章是:

第十六章 武士道的生命力

第十七章 武士道的发展前景

在最后一章里,作者倡导“从武士道走向平民道”,这一条也很少有人问津。凡事成功必先造势,话语权掌握在勇者手里。

武士的历史,约有100年。

“武士道”这个词的历史,约有420年。

《叶隐》论及武士道的历史,约有300年。

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里论述道德的历史,约有12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